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工业
9421300000003

第3章 低碳工业:未来发展之路(2)

据统计,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组成的这个封闭的生态工业系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每年节约石油19万吨、煤3万吨、水6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00吨,利用煤灰135吨、硫2800吨、泥浆状氮肥80万吨。

美国对卡伦堡工业园进行评估后认为,生态工业系统的建立是可能的,并仿效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园实施生态工业计划。目前在美国,企业间交换用做原材料的工业副产品能源的做法发展很快,但建立真正的生态工业系统还不多。生态工业园对世界许多地区来说还是个新名词,但这种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既有利可图又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正得到逐步推广。

四、低碳产业与低碳工业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产业的主要核心是两部分,一个是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水电、潮汐、地热能等等,也包括延伸出来的清洁煤炭技术等等;一个就是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各种技术,涉及工业、带能力、交通、建筑等等,除了两个核心部分,还有衍生出来的低碳金融,包括碳排放交易、投资低碳的基金、信贷等衍生品。

有专家指出,从“十一五”的节能情况看,我国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的节能占60%,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节能占20%,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的节能占20%。不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技术创新在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中已经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并已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力支撑。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国许多制造业的总体特征是大而不强,大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底层,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低碳经济的要求相违背。从技术链角度分析,低端产品通常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多,造成环境污染大,获取的附加值少,难以遵循低碳经济的要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分别比美国和日本低23和22个百分点。

“要提高附加值,走低碳之路,就需要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我国工业产品能耗过高,关键在于技术水平落后,特别是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有关报道这样写到,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积极做好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尽量发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省耗绿色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上尽量提高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和可再制造性,生产工艺和设备选用上尽量做到低物耗、低能耗、少废弃物、少污染。

“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也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环保专家指出,要加快各种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以石化行业为例,中国化工学会秘书长洪定一指出,行业需要调整自身定位,进行二次创业,抓住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他表示,在新材料、新能源、碳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石化行业都能有所作为。新材料方面,一些企业在做风机叶片上的聚氨酯漆、建筑节能材料发泡聚氨酯;新能源方面,秸秆发酵制乙醇正在开发,一些企业正在做新能源车充电电池的原料磷酸铁锂……

此外,运用信息化也是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有分析者指出,运用信息技术对机械、冶金、建筑及建材、纺织、轻工、食品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覆盖和渗透,可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增强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研制和开发能力,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及其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开辟新天地,从而使传统制造业遵循低碳经济原则,生产出低消耗、少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能源需求仍在急剧增长,以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化工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难以改变;同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很大比例,且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节能减排。

五、低碳工业发展模式

正视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危机,反思高碳工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的低碳化势在必行。同时,工业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核心,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低碳化要以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为基础,发展生态工业,鼓励循环经济。

1.畅享绿色工业产品何谓绿色工业产品?绿色工业产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低碳排放。拒绝滚滚的浓烟和污浊的工业废水,让工业生产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类畅享绿色工业产品。

低碳工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工业生产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工业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工业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工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它们是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以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工业这种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工业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学术界也存在很大的争论。低碳工业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乃至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

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制造是工业低碳化的基本指导思想。清洁生产是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污染预防的策略。而绿色制造的目标则是使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生态工业则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企业之间的物资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工业的生态系统,促进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相融。

节能技术是实现工业低碳化的关键要素。不仅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工业结构朝着节能减碳的方向发展;还要通过研发节能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快速有效地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总之,政府、企业和社会公民共同努力,使工业生产也成为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实现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进行“废料”的再利用,用同样的物质或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世界各国在行动

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工业低碳化怎能离开政府的支持和战略规划!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工业低碳化对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战略制定、财政支持、政策引导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出现。

(1)英国低碳工业战略

2009年7月15日,英国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作为其国家低碳化的全面指导纲领,并同时发布了《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并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

其中《低碳工业战略》指出,政府将在政策倾斜、产品采购、教育培训、标准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制造业全面支持,研发绿色制造技术,包括软件、制药、化工、发电、汽车、航空等领域,协助解决低碳工业发展的瓶颈,打造创新氛围,包括改变机制、消除壁垒和支持研发等。政府还将在这些领域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劳工技能,并在信息服务和咨询方面提供帮助。为此,英国政府在2009年的年度政府预算中就为低碳工业和先进绿色制造业等领域投资额达4.05亿欧元。包括投资1200万欧元用于建设一座开放式的具有10吨生物发酵产能的示范工厂;400万欧元用于支持制造咨询服务,为制造商提供低碳化制造的专业建议等。

(2)德国绿色经济转轨

虽然到目前为止,德国仍是一个以汽车制造和工业机械设备闻名于世的工业国家,但德国于2009年6月公布了一份旨在推动德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德国政府强调生态工业政策应成为德国经济的指导方针。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

德国前环境部长西格马·加布里尔强调:“环保技术是当下德国经济的稳定器,并将成为未来经济振兴的关键。”他指出,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德国工业每年将可节省约1000亿欧元。如果德国经济能顺利实行生态变革,到2020年国内可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德国环保技术和产品质量多年来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环保意识在德国也已深入人心。德国工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89%的受访者赞成德国工业界利用环保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碳浪潮席卷全球,中国的制造业也正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需要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形态向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低碳工业转变,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才能实现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国为强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绿色科技相关工业振兴计划,如新能源、船运、物流以及设备制造。2009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温家宝总理还明确表示中国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将节能减排产业列为重中之重,工业低碳化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转换,也是众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工业低碳化不仅是采用低碳化的生产方式,更要为社会提供高效节能的低碳产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已经意识到工业低碳化改造不是只有投入,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绿色工业与绿色制造

工业生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厂区满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机器轰鸣声不断,满地的油污杂物,浓烟滚滚的大烟囱和到处弥漫的异味,还有忙忙碌碌的工人。这是传统工业的常见场景,然而随着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的理念逐渐深入,工业生产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园林式厂区,越来越普及的自动化流水线,越来越先进的污水和废气处理设施……这些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而且还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如此一来,使工业企业更加融入自然,这就是绿色制造的魅力。

实现绿色制造,首先是要企业管理者转变经营思想,改进生产方式,最后才是绿色生产技术的实现。实现绿色化生产主要有四条路径:首先在污染产生过程中削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物;接着对未能削减的废物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然后采取适当的污染治理技术完成进入环境前的污染削减;最后对残余的废物或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置、排放。绿色制造还要求企业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等方法制造绿色产品。此外,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还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绿色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资源的浪费。总之,实施绿色制造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得新的发展。

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GM)又称环境意识制造ECM,面向环境的制造MFE,生态制造EM等。它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借助各种先进制造技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及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