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9426200000013

第13章 慧眼能识人之明(6)

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后来又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自然也成了一品夫人。

而虬髯客据说组织了一支兵马,杀入海中扶桑国,灭其政权而自立为帝。

◎故事感悟

有人说,女人的眼光是独到的,她们往往能凭直觉就看出一个人是英雄还是孬种。这话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却不难找到佐证的例子。唐初名满天下的红拂女,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火眼金睛的女性。

◎文苑拾萃

《虬髯客传》节选

甫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相见欢然。命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亦不侔也。四人对坐,陈馔,次出女乐二十人,旅奏于庭,似从天降,非人间之曲度。食毕,行酒。有苍头自西堂异出二十床、各覆以锦帕,既列,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之类。虬髯举杯告靖曰:“此皆珍宝货帛之数。吾之所有,悉有充赠。何者?某本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年,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英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力,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荣及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遇一妹。圣贤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合,固非偶然也。将余之赠,以佐真主,施功立业,勉之,勉之!此后十余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意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相贺。”复回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可善事之!”言讫,与其妻戎服乘马,一奴从后,数步遂不复见。

徐陵知人善荐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白居易

徐陵(507—583),字孝穆。祖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早年以诗文闻名,“八岁能属文,十二通《老》、《庄》。及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释宝志摸他的头说:“天上石麒麟也。”与庾信齐名,号徐庾体,与其父徐摛皆显贵。梁初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任东宫学士。历任尚书度支郎等职。一说编有《玉台新咏》十卷。后人辑有《徐陵集》。

南朝陈宣帝太建年间,徐陵任尚书左仆射,他上表直言,对周弘正、王劢等人竭力举荐。宣帝把他召入内殿,说:“您为什么坚决辞谢而举荐别人呢?”

徐陵回答说:“周弘正是旧藩长史,王劢是梁敬帝太平年间的相府长史,张种是京城有才能、德行好的亲近,我理应排在他们后边。”

徐陵辞让了几天,才接受皇帝的命令。

一次,朝廷让举荐向北进攻的元帅,大家的议论集中在淳于量身上,唯独徐陵有不同见解。

他说:“吴明彻家在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是个有谋略的人才,当今没有人超过他。”争论了几天不能决定。

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看法。”

徐陵应声说:“不只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副良将呢。”

就在这一天,宣帝下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为监军事。后来,他们果然攻下了淮南几十个州县。

宣帝于是摆酒祝贺,亲自为徐陵举杯劝酒,奖赏他知人的才能。

◎故事感悟

徐陵有一双慧眼,所以能知人善荐。而徐陵的这种慧眼识英的才能是当今管理者的榜样。

◎文苑拾萃

《玉台新咏》书序

(南北朝)徐陵

至若宠闻长乐,陈后知而不平;画出天仙,阏氏览而遥妒。至若东邻巧笑,来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得横陈于甲帐。陪馺游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反插金钿,横抽宝树。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靥。亦有岭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宝风,授历轩辕。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惊鸾治袖,时飘韩掾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言异神仙,戏阳台而无别。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无双者也。加以天时开朗,逸思雕华,妙解文章,尤工诗赋。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九日登高,时有缘情之作;万年公主,非无累德之辞。其佳丽也如彼,其才情也如此。

柴皇后慧眼识郭威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曾国藩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天河北省隆尧)人,或谓“周祖”、小名“郭雀儿”。五代后周王朝的建立者。

郭威原本姓常,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随母改嫁到郭家,便改姓郭。

郭威童年时期,家中十分贫困,他曾给村里的人放过牛,没有受到过什么家庭教育,也没有入学读过书,直到认识了后来的柴皇后,才开始读一些书。

郭威本来就十分聪明,再加上柴皇后的叮咛熏陶,使他有别于其他的一般武夫,乃至在夺取政权后,他还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人出身,运气比较好,做了皇帝,岂敢厚自奉养以害百姓?”

称帝后,郭威还停止了州县以前向皇帝贡献珍美物品及特产的惯例。他对大臣们说:“我生长在行伍,不曾从师学问,因而也不得治天下之道。文武百官有益国利民的办法,都要写出来告诉我,而且文字要切实,不要辞藻华丽。”

郭威还能够虚心纳谏,保持生活简朴。在他统治的时期,境内小安,所以他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柴皇后与郭威的相遇十分偶然。当时,后唐庄宗李存勖武功显赫,国势强大。然而建都洛阳后,便逐渐骄恣荒淫,最终导致朝政紊乱,李存勖也在宫廷政变中被伶人所杀。

这时,李嗣源率兵进入洛阳,平定了叛乱。然后尽革庄宗批政,务从节俭,并放出了宫中大批的宫女及妃嫔,其中就有日后的柴皇后。

由于柴家是邢州一带的大家,所以柴姑娘是被礼貌地遣送回家的。柴家听到消息后,也急匆匆地赶到河南来迎接女儿,打算在孟津渡口与女儿会合,然后在旅舍中休息一天,准备第二天过河。

没想到当天晚上下起了大雨,第二天黄河水面浊浪滔天,舟楫难行,柴家一家人便羁留在旅店。

第二天柴姑娘起床后,便站在窗前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水,忽然看到一个壮汉大踏步地冒雨而来。虽然衣衫尽湿,但却掩不住英爽之气。

这位壮汉在这家旅店投宿。后来从婢仆的口中,柴姑娘慢慢得知这位壮汉名叫郭威,是河北邢州人,18岁投军,在潞州以军功升为小校。后来因为与市井无赖争斗,失手杀了人而获罪。州将爱惜他的才华,悄悄把他放了。如今郭威感到前途渺茫,不知道该去哪里。

柴姑娘觉得郭威也是个命苦之人,便心生怜惜,命侍女送给郭威一床毯子御寒。可是郭威却认为互不相识,不应平白受人东西,婉拒了柴姑娘的好意。于是,柴姑娘便亲自去见郭威,以同乡之谊说服郭威。两人见面后,发现彼此十分聊得来。郭威很感激柴姑娘,对柴姑娘自然也是颇有好感。

大雨下了好几天,柴姑娘一家也无法离开,因此郭威与柴姑娘也有了更多的交谈机会。

柴姑娘偶尔会讲一些朝廷大事和宫中生活,并趁机对郭威说:“如今属于乱世,乱世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应该进德修业,抓紧机会,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要知道时不我予,不能平白地蹉跎岁月。”

郭威对柴姑娘的劝告很重视,彼此更加爱慕。但是柴姑娘的父母却认为郭威是个落魄的汉子,没什么出息,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柴姑娘向父母解释,郭威现在虽然很落魄,但他日定必有发展。自己阅人无数,相信不会走眼。

于是,柴姑娘将从宫中带来的金银珠宝分成两份,一份孝敬父母,一份留作己用,然后便与郭威结为夫妻。天晴雨停后,夫妻两人便折返回到洛阳。

到了洛阳安顿下来后,郭威每日埋头苦读。柴氏则经常帮助郭威解释书中的疑难,并兼及处世为人之道、国家政事与天下大势。郭威惊异妻子的才学,但柴氏却丝毫没有炫耀的意思。

一年后,郭威的性情大变,谈吐举止迥异往昔,在勇毅的基础上更增加了思想和智慧。

后来,郭威参加了石敬瑭的军队,而后又投到张彦泽的麾下,不久又转归杨光远,最后成为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左步兵指挥使。郭威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追随一位气度不凡的领袖人物,以图将来有出头之日。

郭威曾以2000名伏兵大败契丹,这让刘知远对郭威刮目相看。后来,刘知远夺取了后晋,建立后汉,更加倚重郭威。

然而刘知远在位仅仅一年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后,被嬖幸之人的谗言所迷惑,大杀功臣。当时,郭威正在领兵担任邺都留守,家属留在汴京全部遇害,柴氏也未能幸免。

后来郭威登基后,力排众议,立死去的柴氏为皇后,并收她的侄儿柴荣为养子,以安慰妻子的九泉之灵。柴荣后来继位为帝,是为周世宗,也是一位十分英勇智慧的皇帝。

◎故事感悟

柴皇后目光深远,慧眼识英,用心培养出一代明君,值得佩服。识人,就要慧眼如炬、深谋远虑,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发现人的独特之处。

◎史海撷英

郭威登上帝位后保持节俭

郭威登上帝位后,十分注意节俭,并且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

郭威平时的衣食住行都很节俭,并下诏禁止各地再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

他不仅不让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等等,一共几十件全部在殿廷上当众打碎,并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呢?”

郭威临死前还不忘节俭,他郑重地留下了遗言:“你们一定要为我薄葬,不要强征民工,也不要宫人为我长年守陵;陵寝不用石柱,枉费人力,用砖瓦代替就行,用瓦棺纸衣下葬。不要石人石兽,只需立一块碑,刻上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瓦棺纸衣下葬。”

◎文苑拾萃

郭 威

佚 名

调整中枢整顿内,心腹王峻即相位;

养子柴荣重兵外,亡妻柴氏皇后追。

慕容彦超反郭威,大聚甲兵战壕垒;

联络数州成势力,郭威亲征投井悲。

班师孔庙谒尊位,觅后封官县令为;

修缮庙宇禁伐木,尊崇圣人儒学蔚。

沉疴骤然暴发危,遣诏柴荣继其位;

留言葬礼从俭朴,瓦棺纸衣刻于碑。

张文定识人才

◎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傅玄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孝宗淳熙年间,追谥文定。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苏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称“三苏”,苏辙则是“小苏”。作品有《栾城集》传世,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

有一年,当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正在准备应考的学业时,父亲苏洵带领他俩拜见了著名学者张文定公。

张文定与这两弟兄谈话后,大为惊奇,认为这兄弟二人的学业造诣颇高,于是请他们住在斋舍。

第二天,张文定先生出了六个题目派人送过去,说:“请学士试着写出来。”

张文定在旁边房子里通过墙上的洞隙观察二人的表现。

只见苏氏兄弟得到题目,各自都在凝神思索。苏辙看着题纸,有疑惑不解处就问其兄,苏轼不说话,举起毛笔倒过笔杆来敲几案,说:“《管子》注。”

苏辙的疑团仍未消解,又指其次的一题,苏轼提笔把这题勾掉了。

后来,二人便伏案撰写,很快就交卷了。

张文定批阅二人文章,非常高兴。他们勾掉的一个题目,正是一个没有出处的虚设题,出此题只是想试一试二人能否分辨。

次日,张文定对苏洵说:“您的两个孩子都是天才,大的聪明敏捷,尤其可爱。可是小的谨慎持重,将来的成就或许会超过哥哥。”

直到多年后,苏轼、苏辙都非常敬重张文定先生,弟弟苏辙对他的感戴更是刻骨铭心。

◎故事感悟

这才是慧眼识玉啊!张文定的眼光犀利而长远。有人说,有自知之明者,才会有双能识人的慧眼,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史海撷英

苏辙巧对对联

有一天,苏轼带着自己年少的弟弟苏辙到巫山游览。山上住着一位老道士,听说神童苏轼来了,就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一个异字同音的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

老道听了,连连称好。

谁知一旁的苏辙听了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怎么改?”

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的确更加工稳,因此齐声叫好。苏辙也因改对而远近闻名。

◎文苑拾萃

奉同子瞻荔枝叹

(宋)苏辙

蜀中荔枝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

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

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

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

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

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

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

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枝好。

荔枝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

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

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