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9338900000021

第21章 大学生涯发展的目标设定

大学生涯最常见的目标是就业、考研或出国深造、自主创业,下面对此三大目标分别进行分析与解读。

情景案例:鱼和熊掌岂能兼得?

伍斌(化名),某一类大学2002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业优秀,目前在柳州的企业里实习。早在去年11月份实习还没开始时,单位就声明:在实习期间,按业绩可付给一定的报酬。如果干得好,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留下,成为本企业正式员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熟悉了企业的业务,已成为企业中专门负责广西地区市场开拓的主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他离开,单位明确告知可以留下来工作。同时,他所在学校拟保送他就读本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可留校任教。他必须在就业与学业上做出选择。大家说他该怎么办?

一、顺利就业是大学生涯的主目标

除了一流名牌大学(如清华、北大)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有半数继续读研或出国深造外,一般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还是直接进入职业社会参加工作,可见,就业是在校大学生的最常见目标。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

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58万人;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

每年11月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第一个高峰期,各种校园招聘会、人才交流会,都可以看到他们匆忙的身影和急切的眼神。由于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一、面试经验不足等因素,使得“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褪去,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越来越低。这种情况使得很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也不禁为自己4年后的出路担心。为了顺利就业或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以下方式拓展就业门道:

1.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掌握求职第二块“敲门砖”

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是现在大学生比较热衷的“充电”方式之一。有很多学生把职业资格认证视为大学毕业证之外的第二块“敲门砖”。所以各种各样的考试报名、辅导信息充斥校内的海报栏,有公务员考试辅导、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班、报关员资格考试辅导班、会计职称考试、雅思英语辅导班等,而且每种考试的报名费、辅导费,动辄近千元。然而为给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很多学生抱着“这山不亮那山亮”的态度,报考很多培训辅导班,毕业时拿了很多证书,却没有用处。专家建议,大学生不要盲目地去参加各种职业认证的考试,要有计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目标职业发展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辅修第二专业,增加就业砝码

很多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就有了很强的忧患意识,希望在本专业之外掌握更多技能、更多知识,以提升自身的就业实力。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与远程大学在短短的6年时间,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250万人,网络教育时间、地点的灵活性成为大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很好的方式。大一新生选择就读网络大学,利用课余时间攻读完相关课程,到毕业时还可以拿到两个都是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一位正在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www。beiwaionline。com)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学的是管理专业,但现在单位面试先不提专业知识如何,初试都要先过英语关。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要用到商务英语,及早掌握商务英语,毕业时可以找到更符合自己期望的企业,所以在北外网院选择了商务英语。就读网络大学既不耽误上学的功课还可以学到自己欠缺的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专家表示,网络大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大家在选择时要因人而异。同时应该选择应用范围广的专业,如英语、管理等。

辅修更被一些部属高校的大学生广泛青睐。5000-9000元的学费,双休日上课,公共课免修,毕业时拿双证,还可以跨校辅修,所有这些条件,都很让人动心。

3.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积累工作经验

众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常常会要求“有从事某某工作经验两年(或三年)以上”。这道门槛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在校大学生应及早做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积累工作经验,这也是提高自己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但有部分大学生一味地只追求工作经验,不光是课余时间出去打工,甚至在上课的时间,逃课去兼职。不但落下了功课,而且由于考勤不全导致考试不能通过。专家建议,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自己的兼职时间和学业课程安排一定不能起冲突,要分清主次,在不耽误自己学业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实践。

4.参加职前培训,掌握求职技巧

很多学生的基本功很扎实,但就是过不了面试的“临门一脚”,因此大学生在平时应加强求职技巧方面的知识积累。目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一些职前培训机构都可提供如面试技巧、职位描述、行业知识等培训,培训费用只有两三百元。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端岗位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必须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再利用这个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考研或出国深造正在成为大学毕业生的热门话题

小徐是武汉某重点高校的一名大三的学生,毕业在即。伴随着暑假的到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研究生考试已迫在眉睫,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也将接二连三拉开帷幕,且年前的招聘单位,工作环境与待遇都相当不错。宝贵的学习时间和难得的就业机会交织在一起,“鱼”与“熊掌”很难兼得。对于小徐而言,一个迫切需要做出决定的事情就是:考研与就业,哪个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小徐感到十分的困惑和迷茫。

究竟是就业,还是考研,我们暂且不去细究,在大学生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也许他们的切身体会,会给那些打算考研、就业或依旧举棋不定的人一些启示!下面我们一一加以描述与分析。

1.决心考研者

“考研,肯定考研,我不会去找工作,根本不会去尝试找工作。”在自习室见到这个有点弱不禁风的女孩时,她戴着厚厚的镜片,一直扎在书本里。刘丽,首都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对于考研,她非常执著:“不用考虑,在校园里的日子永远是我向往的宁静生活。我知道自己还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种种要求,比如人际关系,比如阿谀奉承,可是如果可能,我会想办法把留在学校的时间延长,读研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找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某男同学时,他正在寝室里看书。他同样是个读研的“狂热分子”。他告诉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把本科生和研究生拆开,读书就应该一气读完。“学理工的同学,应当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年龄越大,脑子就越不好用,学习起来就越困难,考研肯定是一种趋势,既然迟早要读,那么肯定一口气读下来。我就这样想,如果当年考不上,那么肯定再考一年,幸运的是我考上了。”“考研要通过考试,工作要经过面试,非考即试,最后我选择了考!”

在北京某重点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王姓女同学,一边做实验,一边在电话那边滔滔不绝,“坦率地说,我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选择了考研”。她列举了考研的三个原因:

第一,升学的惯性。16年的学习生活,让每个学生对升学“刻骨铭心”,读研究生是每个学生心里的梦想,如果不读,会成为一种永恒的遗憾。

第二,就业的压力。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也许读研已被默认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三,待遇的差别。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在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工作待遇上,研究生都明显占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有很大改变。

“真后悔,我应该一心考研。”在某招聘会上,某大学一名姓林的同学说,“我本来可以考上的,就差5分上线”,带着一脸懊悔,她说:“去年11月学校举办招聘会,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招聘会,一家单位愿意录用我。可哪想到此后我再也无心准备考研了。其实,这份工作我并不满意。真后悔,我应该一心考研!”考上研究生又找了好工作的人也不是没有,但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如果选择了考研,三心二意留下的往往是难言的失落。

“考上了研究生交违约金也划算。”用人单位为了招到优秀人才,往往会在学生毕业半年前去高校招聘,而研究生考试一般在次年3月份才会有结果。那些早早便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生,往往是其所在高校比较优秀的学生,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成为他们中许多人的梦想。所以一旦考上了研究生,他们宁愿选择违约。“考上了研究生交违约金也划算。”新疆财经学院本科毕业生小张说:“几千块钱的违约金与大好前程之间,我选择后者。”正因为如此,用人单位往往因此叫苦不迭。

2选择先就业者

北京某大学的陈同学立志要投身社会寻找自我。他说:“这个世界如此精彩,怎能缺少我!我渴望着成功的喜悦,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将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我选择放飞自己,走出象牙塔,在社会的是是非非中沉浮、历练,让自己更加成熟,让生活更精彩!”

“考研,一个多么令人心动的选择。然而,考研对我来说可谓一种奢望,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是不求上进。”天津某大学的王同学在接受访谈时带着几分无奈。“当夕阳西下,农田里父亲弓起的脊背、母亲两鬓的白发、妹妹求知若渴的眼睛在我的脑海里印成永恒,我明白,考研,那只是一个梦想,一个蓝色的梦想。我只能默默祝福那些考研的人一路平安,面对现实我选择就业,为了让父母的叹息不再沉重,为了让妹妹的求学之路开满希望的花朵,我必须先就业。”条件所限,责任所在,大概是和王同学有相似情况的大学毕业生首选就业的共同原因。在抉择面前,他们更多的是背负着责任与义务。

就业是为考研留后路。李某是某大学外语学院一名女毕业生,她选择了考研、就业“两手抓”:“我想读研究生,可又担心自己考不上,所以只好边找工作边考研。万一考研砸了,至少还有工作可以干!”据了解,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多数毕业生要找份工作已不容易,更别提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了。无奈之下,“缓刑”三年——先读研再就业便成为众多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选择。毕竟,研究生比本(专)科生吃香多了!可是谁也无法预料,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三年后的研究生依然还会是今天的香饽饽吗?

3.走中间路线者

走中间路线的人,也是很多的。“如果你念大四,如果没有准备考研,其他人会说你没有品位;如果你上大四,而你又没有准备找工作,其他人会说你不聪明。所以,最合理的事实,就是能够把考研和找工作兼顾起来。鼓励考研的人几乎都会告诉你,考研与找工作并不矛盾。因为考研是在毕业那个学年的春节前,而找工作可以一直找到夏天毕业时。所以,花上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来复习是值得的。即使没考上,还可以在考完之后,加人找工作的大军。”一位没有考上研究生,但工作还不错的过来人提醒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康少见说得很洒脱:“考研与找工作不会构成冲突,你想干什么,只要是正当的,那就干吧!我们都需要工作,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个人安静地读读书,充实工作技能,都是理由。我有个连自己都觉得偏激的想法:每个人都应该读研究生,没读研究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当然你也可以不读,但至少你应该知道,在你所在的领域里,基本的学术动向是怎样的,业务遇到瓶颈时,你至少应该知道向何人请教。”

4.同时选择考研和就业

小张是南方某大学一名应届毕业生,早在暑假的时候,她已经为来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对我而言,考研并不纯粹是为了回避就业的压力,只是觉得大学4年的学习,自己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考研是希望能弥补本科学习生活留下的遗憾。”她告诉记者,在班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考研复习,而当中不少人更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同时选择了考研和就业。

“虽然自己有很强烈的考研决心,但要是万一考不上,那怎么办?尤其是看着同学在为做简历、面试而忙碌时,就业的问题不由得又在脑子里反复衡量了很多遍。”一位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有点无奈地说,尽管不想因为求职影响考研复习,但他还是制作了个人简历,准备托同学在校园招聘会上投出。“不管怎么说,十一月的校园招聘会是很多企业开始招收毕业生的重要时机,当第二年3月、4月,考研成绩公布的时候,高校内的大型校园招聘会已接近尾声,不少企业已经确定了录用名单,那时再求职机会会少很多。”

职业指导师点评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切莫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徘徊。在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的今天,大学生考研以求上进的思想是好的。但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考研不要“从众”,更不要一哄而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劣势,充分评估自己吃苦勤奋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实力、有优势、有兴趣就要全力以赴,不要考虑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风雨兼程。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又对考研兴趣不大,不必勉强,可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先找工作,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只要不是太高,找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以后如想继续深造,还是有求学机会的。

要学会两条腿走路。社会鼓励大学毕业生考研,但考研的同学除非实力特别强,否则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学会两条腿走路,该复习时复习,该应聘时应聘,遇到条件不错的单位,先签订就业协议,只要在就业协议书上注明考研成绩出来后的意向,协议不会成为将来上学时的羁绊。

职业指导师点评二:考研其实是一个提升大学毕业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条件如果许可的话,考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但前提是毕业生要端正考研的心态。如果只是希望借考研作为缓冲就业压力的过渡,那还不如尽快进入职场,在工作的磨炼中成长。在专业方向的选择方面,研究生的考试无疑是给了大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这时首要考虑的是专业与未来就业方向的契合度问题。

至于“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兼得,职业指导师认为,在往后的职场中,要面对的问题远比校园生活复杂很多,同时兼顾考研和就业,也是一种挑战。如果认为考研是回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那绝对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勇于接受压力,经营好自己,才是最佳选择。考研、就业“两手抓”利大于弊,虽然会有一点矛盾,但矛盾不大。他说,考研的同学在毕业前抽空可以准备一些材料,边复习考研,边推荐自己。找工作时,如果能与就业单位好好沟通,单位会支持、理解毕业生考研的。人才是自私的,但也是共享的。如果一个单位具有吸引力的话,毕业生在研究生毕业后同样可以到该单位工作。交违约金的做法只是权宜之计。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应抓住现有的时间扬长补短,准确定位,客观把握自己。

事实上,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和其他事情一样,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任何一件热闹的事情都有其泡沫的成分。如果你不想成为其中的一个泡沫的话,还是想清楚,你是不是因为自己而做出的决定!其实,无论走哪一条路,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毕其一生去做,都能获得巨大成功。

三、自主创业并非纸上谈兵

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一时间,创业成为大学生成才的新途径。

1。创业很精彩,过程很无奈

赵洋是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去年,尚未毕业的他就看准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市场,创办了碧连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绿色食品的销售和配送。虽然,赵洋的公司与上海纯净水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绿色食品销售配送网,网点遍布全市各个地区,但他依然面临着营销方面的难题。对此,赵洋谈道:“创业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寻求合作伙伴等,但当公司真正运作起来,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如此之大。特别是营销环节,如何开拓营销渠道、如何打开市场、如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处理得不好,就可能满盘皆输。”

另一位创业仅4个月的学生“老板”也在经验交流会上大叹苦经:“大学生创业时都怀着满腔热情,但现实却浇了我们一头冷水。特别像我这样搞网站的,在几千家网络公司的夹缝中求生存,日子更是难过。原先觉得IT业是座金矿,创业空间很大,但进人后才知道,创业难度远大于创业机会。到现在我们还没什么业务,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但更主要的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学生公司基本上没啥竞争力。”

据了解,类似的问题在大学生创业中非常普遍。大学生对于创业是热情有余,但对企业运营却是知之甚少,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因此使创业之路举步维艰。“大学生创业网”负责人告诉记者说:“如今,各高校BBS上人气最旺的就是创业论坛,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创业宣言’,如‘我想办个信息网站’、‘我想做教育产业’、‘我想向软件业发展’等。大多数人仅构思了一个模糊的创业方向,而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真正落实到行动的更是少之又少。以我们的网站为例,会员有300多人,都是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但其中只有六七人正着手经营自己的项目,更多的人只是有了创业的方向和热情,而光凭这两样是难以真正创业的。”

最近几年,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各方面也为大学生创业大开“绿灯”,如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频频举行,上海设立青年创业实习基地,无锡出现首条大学生创业街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实践机会。应该说,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十分有利,那么,大学生创业到底难在哪里?

上海市杨浦区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寿仁分析指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其特别之处不在于年轻,而在于创业理念不够成熟,又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来看,技术含量低,没有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技术优势。全国首条大学生创业街也有相似的情况,那些学生“老板”大多从事餐饮、服饰、摄影等行业,纯属“小打小闹”。市场资源有限的大学生,如果没有独特的技术项目撑腰,自然就没有竞争优势。此外,创业过程中涉及经济、管理、技术、营销、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从创业大学生的情况来看,这方面明显“火候”不够,有许多学生把战略目标当做产品介绍,有的甚至不知道要把公司发展成什么规模。这些“先天不足”令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荆棘遍布。

上海圣景科技发展公司的总经理姚海平是学生“老板”出身,虽然如今公司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但6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对此,他深有感触地谈道:“创业不是创业者一个人的事,还需要创业团队的支撑。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组成的时间较短,创业者又大多缺乏经验和市场资源,却需要和一些成熟型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生创业团队不能形成有效的组合,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的问题和矛盾,更容易翻船。”

2.大学生创业需过好“四关”

尽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对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仍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途径,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并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对此,“过来人”姚海平建议,大学生创业要过好以下四关:

选项关。选择既适合自己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这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过好的第一关。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应立足于技术项目,尽量选择技术含量高、自主知识产权明确的项目,并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市场化工作。此外,在创业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经验关。经验不足,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施管理的能力,这将大大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大学生创业不能“纸上谈兵”,而应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及市场营运知识和经验。即使是两三个人的“办公室式”小企业,也必须有明确的财务、人事制度。有条件的话,可聘请有管理经验的“老法师”把关。

团队关。在风险投资商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可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因此他们在投资时,往往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而非那些徒有想法的单干者。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聚集创业优势。

心态关。大学生创业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不能视野狭窄、过于自负,而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此外,时刻保持创业激情,也是突破创业瓶颈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梁杰 大学生创业需过好四关人才市场报,2004年3月4日)

2004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激增的第二年,在积极拓宽就业道路的同时,有关部门不断推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政策。社会各界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极高的关注。然而在一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呼声中,大学生对此的反应却很平淡。这和几年前不少大学生宁愿放弃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要创业却成者少败者多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个中原因,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和毕业生,总结出创业“六大秘笈’,希望他们的话能给准备创业的毕业生以启示。

第一招——自信。听过太多“昙花一现”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经历,如今的毕业生有创业想法的多,但实践的少。在2004年上海各高校大学生的JA商业策划决赛中,选手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但即便是一等奖获得者也表示自己的计划是“空想”,近几年不会考虑创业。而评委则认为他的作品是所有参赛者中最具操作性的。专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现在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而创业是需要激情和自信的。

第二招——创新。谈及创业,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了创业的成功与否。这其中包括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对于想利用技术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专家认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该发明创造可转化为市场产品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第三招——务实。大学生们受社会整体认识的影响,一提到创业想到的就是与高科技产业相关的,这固然很好,但创业不一定全是开大公司做大买卖的,哪怕是传统行业中一项具有革新意义的技术创新,哪怕是开个小店,这也是创业。关键就在于毕业生们有没有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的勇气,对行业进行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有一个深刻了解,不盲目,能从自身能力出发。

第四招——知识积累。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多维素质,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行业经验、资源整合、社会人际网络建设、管理能力等方面。而这些的获得没有3-5年的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是不可能的。

第五招——艰苦奋斗。也许有人看到这个标题会笑,但从笔者采访的创业者中,没有一个不强调,创业不是风花雪月,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到凌晨3点休息,没有周末,没有娱乐,同样的事情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并且在公司没有赢利之前,不要指望别人会愿意给你风险投资。

第六招——获取风险投资的重要能力: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这里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商业计划书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行的关键要素——资金。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写成商业计划书,能够说服风险投资者投入资金,就是一个让创业者极为头痛的问题。在经过1998年的狂热和2000年的网络泡沫之后,风险投资者也更加理性,甚至可以说是更加苛刻。每天找他们投资的人不止一个,因此如何让商业计划书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将是考验创业者能力的一座高山。(文/小森,原载:《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