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03

第3章 淡泊的庄子

见毁,而反之身者也。——《墨子·修身》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周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思想家,他同孔子、孟子、墨子一样有不少门生,人们都把庄周称为庄子。庄子是宋人,因为宋国一部分的土地被楚国兼并了,所以他也算是楚人。他是老子一派道家的中心人物,他目睹列国的君王和贵族尔虞我诈地争权夺利,心里非常厌恶,尤其反对人们行为虚伪和“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是非标准。他说:“做了升、斗量东西,可人家连升、斗也给偷了去;做了秤秤东西,人家连秤也偷了去;做了符、做了印,作为凭信,人家连符和印都偷了去;提倡仁义来纠正人们的行为,人家连仁义也偷了去。偷了一只钩子的人,逮住了便定死罪;偷了一个国家的人,倒是做了诸侯,诸侯家里有的是仁义!”

庄子因为厌恶列国诸侯和贵族们尔虞我诈的行为,就反对虚伪的道德标准,这在混乱的时代也是对统治者的一种反抗。但是他走上了消极的道路,否定一切,甚至连做人的意义和人类的生存意义都否定了,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变成了一只蝴蝶,在树林子里飞来飞去。他醒来一想:“原来我庄周在梦里变成了一只蝴蝶。”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奇怪的,可是他却幻想起来了:“我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呢?是庄周在梦里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变成庄周了呢?反正人生如梦,庄周做梦也好,蝴蝶做梦也好,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想法使他越来越悲观了。

他有个朋友叫惠施,宋国人,人们都称之为惠子。他同孟子也是同时代人,都见过魏惠王和齐宣王。惠施官运亨通,做到了魏惠王的相国。有一次,庄子去魏国看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名声大,本领高,他一来,我斗胆说句您不爱听的话,您这相国的职位也许就保不住了。”惠施感到害怕,便下了一道命令,在国内搜查庄周,搜了三天三夜。后来庄周自己去见了惠施,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叫凤凰,你知道吗?凤凰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累了,不是梧桐树就不停下来;饿了,不是竹实就不吃;渴了,不是甘泉就不喝。这时候,有只猫头鹰,抓着一只腐烂的死耗子,看到凤凰过来,抬起头来盯着凤凰嚷着说:‘嗨!不准抢我的死耗子!’现在你也抓住魏国来‘唬’我吗?”惠施红了脸,向庄子道歉。

惠施还请庄子出去玩,他们在濠水桥上走,庄子看到桥下的鱼儿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不由得说了声:“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喜爱辩论,就说:“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说:“您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照这么说来,我不是您,就不能知道您;那么,同样的道理,您不是鱼,就不能知道鱼的快乐。”庄子一本正经地说:“要这么兜来兜去地套着说,谁都没法知道谁了。我只是说:因为我自己在桥上自由自在地走,觉得很快乐,就推想到鱼在桥下从从容容地游,也一定很快乐。”惠施这才没话说了。

庄子和惠施虽然是朋友,可是终究因为两个人的思想和脾气不一样,合不来。尤其是惠施做了大官,威风得很。庄子看他越是威风,越发瞧不起他。

楚威王只知道庄子很有学问,但他不知道这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庄子的脾气。于是他派使者带着1000斤黄金作为礼物去见庄子,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使者说:“1000斤黄金,这份礼够重了;一国的相国,这地位也够高了。可是您看见过祭祀用的牛吗?养了几年,养肥壮了,可以用了。牛身上披着绣花的彩衣,被人们牵到太庙里去,到了此时,它想做只小猪,办得到吗?”他又对使者说:“礼物请带回去,别来害我,我宁可做个老百姓在泥土中吃口苦饭过日子。”

庄子一辈子不愿意做官,楚威王终究没能把他请了去。

故事感悟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对任何事物都会化简去繁,情愿一生简单无为,也不愿意做官享受富贵的生活,可见庄子是个多么简单的人呀!

文苑拾萃

纵横家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端木赐(端木赐是纵横术可考的最早使用者,故称创始人)。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想谋划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苏秦为赵国相位,“合纵抗秦”,并兼六国相印,威风八面。但好景不长,其“合纵”即刻瓦解,苏秦死于齐闵王车裂极刑。张仪受苏秦“提携”,做了秦国大夫。而当苏秦死后,立刻推行他的“连横”术,使苏秦的合纵荡然无存,也为秦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