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20

第20章 孙思邈不慕名利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用功读书,天资聪敏,特别对医术更感兴趣,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孙思邈医术高明,但从不慕名利。在20多岁时,隋文帝杨坚曾召他为“国子博士”,但他讨厌追名逐利的官场生活,便推托有病而拒绝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又诏请孙思邈并授予爵位,他也坚辞不受。以后,他又多次辞绝了高官厚禄,却坚持行医,把全部精力用于钻研医学上,为民治病。

孙思邈不仅从书本上钻研医学,而且很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走遍崇山峻岭,采集了千种草药,并汲取劳动人民的经验,了解掌握草药的药性,被人称为“药王”。他总结编写了《千金要方》30卷。后来,又写了《千金翼方》以弥补前者不足。两部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药方,纠正了古代医书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增补了民间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这两部书的影响很大,问世不久即被日本人带回国去加以研究,对日本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孙思邈认为,人命重于千金,他以“千金”作为自己著作的名称,就是要说明这个道理。他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喻于此。”所以他的思想和行为深受人们的称赞和尊敬,“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以尊师之礼来对待孙思邈。有一次,卢照邻问他做一个好医生的标准,他说高明的医生为人治病,就要对症下药,把病治好。

故事感悟

孙思邈医术高超,但他不慕虚名,对皇帝的封爵一推再推,不愿为官,只愿做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他这种淡泊名利、谦恭好学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史海撷英

孙思邈重视妇幼保健

孙思邈强调医治妇女和小儿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指出妇婴与成年男子不同,应分别单设一科。他主张孕妇生产时不要惊慌,要镇静;接生者不应面露忧容,以免影响分娩;新生婴儿要衣着松软,并经常抱出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另外他对幼儿的哺乳时间、次数等也作了详细的说明。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的妇产科、小儿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苑拾萃

药王庙的来历

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深深地怀念着“药王”孙思邈,他们在孙思邈的家乡建立了祠堂,并把他的药方刻在石碑上,竖在街巷路口,还把孙思邈隐居的五台山,称为“药王山”,并修建了药王庙。现在,药王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可见孙思邈的品质感人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