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也能过好日子
9403800000026

第26章 和谐之下黄金遍地(2)

为加大帮助群众就业的工作力度,2004年10月,镇党委、镇政府在2003、2004两年对全镇就业情况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再次对全镇“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和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待业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逐一登记并建立了工作档案,研究制定了帮助就业“三步走”的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和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待业人员的就业工作,把生活保障与工作保障结合起来。既注意给经济困难者的生活保障,更着力协助其谋求工作出路;既重视“输血”功能,更注重“造血”功能。“三步走”方案,即:第一步,2004年12月底前,主要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第二步,2005年春节前,主要解决“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第三步,2005年6月底前,全面解决有工作意愿、有工作能力的人就业。到2005年5月底,“三步走”方案提前完成,全镇共解决了961人的就业问题。其中,44个“零就业家庭”中,除两人患病无法就业外,其余42户中的42人全部就业。全镇199户困难家庭中,除弱智和残疾的18人、4名无就业意愿的家庭妇女外,其余177人全部就业。全镇881名待业人员,除吸毒、病残、超龄的51人和无就业意愿的88人(主要是家庭妇女)外,其余742人也都有了工作岗位。现在的小榄镇经多次安置,仍未就业的劳动力不到总劳动力的1%。

民生工程之二: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已不再是多数老百姓所担忧的事情。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更加担心的是当健康出现问题时有没有医疗保障。尤其是患了大病、重病之后……百姓最关心这样的事!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使小榄人病有所医,镇党委、镇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原来的10万农民参加的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在全镇各社区都建立起了合作医疗机制,将原来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5万居民,全部纳入到了合作医疗范围。截至2005年6月底,全镇共144452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具体做法是:以户为单位,个人每年缴合作医疗保障金120元。以“保住院,保大病”为主,在本镇医院住院的药费、手术费可报销90%,且上不封顶(门诊不报)。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全镇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2.5%,其中农民参保率达99.8%。不少居民在拥有社会医疗保险后,又参加了合作医疗,从而获得双重保障。

2004年,镇政府补贴合作医疗资金800万元,2005年补贴930万元,为全镇群众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2005年,全镇参加合作医疗、商业医疗、医保的群众达21.9万人,即有三分之一的小榄人,享有两份医疗保障。

民生工程之三:养老。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一位老人的梦想,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让全镇达到年龄的人民群众,都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拟定全镇社保工作“三步”计划。第一步,确保在企业工作的小榄人全部参加社保;第二步,确保达到年龄的社区股民全部参加社保;第三步,协助达到年龄的其他本地户籍人员参加社保。

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小榄人拥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民生工程,不但解决了老人退休后的后顾之忧,还为小榄人创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2006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到小榄镇考察工作,在接受小榄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你们提出了‘三个一’工程……这‘三个一’,解决了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和生活保障,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是人生之本,这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这就给全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在小榄调研时说:“你们搞了‘三个一’工程,我觉得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对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你们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情,离不开经济发展这个前提。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经济支撑,其他工作便是空中楼阁。”

是的,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同样,没有一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再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保证不了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我们采访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同志时,当谈到实施“三个一”民生工程,他说:“我们当时提出让每一个小榄人都拥有一份工作,也不完全是针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的。我们还有一种考虑,就是动员富裕户家庭人员,也都积极参加就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小榄镇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富裕起来的群众,产生了‘小富即安’、‘稍富则满’的思想。如果小榄镇因经济发展而滋养出一批衣食无忧、吃饱等饿、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懒大头’,岂不大煞小榄镇的风景吗?”

黄标泉书记的这番话,让人深思。

尊重富人,关爱穷人,帮助“四种人”

尊重富人,关爱穷人,帮助“四种人”,是中共小榄镇党委、政府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目前,一个居者有其屋、少有所学、劳有工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的和谐社会,已在小榄镇初步形成。

一提到“富人”、“有钱人”,某些对富人有着抵触情绪者,往往在大脑里更多闪现出的是“杀富济贫”、“为富不仁”、“富而不贵”之类的字眼。

这也难怪。

我们读过许多赞美玫瑰、鸽子以及蜡烛的诗,但从未读过一首赞美富人、有钱人的诗,反倒有不少唾骂富人和金钱的檄文。是人们不喜欢富人?是人们生就对有钱人有仇?是富人对人类的贡献比不上玫瑰、鸽子和蜡烛?不是!实际上这只能算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或者说是人们对富人在心理上的一种“对峙”--有着这样一种抵触情绪,又怎么会写诗赞美富人赞美有钱人呢?

然而,在小榄镇“尊重富人,学习富人,赶超富人”,是一种早已深入的社会风尚;“不能仇富,不能劫富,更不能杀富”更是一种社会公德。

2005年初,小榄镇党委、政府向全镇提出了“尊重富人,关爱穷人”的号召。

据调查,小榄镇家庭财产超千万元的富裕家庭,约占6.4%。镇党委认为,这些“富人”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勤奋拼搏,努力创业,过上了富裕生活。他们不但积累了资产,也向国家交纳了税金,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国家和社会,特别是为小榄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富人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镇党委、镇政府及全镇人民,应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富人更加富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此,镇党委号召全镇人民以富人为榜样,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勤奋劳动,走上发家致富之路。镇党委、政府一方面每年组织企业家到外省市和国外参观考察,广泛交流,让他们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形势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并为成长性好、缺乏流动资金的企业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一方面积极引导教育,鼓励富人“富而向善”,“富而行善”,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活动,如扶贫济困、赈灾助学等,主动扶助需要帮助的人,向社会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全镇成立了28个文体协会,根据各位企业家的爱好和兴趣,将他们请到协会中去,并让他们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如华帝公司总经理是镇摄影协会会长,榄菊集团董事长是镇青年书法协会理事兼小榄印社顾问,华锋制锁公司董事长是镇篮球协会副主席等等。仅镇篮球协会,就集中了数十位大中型企业的业主。这些企业家既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策划者,更是文体活动的资助者。如镇传统的三人篮球赛、中国象棋赛、乒乓球公开赛、书画大赛等活动,费用全部由企业家自发资助。

各协会开展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提升了文化品位、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心群众生活,特别是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截至2005年底,小榄镇的贫困家庭仍占约3.1%。这些家庭的困难,不是“社会体制原因”所致,不是“缺乏工作岗位原因”所致,也不是“个人原因”所致,而是“特殊原因”--有些甚至是“不可预见性原因”所致。如家庭成员患上绝症或慢性疾病;如意外事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如家庭成员有遗传性缺陷……对这些因种种各不相同的原因而致贫致困的家庭,怎么办?镇党委、镇政府在提倡尊重富人的同时,更重视关心、帮助穷人的工作。镇里多方面、多渠道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构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五保户供养制度、临时性困难救助、基本医疗报销制度、教育基金制度、就业救助和法律援助等等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