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刚强不屈就是刚强方正,有气节,不屈服。

自孟子提出“威武不能屈”,荀子提出“权利不能倾”、“群众不能移”、“天下不能荡”的思想之后,历代无数志士仁人都以刚强不屈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准则,并用自己的实际行为谱写了一曲曲刚强不屈的正气之歌。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列出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揖,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等人物和事例,即是中华民族志士仁人刚强不屈事例的缩影。

所谓“气节”,亦指刚强不屈。据《后汉书》所载,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有个家奴无故杀人,洛阳令董宣不惧公主淫威,当着公主的面将其家奴拖下车就地斩首。汉光武帝勃然大怒,逮捕董宣。议郎蔡茂见董宣为人“刚正有气节”,上书说董宣不惧怕恶势力,为臣有气节,宜加提倡。可见,为人刚直有气节,不妥协、不屈服,就是刚强不屈的主要表现。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就是中国人刚强不屈最好的明证。

中华民族的刚强不屈,说到底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人要讲尊严和人格的道理自古有之,只不过封建时代将人分成了君子和小人两类。小人没有尊严和人格,只有君子才有。而到了现代,人人平等,不再有门第之分、贵贱之别,人人享有尊严和人格。保持崇高的气节,外敌加身而刚强不屈是人权的展示,是知耻、明耻的具体表现。刚强不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格、 国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一种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居污浊而不染、临强敌而不畏、富不移情、贫不移志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知耻、明耻、保持刚强不屈的品质更具有特殊意义。如何在国际交往中切实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如何在糖衣炮弹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如何面对金钱诱惑,拒腐蚀、保持贞节,这一切都需要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刚强不屈的品质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