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29

第29章 孙敬良院士让贤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

孙敬良(1930—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飞机与航空发动机专业。孙敬良院士是中国早期液体火箭发动机理论研究创始人之一。他主持研制的“风暴一号”改进型火箭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发射一箭多星的国家。1982年任“长征三号”火箭副总设计师,为1984年火箭成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作出重要贡献。1979年任“长征四号”火箭总设计师,1988年和1990年火箭两次发射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05年7月6日6时40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担任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是40岁的马佳,而前任总设计师是孙敬良院士。

上海航天局为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敬良首先主动让贤,将“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的“帅印”交了出来,35岁的马佳成为“长征二号丁”火箭的总设计师,“我们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只有把年轻人培养出来,我们才放心。”“让位”之时,孙敬良动情地说。而在之后的任务中,每逢重要节点,马佳都会向孙院士请教,马佳说:“孙老站在身后,感觉踏实。”

如今,马佳已经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队队长、总设计师、总指挥兼于一身,他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最年轻的火箭“两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并于2005年5月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故事感悟

所谓“人才辈出”,只有经验丰富且资历较深的前辈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后辈,把实践中的经验传授给后辈,后辈才有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当科学工作者取得一定成就时,就要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传承着想,把更多机会让给有贤能的后辈,使国家的千秋大业后继有人。

史海撷英

纪念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

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闻名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5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见证下,于2006年10月8日上午举行了“接过长征旗,走好航天路”升授旗仪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1956年10月8日,它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起步。

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的上午9时30分,研究院近千名员工在雨中伫立,注视着五星红旗和代表航天事业的旗帜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以来,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发射近百次,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名牌”。

升旗结束后,院长吴燕生从老红军李中权手中接过一面有232名老红军签名的红旗。吴燕生说:“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红军在长征中那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作风一直激励着民族复兴的整个进程。”

曾在长征中担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是中国国防科技尖端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率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则在长征胜利22年后担任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第一任司令员。

文苑拾萃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原则上每年“五四”青年节授奖,有特殊贡献者,可以随时授予。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来自各行各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涌现的优秀青年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不折不挠的坚韧品格,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他们的事迹充分反映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要求,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崭新的时代风貌,昭示了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他们是全国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