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真:严肃认真
9424600000009

第9章 言行相照,做一个真实的人(1)

不知为不知的孔子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冯梦龙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

孔子听到隆隆的声响,就对子路说:“山的那边在打雷和下雨,为何还要赶着去?”

子路说:“这不是雷雨声,而是海浪拍岸之声。”

孔子从未见过大海,想到海边去看看大海。于是,孔子一行乘车到了海边的朐阳山下。

孔子和他的弟子爬上了山顶,只见水天相连,海阔无际,他们都兴奋极了。这时,孔子感到又热又渴,就让颜渊下山去舀些海水来喝。

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听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一看,是个渔家孩子,于是就问他笑什么。那个孩子说:“海水又咸又涩,不能喝。”说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递给了孔子。

孔子喝了水,解了渴,十分感激那个孩子,正想道谢,忽然海风吹来了一阵急雨,子路一看着急了,大声嚷道:“糟糕,现在到哪里去躲雨呢?”

那个渔家孩子对大家说:“你们都不用着急,请跟我来!”

说完,那个孩子就把孔子一行人领到一个山洞里,这是他平时藏鱼的地方。孔子站在洞口边躲雨,边欣赏雨中的海景,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两句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孔子的三个弟子听了,都齐声赞扬孔子的诗作得好,可那孩子却持反对态度。他对孔子说:“千层浪、万点坑,你有没有数过?”孔子心服口服地对孩子的反诘表示赞同。

雨停后,那个孩子又到海上打渔去了,孔子回想起刚才发生的几件事,歉疚而又自责地对三个弟子说:“我以前讲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看来这并不妥当,还是应该提倡‘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故事感悟

孔子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用行动弥补过错,品质可谓是难能可贵。这也是他成为圣贤的必备条件啊!

◎史海撷英

孔子周游列国

春秋后期,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在自己的父母国——鲁国负责司法的大司寇任上,与鲁国的执政季桓子严重对立。无奈之下,孔子只好带着自己的数十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能说服所到国的诸侯,让他入仕,推行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纲领。

◎文苑拾萃

牛耕的出现

在人类历史上,牛被驯养为家畜是很早的事了。最初人们养牛是为了食用,后来是为了祭祀用,再后是用来驾车。而将牛用于耕地,在世界耕作史上是较晚的事了,中国牛耕较之外国则更晚些。

有人认为,牛耕始于西汉中叶,主要根据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赵过始为牛耕”说。《汉书·食货志》中记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这确实也是我国史籍明确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技术,后来东汉的王景、任延等人继续在庐江郡、九真郡推广,因而《后汉书·五行志》开始有了“牛疫”的记载。这也表明,在西汉中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由北到南已经广泛地推广牛耕技术。江苏徐州、山东滕县、陕西绥德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更是生动而真实的历史记录。

柳宗元表里如一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王符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因官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河东解城。他从小聪明勤奋,读了很多书,13岁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受到人们的赞扬。

21岁那年,柳宗元考取了进士。他思想敏锐,议论起事情来旁征博引,言词锋利,说理透辟,常常胜过在座的人,一时间名声大振,许多人都愿意跟他交游。那些名公要人都争着推荐他到朝廷做官。考中进士后的第三年,柳宗元才出来做官,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26岁那年,柳宗元又考中博学鸿词科,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

校书郎和书院正字都负责搜集和保管国家图书。在这期间,柳宗元有机会博览群书,知识更加渊博了。

柳宗元很有抱负,表里如一。他想对腐朽黑暗的政治进行改革,因此积极参加永贞革新,成为革新派的主要成员。这时,他已升任礼部员外郎,大胆地提出了一些革新建议。

原来,唐德宗昏庸贪暴,百姓叫苦连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了。他的儿子李诵即位,史称唐顺宗,改元永贞。

李诵当太子的时候,他的两名亲近侍从官王伾、王叔文经常给他讲一些民间疾苦,也谈到过宫廷的弊害。

李诵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要改革政治,振兴唐室。但他当皇帝时已经中风,不能说话了。于是,他重用王伾、王叔文,让他们帮他出主意,管理国家大事。这时,朝臣中的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八人,也参加议政。他们对当时腐朽黑暗的局面看得很清楚,决心在政治上进行一番改革。有了皇帝的支持,他们就大刀阔斧地干起来。革新派的许多措施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史称他们的改革为“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损害了宦官和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不久,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阴谋策划废掉唐顺宗,立太子李纯为皇帝。受到打击的地方官员韦皋等人也纷纷向朝廷上表,逼迫顺宗退位,并且大肆攻击王叔文等人。许多守旧的官僚也都站在宦官集团一边。

这年八月,唐顺宗让位给太子李纯,自己做了太上皇。李纯即位,史称唐宪宗。宪宗在宦官和守旧官僚的支持下当了皇帝,自然要照顾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一即位,就把王伾、王叔文贬到外地去了。不久,王伾死于贬所,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贬到边远地区做了小小的司马。这场有进步意义的政治革新,只进行了短短的146天就夭折了。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那里生活十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永州,柳宗元名义上是司马,实际上是个毫无实权、受地方官监视的罪犯。官府里没有他的住处,他只能在龙兴寺里安身。

10年后,柳宗元又被派到更远的柳州去当刺史。

柳宗元被派往柳州时,参加永贞革新的其他人也都被派到很远的地方去当刺史。刘禹锡被派往播州,播州的经济情况和交通条件比柳州更差。刘禹锡家有老母,柳宗元怕他们一家经不起折腾,很替他们担忧。柳宗元说:“播州荒凉,不是中原人所能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年迈,怎能带着老人同去呀!”于是,他决定和刘禹锡对调一下,让刘禹锡去柳州,他去播州。他还说:“即使因此重新获罪,也死而无憾。”

正当柳宗元准备写表向朝廷申请时,御史中丞裴度向唐宪宗奏明了刘禹锡的困难。唐宪宗同意刘禹锡不去播州,改为到连州当刺史。柳宗元听到这个消息,才放心地到柳州去了。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和柳州时,南方许多读书人因仰慕他的名声和学问,纷纷跑到他那儿向他拜师学习。柳宗元对那些好学上进的青年总是热情接待,谆谆教诲,细心指导。但对那些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人,却毫不迁就和姑息。

有个叫杜温夫的青年,从荆州赶到柳州来拜见柳宗元,还准备到连州去见刘禹锡,到潮州去见韩愈,希望这些名人替他做宣传,为他考取进士和做官铺路。但他不认真学习,没有什么本事,写的文章连疑问词和感叹词都分不清。他给柳宗元写信时,把柳宗元比做周公和孔子。

柳宗元看了杜温夫这种胡乱吹捧的信,知道他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因而十分厌恶,在复信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柳宗元说:“比人必须恰当。你把我比做周公、孔子,我哪里敢当?这不能不叫我感到奇怪!我想,你去连州和潮州时,一定又要把刘、韩二公也比做周公、孔子;将来到了京城,京城里的名人数以千计,你当然又会把他们都比做周公、孔子。天下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呀?”

柳宗元告诫杜温夫说:“做人应当踏踏实实地学习,充实自己的学问,不要做这些哗众取宠的事。”

柳宗元批评了杜温夫的缺点,又给他指出了改正的办法,这是真正爱护和帮助青年。

柳宗元爱护百姓,同情受苦的人。在担任柳州刺史期间,他帮助许多穷苦百姓赎回了卖身为奴婢的子女,并且革除了这种恶俗。

在长期贬谪生活中,柳宗元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进一步了解了民间疾苦。他写了不少文章,揭露当时残害人民的苛政和社会黑暗现象。

永州地方有一种毒蛇,人被它咬了就会死去,但把它晾干制成药,却可以医治许多绝症。皇宫里的御医用皇帝的命令宣布说:“谁要是捕捉了永州毒蛇上交,就可以免除赋税。”于是,永州有人捕捉这种毒蛇。有个姓蒋的农民,祖孙三代都因捕捉毒蛇而没有上交赋税。可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因为捕蛇而死了。他自己捕了12年蛇,好几次也差点儿被毒蛇咬到。柳宗元问他说:“你为什么干这种危险的事啊?难道不怕死吗?”他回答说:“那些不捕蛇的乡亲,因为交不起赋税被逼死的更多。我捕蛇每年只冒两次生命危险,而那些乡亲们却天天遭到死亡的威胁。因此,我宁愿一辈子捕捉毒蛇。”

柳宗元据此写了一篇《捕蛇者说》。在文章中,柳宗元感叹地说:“孔子说,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哪知赋税比毒蛇还要厉害啊!”

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做了许多好事:释放奴隶,兴办学校,修整道路,鼓励垦荒。

柳宗元在柳州度过了四年多的时间。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他心情忧郁,工作勤苦,他的身体越来越坏了。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在柳州死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特地为他建了一座柳侯祠。

柳宗元死后,韩愈为他写了一篇感情真挚的墓志铭,对他的品德、学问和文章都作了很高的评价。

柳宗元一生写了很多有意义的寓言、传记、书信和墓志铭。他的山水游记写得特别好,最有名的是《永州八记》。他不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写了清奇秀丽的大自然,还把自己的遭遇和悲愤感情寄托在山水之中,成为山水散文的杰作。

柳宗元一生写了四百多篇文章和大量诗歌。他的好友刘禹锡遵照他生前的嘱托,把他的著作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的散文极为有名,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人们都说柳宗元是个表里如一的人,他的改革理想虽然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但经过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在他职权范围内极大限度地实现了。

◎故事感悟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柳宗元为官造福一方,为人不愧于心,对待朋友能仗义相助,不愧为后人景仰的一代文豪。

◎史海撷英

柳宗元在永州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被任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京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同官。

柳宗元的官阶虽然低,但他的职权却不下于御史,因此与官场的上层人物交游更为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等人领导的永贞革新虽然只历经半年就失败了,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也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一革新的核心人物,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也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宋宪宗即位后,柳宗元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处,当时非常荒僻,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与柳宗元同去永州的,还有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等。由于在永州的生活十分艰苦,所以到永州不到半年,母亲卢氏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