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18

第18章 韦贯之不通馈赠

太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晋·柏元子

韦贯之(生卒年不详),名纯,避宪宗讳以字行。举进士。贞元初登贤良科,授校书郎,永贞时累迁尚书右丞,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罢为吏部侍郎,穆宗朝为工部尚书。卒年62岁,赠右仆射,谥曰贞,后更谥曰文。

韦贯之,历仕唐德、顺、宪、穆宗四朝,以忠诚而“严身律下”著称。

韦贯之及进士第后,为校书郎,擢贤良方正异等,补伊阙、渭南尉。河中郑元、泽潞郗士美都以“厚币”征召他,他都“不应”,“居贫,噉豆糜(豆粥)自给”。以后迁长安丞,有人将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示其所记说:这是他的姓名,与我同里,早就听他有才能,我希望能结识他,把他推荐给皇上。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回来对他说:你今天去拜访李实,明日就会有人恭贺你升迁。韦贯之答应了,却没有去,他不想依靠巴结同乡而求得高官厚禄。

韦贯之刚正奉公。宪宗时,他为礼部侍郎,取士“抑浮华”,以实为先,使“流竞为息”。他曾从容上奏宪宗说:“礼部侍郎重于宰相。”宪宗愕然说:侍郎是宰相任命的官员,怎么能比宰相还重要呢?韦贯之含笑答道:“为陛下挑选宰相的,难道还不重要吗?”宪宗闻言豁然。当时皇甫镈、张宿深为宪宗宠幸,张宿奉命出使淄青,裴度为了讨好他,打算为他“请银绯”,韦贯之坚决反对,说:“(张)宿奸佞,吾等纵不能斥,奈何欲假以宠乎?”因此招致张宿等人怨恨。后因张宿构陷,被贬为湖南观察使。

韦贯之为人“沉厚寡言”,与人交往,“终岁无款曲”(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应酬),从不靠说假话来取悦于人。他身居要位,“严身律下”,以“正议裁物”,深受清正之士的厚爱,可是家里却很穷,因为他“生平未尝馈遗,故家无羡(余)财”。裴均的儿子拿一万缣请韦贯之为他父亲撰写墓志铭,他说:“吾宁饿死,岂能为是哉!”韦贯之就是这样在清淡洁素之中度过了一生。

故事感悟

韦贯之简朴清廉、严身律下,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或人坚决杜绝,虽受到奸佞怨恨诬陷,仍不改自己的作风,说明他简约而不简单,宁愿清正廉洁于一身,也不与同流合污。

史海撷英

韦贯之为官作风

韦贯之为官敢言,主持正义从不畏缩。在礼部侍郎任内,选举人才重真才实学,抑制浮华之士,严禁奔走请托,阻塞钻营之路,同官场的歪门邪道作不懈的斗争。元和三年(808年),他主持科考,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闵痛陈时弊无所顾忌,韦贯之认为他们有真才实学,不顾其他考官的责难,将三人列为上等。为此事得罪了朝廷大员,韦贯之被降官贬职。后来,韦贯之重新入朝,刚直之风依然不改。有人提张仲素、段文昌为学士,韦贯之认为他们华而不实、品行不正,就坚决反对。深得宪宗宠信的监察官张宿出使外地,想以华装绣饰抬高身价,韦贯之据理反驳,使其未能得逞。张宿怀恨在心,捏造罪状诬陷韦贯之连朋结党。皇帝听信谗言,将韦贯之降职,外放为湖南观察使。在湖南,他体察民瘼,关心百姓疾苦。当时朝廷下令增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韦贯之不怕再次降职,坚决抵制朝廷影响人民生活的加税令。

文苑拾萃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400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做出精确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343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92大类,下面又分150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全书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70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做“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