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无处不在
9317000000009

第9章 把最基本的选择做对(5)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我前几年职业发展得顺利更多的是源于好运气而不是自己有多么优秀。在享用着这种好运气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幸运背后的风险和代价。毫不掩饰地说,我在文中提到这些风险,是因为我发现了它们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可能。它们不会成为我继续追求的阻碍——我仍然会用自己的大脑和勤奋寻求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我会用一些精力来关注自己身后,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上留下了什么痕迹,然后用更圆融和更平衡的心态去把握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如果说职场发展是一条高速公路,那么职位和头衔就只是标明里程数的路牌,它能告诉你自己已经走了多远,但绝不是你前进的目标。

2.7拒绝“非理性跳槽”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的半个小时,一位下属敲门进来:“领导,我想换份工作。”由于我一向比较开明和善于倾听,因此即使是离开公司这样的事情,下属也愿意很坦诚地来与我沟通。我问:“为什么呢?”她说:“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进步,一直在止步不前。”

类似的场景出现过无数次,对话都是相似的,只是理由不同。也有一些情况,我听到的理由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实际上另有原因。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辞职跳槽的理由包括:对薪酬不满(或对整体待遇的其他某个单项指标不满)、觉得学不到东西、工作太辛苦、厌倦了、人际交往障碍(大部分与直接上级有关),以及其他的例如离家太远、工作餐不好吃等。

我从来不反对跳槽,甚至对高频率跳槽都很宽容。事实上,我自己就是经过在同一个行业内不断地调整岗位(有时在公司内,有时则是换不同的公司)来实现能力和职位的螺旋上升的。我认同在一些情况下,彻底地重新选择一份工作比在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努力更有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跳槽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未经计划的跳槽,是职场上风险最高的决策之一。

因为诸如前文这些理由而跳槽的,大多数是“非理性跳槽”。所谓非理性跳槽,就是说这个决策并没有经过冷静理性地分析和判断,而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和感觉作出的。这些情绪和感觉,实际上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本能反应。最终决定行为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环境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刺激。人的一生经常容易作出这样决策,可以说这种决策并不是由自己所作的,而是由环境替自己作出的。

非理性跳槽就是典型的一种。它的起源甚至可能是参加一次同学会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某个阶段越陷越深的挫败感、和上司或者客户吵了一架而怒气冲天、累了一天回家挤公交车时摔了一跤越想越委屈,于是不良的情绪生根发芽,越想越憋屈,越想越觉得这个地方待不下去了,越想越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于是决定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如果要问问他:你到底想要什么?他却又说不出来。

如果这就是跳槽的真正原因,其结果可想而知。人不一样,公司不一样,岗位不一样,却不代表遇到的问题就会不一样。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件,不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不学会如何化解或接受,而是简单地试图通过“换个环境”来解决的话,有很大概率会落入同样的情况。

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是工作的一部分,像空气一样必然存在着。只要人在职场,它就必然会不断出现。对待它们,应该去接受、去习惯,或者想办法尽量降低它们发生的频率;但不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问题,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更不应该试图用跳槽换一家公司来解决。换一个环境,只不过是把同一个剧本交给一群不一样的演员来演而已——细节和风格或许有所不同,但情节只是在不断重复。比如有人因为被严苛的上司批评愤而辞职,可是谁又能保证下一份工作不会遇到一个同样严苛的上司呢?有人因为工作辛苦而辞职,可是如果自己的能力没有提升,又怎么能够在期待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工作变得更轻松呢?

此外,一个问题如果反复出现,我们也同样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例如同事关系问题。我很少看到有人通过换工作而改善同事关系的,因为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每个办公室里面都会有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和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更多人都是有缺点的普通的善良人。在一个环境里与人相处不好,到下一个环境也会如此,甚至因为怨气的不断累积而变得更坏。反过来,应该反思一下的是:为什么我经常能感受到别人的不友好?是因为我自己对别人不够友好,还是处理关系的方式技巧有问题而导致的?或是因为我太敏感,太容易因为别人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重新开始”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玩游戏时,一关通不过了可以restart,不过重开一局还是要面对同样一个boss,无论尝试多少次都一样。但工作中就是有人抱有幻想,认为新的环境一定会更好。对不起,期待用同样的办法面对同样的情况却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显然是天方夜谭。这种心理带来的最大的恶果,就是容易让人陷入“对新环境新工作抱有幻想——入职一段时间后失望——沮丧辞职——对下一份工作抱有更大的幻想——更加失望……”的死循环,这恰恰是习惯性无助的一种表现。

如果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不妨坦诚地回答一下自己:以往每次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上一份工作、上上一份工作,甚至更早的跳槽事件都是基于同一个理由,那么不管这个理由是什么,都值得自己深入思考一下了。这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不是碰到的同事都是坏人,而是自己没有学会与人相处;不是工作中学不到东西,而是自己根本不懂得怎么学习;不是每份工作都不适合自己,而是自己根本就没想清楚到底要做什么;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发现不了自己的才华,而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优秀。

非理性跳槽,不仅无法解决原工作中的问题,还可能面临新的预想不到的问题。以下则是几乎一定会遇到的:第一是一份看起来密密麻麻的令人怀疑的简历;第二是用选择来代替努力的浮躁心态;第三是如果每次跳槽都在不断换行,就会陷入工作十年了在自己所在的领域还是新人的窘境。

难道跳槽带来的都是风险和损失吗?或许它也会带来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收益呢?当然,在大部分人一生中要换5~6份工作的今天,人才的流动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企业都是有正面作用的。文章一开始我就说了,我从来不反对跳槽,甚至也不反对频繁跳槽,我只反对非理性跳槽。跳槽当然可以很成功,但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收益都不是靠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和希望得来的。新公司新工作当然有可能比现在的更好,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可以从一开始就先假设它很完美,然后不断地为自己的希望寻找证据来加强自己的论断。这就是跳槽定律一:不要事先想象新公司会有多好。怀有这种心理跳槽多半会失望。

跳槽定律二:不要把自己的不足归结于环境,也不要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我并不是说一个好的环境不能造就人,我是说这是一种需要运气的偶然事件,不能作为自己成长的长效手段。在很多文章中我都提到过: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最终一定源于自己内心的强大。除此以外,别无捷径。妄想换一家公司就能让自己脱胎换骨,难道那家公司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吗?

跳槽定律三:不要仅仅因为不满而离开。现实存在很多不完美,但离开绝不是让自己摆脱的办法。除非所在的环境已经给自己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否则就要谨慎对待自己的愤怒、委屈、沮丧等情绪。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仅仅靠换工作是不会让心情变得更好的。离开一个公司,不能仅仅是因为这里不够好,而是因为有另一个地方更好。如果说,打算跳槽时只有对现状的怨气和不满,而没有发自内心的开始新生活的喜悦,那么往往说明这次跳槽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