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清:清介自守
9426600000003

第3章 第 一 篇清廉为政(1)

羊续无钱买官

◎清字当先,力量无边。——格言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东汉地方官员,是著名清官,有“悬鱼太守”之称。西晋初年名将羊祜之祖父。生平记载于《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东汉时期的一天,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的集市上贴着一张告示:今有朝廷官职若干,明码标价,任何人只要交钱,立即可以得到官职。

原来,当朝皇帝汉灵帝荒淫无道、贪得无厌,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于是便有了标价卖官这种荒唐事。这时,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牵着一匹老马径直走向太守府,他就是新上任的太守羊续。

南阳郡的财主们得到羊续上任的消息后,立即商议如何巴结他,以便日后行事方便。众说纷纭,最后由为首的一个财主拿定主意:送羊续一口小巧精致的金棺材。于是,张财主便带着金棺材,领着众人,一起登门拜访羊续。

当他们送上金棺材时,羊续大发雷霆,将它扔在地上。张财主以为羊续觉得棺材不吉利,立即解释道:“大人误会了!棺材并非不祥之兆,而是预示着大人有官有财!”

羊续闻此,哈哈大笑着说:“各位以为我羊续和你们是一丘之貉吗?我为官南阳郡,只要你们遵纪守法,我不会干涉你们;但如果想欺压百姓,天理难容!这口金棺材要么立即拿回去,要么充公!”

张财主只好带着众人灰溜溜地走了。

但是张财主等人并没有罢休,他们认为羊续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于是等待时机。果然,机会来了。

一天,张财主看见羊续的车夫赶着瘦马、破车,便买了良马、新车交给车夫。他想,这下羊续总不好意思拒绝了吧。

谁知羊续一看见马车,立即吩咐车夫送回去。车夫不肯,指着羊续的车抱怨说:“从没见过哪个太守大人使用这样的破马车。”

羊续二话不说,自己赶着新马车直奔张财主家。张财主非常尴尬,狠狠地说:“我就不信你真的这么清廉!”

羊续两袖清风地做着太守,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办事。有一天,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妻子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羊续莫名其妙。妻子说出实情:两个官差模样的人来到家中,自称是羊续派去接他们母子来南阳郡享福的。

原来,张财主见羊续迟迟不肯上钩,便想出计策:打着羊续的幌子,派人去诱使他妻儿前来,迫使羊续接受财主们的贿赂。

母子二人满心欢喜地来到太守府,还没有安顿下来,羊续便开始劝他们赶快回家。妻子非常生气,大发脾气,责骂羊续只知自己享乐。

羊续无奈,带着妻儿观看自己四壁空空的居室,又拿出自己所有的家当——一床粗布被、几件旧衣服。妻子一看,目瞪口呆。

羊续告诉妻子:“我的这点儿俸禄养活不了一家人,只够自己的日常开销。家乡现在有几亩地,你们回家好好耕种,自食其力吧!”

这时有人来报:张财主得知太守夫人到来,特地送来一条大青鱼,以改善一下伙食。其实,张财主早就打听过了:羊续一家最爱吃鱼,所以投其所好。可是羊续虽然表示不收,却也没有令差人送还,而是将鱼挂在门洞上,让进进出出的人都能看见,以示警戒。儿子每天眼巴巴地望着鱼,馋得直流口水。但羊续却丝毫不心软。

张财主见鱼没有退回来,非常得意,自以为奸计得逞,决定采取第二步行动——给羊续赠送银两。但是,当他备好厚礼来到太守府的时候,一眼便看到那条早已被风干了的大青鱼,同时,他也得知羊续已经将自己的妻儿送回老家了。张财主被羊续的行为和决心所折服,羞愧难当。

不久,汉灵帝再次卖官。他听说羊续名声颇好,政绩也不错,心想此人一定很有钱,因此决定封羊续为太尉。于是,太监来到南阳郡当众宣读诏书,百姓欢呼雀跃。

谁知诏书读完,太监便向羊续狮子大开口般伸手要钱,理由冠冕堂皇:太尉就是这个价钱!羊续哈哈大笑,拿出了自己的几件破衣裳。太监当场大怒:“几件破衣服打发乞丐吗!”说完,拂袖而去。

张财主听说此事,再次被羊续的高尚品德所打动,决定自己出钱为他买下官位。羊续断然拒绝,并说出一番道理。张财主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羊续一生清贫,无钱买官,汉灵帝当然不愿将太尉这样的大官白送给他,于是便改封他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了。

◎故事感悟

羊续做官,为老百姓做好事,从来不收受贿赂。羊续悬鱼这个典故,更说明了羊续本人清介自守,清正廉明。这个故事发生在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但在今天倡导反腐败、继承和发扬清介自守的优良传统美德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史海撷英

东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东汉时期,一些方针、政策等依然是延续西汉时期的,只是在某些方面作了适当的调整与改革,以便更加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

东汉初期,国家政权得到了加强,与地方势力之间也开始相互融和,从而政治日趋稳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水平。

公元105年,蔡伦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文字记录的方式脱离了竹简。造纸术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并流传至今。

东汉时期还发展起了制陶业,自此彻底摆脱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过去只能是豪门贵族专有的生活用品进入了平凡的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科学家张衡以高超的工艺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这些仪器的制造原理,直到今天仍然再被广泛使用。

东汉时期,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也不再单纯地作为文字图形和符号使用了,其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艺术品不多,但后人却能从其中的一部分作品中窥探到汉文化的艺术风貌。

◎文苑拾萃

羊续悬鱼典故

出自《后汉书·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

羊续做官清廉,从来不收受贿赂,因此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他为“悬鱼太守”,此后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

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

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

此后,“悬鱼”、“羊续悬枯(指死鱼)”、“挂府丞鱼”等典故便被后人广为传颂。“羊续悬鱼”也比喻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意思。

张俭进殿穿旧袍

◎火心要空,人心要公。——谚语

张俭(962—1053年),字师约。宛平(今北京)人。

开泰(1012—1021年)年间,张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三年(1023年)为武定军节度使,太平六年(1026年)为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封韩王。辽兴宗耶律宗真即位后,又赐他“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文,改封陈王。

张俭为相二十年,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他食不重味,穿的也只是粗布衣服。每领到俸禄,除留下生活必需之外,全都周济给了那些贫困的亲朋故友。

有一年冬天,张俭在便殿议事,兴宗见他身上的衣袍破旧不堪,就秘密指令侍从用火夹子将他的袍子烧了几个小洞,促使他快换件新长袍。不料,兴宗在此后数次召见他时,见他依旧穿着它。兴宗不解,问他为什么老是穿着这件旧袍?他答道:“臣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多年来,人们都崇尚奢靡。臣为了矫正时弊,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开导!”

事后,兴宗可怜张俭的清贫,特下旨让他到内库随意选取他所需要的东西。他接旨谢恩,但结果却“持布三端而出”。当时的“三端”,相当于现在的十八丈。兴宗见他放着金银财宝都不拿,仅仅拿了十八丈布,对他更加敬重起来。

张俭有五位弟弟,兴宗“欲俱进士第”,即打算赐给每个人进士出身,但张俭却始终没答应。

张俭晚年退休在家,兴宗有时候还亲自到他家中去看望。有一次,掌管御膳的官吏得知皇上要在张家用餐,特地先行一步,设下各种珍味佳肴。而张俭为了勉励皇帝节俭,却让人撤去了那些御膳。当他们君臣二人谈到吃饭时间,张俭让家人奉上清淡的蔬菜和干饭,双方都吃得很香甜。

◎故事感悟

张俭身为朝廷官员,将清正廉洁视为办事底线,视俭朴为生活准则,不贪图荣华富贵,用其一生诠释了清贫自守的真谛。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学习和发扬。

◎文苑拾萃

《辽史》

《辽史》所记载的是辽朝的历史。该史录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记载了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907—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辽史》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版印行。

“清公”毛玠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赋也。——(宋)包拯

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东汉末年人物,主要效力于曹操掌握下的东汉朝廷。因智力超群,富有创见,多次受到曹操的夸奖和赏赐。后被免官,卒于家。

毛玠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清官。因为他做县吏时公正无私、廉洁清白,被当地人誉为“清公”。当时,曹操正大肆招揽贤才,就征聘毛玠为自己的幕僚。毛玠也以自己的才干和清廉赢得了曹操的信赖和器重。

毛玠任职不久,曹操召毛玠来自己的府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朝中有一些官吏品行不端,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致使朝中混乱,影响我治国安邦的政绩。我想对朝中官吏重新进行一次考核和任免,这事就交给你和崔琰办吧!”毛玠满口应允。

第二天,毛玠接旨,颁布了选官的条件和考核办法:以清廉有为、品德高尚为标准,对那些结党营私、品行不端的人一律罢免。朝中官吏都吓坏了。到了晚上,不少人提着东西来到毛玠府上,请求毛玠高抬贵手,不要罢免自己;也有的趁机让毛玠给自己的亲信安排个合适的位置。毛玠见来求情的人太多,索性在大门上贴上“谢绝会客”四个大字,关紧了大门,谁也不许进去。

从东汉时起,历次选官都要看出身是否高贵,出身低微的人别想进朝廷当官,所以当时流行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毛玠想:“这种门阀制度多年来扼杀了许多出身低微的有识之士。我这次就要打破这一制度。”

于是,在接下来选官时,毛玠有意选拔那些出身贫寒,但又有德有才的人为吏。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一时间,在全国引起了震动。而那些出身低微的人进入朝廷以后,都一心为国,努力工作,谁也不敢奢华。许多有钱的官吏见这种情形,也不敢乱来了。官吏们出门或上朝,有的只坐简陋无饰的车子,有的干脆穿着朝服徒步而行。整个都城看不到一辆华丽的车子,就连吃饭也变得简单了。当时人们都说:“真是吏洁于上,俗移于下呀!”整个朝廷,都以俭朴为荣。

曹操见到这种情形,特意召见毛玠,高兴地对他说:“能这样以才用人,使天下的人能各尽其才,发挥能力,我就放心了。”

然而,有一天,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来到毛玠府上,傲慢地嘱咐毛玠说:“我有几个朋友,请你给安排上合适的官职。”

毛玠很有礼貌地对曹丕说:“老臣素以能忠于职守而幸免于别人的指责,今所托之人不属于可以升迁的范围,所以请您原谅,老臣不能遵命。”

曹丕一听毛玠不买自己的账,大为不满,气冲冲地瞪着毛玠。毛玠见曹丕一脸怒气,心想朝廷的制度和用人的原则是任人唯贤,不能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就改变国家的选官原则。因此,他装作看不见,也不说什么。曹丕见毛玠不怕自己的威胁,也只好作罢,怏怏不快地走了。

后来,与毛玠一起共事多年的崔琰被人诬陷为有傲世怨谤的言论,被曹操赐死。因选官而对毛玠不满的人乘机向曹操说:“毛玠为崔琰的死鸣不平,他的言论有影射魏王的。”

曹操听了,非常恼怒,派人把毛玠抓来审问。毛玠心怀坦荡,大义凛然地说:“我听说贾谊才华横溢,遭到周勃、灌婴谗谄而流亡在外;白起是盖世英雄,却被赐剑于杜邮;晁错忠直无私,被诛杀于市;伍子胥尽心辅佐朝政,却自刎于吴都。一代名臣都不免身首分离,我还有什么可求呢?只是我兢兢业业几十年,掌管选举,得罪的人多,必遭诬陷。但我一生光明磊落,只求给我当庭对质、辨析的机会。”

一向专横跋扈的曹操哪里能听从毛玠的请求?不过,曹操念及毛玠几十年的功绩,没有处死他,而是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闲居了。

◎故事感悟

清廉正直有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像毛玠这样宁可罢官为民,也不放弃原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廉啊。毛玠重清廉胜于生命,将清廉之名融进了个人生命中,这种为清正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

◎史海撷英

魏国建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兵40万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操的军队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了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东吴大将公孙阳。

孙权见曹操的兵力如此强大,便亲自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在濡须口相持月余,都没有什么收获。曹操见孙权的军容严整,自己难以一时取胜,便撤军北还。

五月,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文苑拾萃

苦寒行

(三国魏)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