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特别特别管用的职场心理学
9339600000006

第6章 识人之术:趋利避害靠眼力(5)

一个人初入职场,他可以不懂很多事情,甚至不会用传真机都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但是一定不要给人留下“装”的感觉。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性格来,这样就不会留下引发后期“暴露”的导火线。

在这里,我要讲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安贝妮。

大学毕业后,她很幸运地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对于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她来说,她对工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所以,对于第一份工作,她表现出了强烈的热情。

上班第一天,漂亮的安贝妮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了珍惜这份工作,她每天第一个来公司打水、扫地,帮大家把办公室的电脑桌擦得干干净净,同事们有什么要求她做的事情,安贝妮总是放下自己手头的活,帮大家处理得稳妥得当。不久,所有人提起安贝妮,都竖起大拇指。

但是,逐渐地,繁琐的工作细节让安贝妮有点吃不消了。有时候自己正忙着还要给同事处理事情,自己的工作就出现了错误,又因为她给同事们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她更加紧张自己的失误,更加进入不了放松的工作状态。以至于形成了恶性循环,工作越来越不出成果。

领导对安贝妮也开始有了意见,觉得她虽然长得非常漂亮,但是缺少内涵。于是,她的美丽也成为一种轻浮。而且加上安贝妮给同事们做的服务太多了,领导又觉得她做事情不但不稳重,还总是想走捷径,不好好工作,反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搞关系”上,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对她的意见越来越大,后来就直接批评了她。

这给安贝妮的打击就更大了,后来她索性采取了相反的行动。有同事再找她帮忙的时候,她就冷冰冰地拒绝了,地也不扫了,水也不打了。终于有一天,有个同事小张在让安贝妮帮忙打印一份文件遭到拒绝的时候,小张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贝妮,你可真变了,漂亮女孩本来就骄傲,你刚来的时候对我们那么好,当时就有人说你是装的,我还不信呢。”

听了这话,安贝妮真的痛哭失声,她觉得职场充满了困惑和痛苦,竞争是那么残酷无情,就连以往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都经不起一丁点儿波折,一切令她无所适从。巨大的落差让安贝妮顿时失去了信心,甚至对职业生涯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如果你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那么你一定要注意,无论最初这份工作令你多么开心,你都要放稳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有平常心,告诉自己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要知道,作为一个年轻人,领导很容易认为你的热情和激情都不缺,但是领导最担心的就是年轻的弊端,那就是没有常性。

所以,你恰好可以表现出另一面,以稳重和谨慎的做事风格,以长期的始终如一的表现赢得领导的肯定。

除此,在和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也要懂得别人的心理,不必苛求自己呈现给别人的形象多么完美,那样别人对你的“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可以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将自己的缺点表示出来,这样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因为一般人都是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有人如果有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很诚实,从而产生信任感。

晕轮效应

——个人品牌值千金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晕轮效应是一种心理错觉,然而这种心理错觉却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就应该更加被重视。

晕轮效应也被叫做“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就是人们所看到的模糊不清的光环,这是由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把太阳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

在心理学上,这能够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和人的接触和交往中,很难看清、看透彼此,形成的认识往往都是片面的。一个人,如果人们给他贴的标签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人们会觉得他各方面都是好的;如果一个人的标签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而且,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人会越来越好;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人走下坡路也会越来越快。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钱包被盗,你身边只有这样两个印象完全不同的人,一个形象光鲜亮丽,生活非常考究有品位,而另外的一个人形象非常邋遢,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小节,你会怀疑谁?

这让我想到了职场中的“流言”。对于任何人来说,你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远离职场或商场的漩涡,保证自己永远不被人诋毁。虽然有的人对别人的诋毁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但是每一个成熟的人都懂得,诋毁对自己的伤害有多大,在职场它足够动摇群众基础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被人诋毁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真的非常难以处理,这是小人的手段,它和君子间的议论完全不同。更令人悲哀的是,当一个人遭到诋毁的时候,很难有人站出来说“公道话”,此刻越解释,事情就会越糟糕。

也许有读者要问,本小节不是要说晕轮效应吗?怎么突然又开始说起职场的诋毁和人心的险恶了?这两点其实并不矛盾,正是因为人们有晕轮效应的错觉,那么很多时候,对事物的判断并不是来源于客观,而是来源于主观。诋毁的危害就在于,大部分人相信的并不是他们看到的,而是他们事先已经听说的。

如果一个人平时的口碑非常好,人们接触他的时候,印象就会往正面的方向引导,也会更多地关注到此人的优点。但是如果一个人给大家的感觉非常糟糕,那么人们的印象就很难扭转。所以,对于诋毁这件事情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真相是什么,而是看你已经给自己贴上了什么样的标签。

有这样一个例子,会提醒人们在平日里就应塑造出自己良好的个人品牌。

安瑞华是一家大型公司的高管。有一次,他得罪了一名女员工伶俐。

伶俐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她长得非常漂亮,也一直渴望得到更好的待遇。有一天,她约安瑞华吃饭,安瑞华以为伶俐可能有一些问题要向他反映,于是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起共进晚餐。

吃饭的时候,安瑞华和伶俐稍微谈了几句,就知道了伶俐的真正用意。对于安瑞华来说,他虽然不是谦谦君子,但是关系到公司内部的事情他还是非常谨慎的,而且他也非常讨厌这么有心计的女人,他不想轻易被人利用。于是,他打着擦边球就从伶俐的话题旁边溜了过去,吃完饭之后,安瑞华也主动抢先付了账。

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安瑞华的表现简直令人赞美。可是,吃完这一餐之后过了不几天,有人就开始诋毁安瑞华,说安瑞华约伶俐吃晚饭,吃完晚饭之后就有不轨的行为,但是被伶俐拒绝了。

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安瑞华采取了最正确的做法,那就是他懂得很多人会根据他的反应来判断这个传言的真假。于是他非常镇定,采用了置之不理的态度,他认为这样做大部分的人会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而且,他采取了一个果断的行为,那就是开除居心叵测的伶俐。

问题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伶俐离职的时候,居然给全部的同事发了一个邮件,声称自己的被开除是因为安瑞华对自己的骚扰行为没有得逞。

看到邮件的安瑞华,头立即大了,他已经感觉到周围空气的紧张,这是一个非常阴狠的指控,它彻底动摇了安瑞华的威信。没有人怀疑伶俐说的一切,因为安瑞华平时也的确喜欢和一些长得漂亮的女员工打情骂俏。此刻,面对这个诋毁,安瑞华即使解释再多,也没有人会轻易相信他。

伶俐走了没多久,安瑞华也不得不离职了。

很多人有这样的一种偏见,那就是诋毁都是给平凡员工的,只要自己做得好,那么就可以避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诋毁和中伤。

这样想的原因在于这部分人对于人的心理认知的盲点,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迈克尔·杰克逊已经走到了流行乐坛的顶层,但还是被人诋毁,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相信了对于他的所有的诋毁。原因在于,位置更高的人更容易被人妒忌,人们宁愿相信流言,当然,他的整容也的确让常人接受不了。

在公司中也是如此,越是高层,曝光面就越广,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诋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聪明的人平时就该给自己种下好名声,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和言行。如果把自己的光辉形象塑造得非常好,关键时刻,你给大家留下的美好的晕轮效应,就能成为你职位的保护神。

这就是职场个人品牌的作用,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同企业一样,深入人心的品牌无须过多解释和宣传,人们对它是认可的;对于个人来讲,同样如此,人有了品格标签,就是在职场中有了信赖标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实现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有节制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你约束自己更多的时候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你也会得到很多。

鲶鱼效应

——小心背后的那只眼睛

鲶鱼效应来源于挪威,在那里,很多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常常吃不到活的沙丁鱼。经过长途的运输之后,沙丁鱼就死掉了,很多人想了无数的方法都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但是,有一条船里的沙丁鱼就总是活的,这让人们非常吃惊,而这个渔夫采用的方法也让人们非常震惊。原来渔夫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要知道,鲶鱼是专门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

当把鲶鱼放到沙丁鱼中的时候,沙丁鱼就会四处游动,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备和自卫状态,让一条条沙丁鱼一直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心理学家就把这样的现象总结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非常值得人们思考,想一想,让沙丁鱼活下来的居然是它们的“天敌”。如同在大草原上,正是因为有了“天敌”——狼的存在,兔子才能够按照正常的生态繁衍、生存。这让我们想到了职场。在职场中,你有没有“天敌”,有没有处得非常不好的同事,或遇到过让你特别头疼、需要提高警惕的同事?

如果你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单位大家庭中,那么不必过分庆幸,谁知道你未来能不能一直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懂得珍惜就好;如果你对周围的环境感觉很糟糕,压力很大,而且有几个同事让你简直有进入人间地狱的感觉,那么也要恭喜你,也许,你遇到了让你迸发更大活力的“鲶鱼”。

很多人都发现,工作相对来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实在是太难了。比如,很多人知道自己工作的时候偷懒,效率非常低,但是却不能及时地纠正和改变自己。可是如果在偷懒的人身边放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同事,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

公司重新调整了格局,王洛文和迟小利坐对桌,这让王洛文如坐针毡。

她和迟小利是大学同学,她非常了解迟小利。迟小利在大学的时候和舍友的关系处得非常不好,还常说自己舍友的坏话,而且每当有利益的时候,就不惜一切代价打压别人。她知道自己坐在迟小利的对桌,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受到了迟小利的监控。

王洛文进入了时时戒备的状态,她感觉工作非常辛苦。以前上班的时候,迟到了她就悄悄地溜到座位上,也没有人深究过。但是现在只要王洛文一想到自己对面坐的是迟小利,她就不敢大意,每天定好手机铃声,从不迟到。当她准时踏入办公室,看到对面坐的迟小利的时候,内心就会非常坦然。

以前,王洛文常常会在网上浏览一些娱乐新闻,娱乐新闻往往有很多有意思的链接。可是自从王洛文坐在迟小利对面,就克制自己永远不要打开娱乐新闻的网页,因为迟小利会突然地、装作很随意的样子走到自己的身后。

更让王洛文感到苦恼的是,正因为对面坐了这样的一个人,工作有困难的时候,她根本就得不到迟小利实质性的帮助;工作出现了问题,王洛文只能自己解决;面对领导的时候,她也必须独自斟酌好应该怎样汇报工作。再没有人给她商量或者出谋划策。王洛文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地独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