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无处不在
9317000000003

第3章 销售人是怎么思考的(2)

学习力是一种能力,但首先是一种态度。当大家都在说空杯心态和谦卑时,谁能真正听明白上司的批评?谁能真正过滤掉不好听的语言,留下对自己有价值的评价和建议?哪怕是恶意的斥责也会含有有益的意见——因为其中一定能说明自己的不完美之处,若多加思考也能给自己带来进步。可我所看到的多数是哪怕善意的提醒也被理解成了否定和攻击——因为自己过于敏感的自尊,把批评和提醒都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而自动地忽略或拒绝对方的帮助。如果我们过于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忽略真实的自我,结果恐怕是永远让自己停留在现有的状态。

1.3做蘑菇,也要做一棵好蘑菇

职场新人都期望自己有一个好上司:耐心、温和,愿意辅导下属,敢于承担责任,关心下属的职业发展,为下属提供更多学习和尝试的机会。现实中,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一种幻想。我们发现我们遇到的现实是:上司严厉甚至苛刻,时刻表现出对自己不满,只是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却不给方法,在分配机会和资源的时候偏袒老员工;而老员工则不断地压榨和利用我们,给我们安排一堆本该他自己完成的工作,无情地抢去我们的功劳,甚至在上司面前给我们使绊子。

我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这是一份低门槛高流动率的工作,显然薪酬待遇不会太好。在有限的客户和激烈的业绩竞争之下,老员工对新员工并不会十分友好——因为每多一名新员工,就有可能让老员工的收入受一点影响;为了不招致老员工的反对,销售经理也不愿意把成熟的客户分配给新员工。于是,新员工如果被分配到客户比较富余的部门,还有可能获得一些价值较低、难度较大、意见较多的目标客户或者是曾经使用过产品但目前已经停用的客户;而如果被分配到本身就比较贫瘠的部门,新员工就只能一穷二白,白手起家了。我非常幸运,遇到的上司和前辈都非常仁厚,不仅给我待开发或停用的客户,还给了我一些有可能马上产生订单的客户。但和我同一批进公司的新员工,遇到上述压榨的不在少数。

一位名叫小郑的新员工就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小郑到公司以后,经理给了他一批已经停用产品的意见客户名单,在老员工不断打打电话就获得订单的时候,他却在烈日下奔波,承受着客户的抱怨、指责甚至辱骂——而这些不满跟他自己完全没有关系,都是老员工原先的服务不佳引起的。虽然每过几天他都难以控制地萌生去意,但顽强的意志还是让他坚持了下来。三个月的时间,近千次的电话和数百次的拜访让他越来越熟练,对客户心理的理解和对销售流程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小郑总结出了客户停用产品最主要的五条原因和最常见的几条抱怨,发现了现有销售流程的关键点和常见错误,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维护客户才能避免客户的流失。他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掌握了工作的方法。

不仅如此,他一次又一次的拜访也打动了一些客户。客户们的态度开始逐渐软化,有一些客户逐渐地开始参加公司的一些宣传和营销活动,订单开始有了希望。小郑觉得自己快要迎来机会了,工作更加积极。终于有一次,一个大客户表露出购买的意愿,小郑非常兴奋地把好消息在客户分析会上作了分享。两天以后,客户参加了公司的订货会。

订货会上,小郑使出浑身解数,寸步不离地跟着客户进行服务和讲解。终于,在签单的环节,客户的购买意向明朗起来。小郑找来了一位老员工帮忙,两人一起把客户的订单确定下来,并且从小单变成了大单。小郑让客户签字的时候,老员工鼓励地拍拍他的肩膀离开了。可等小郑拿着客户签字的订单去找财务办手续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他看见帮他签字的老员工从财务的办公桌上离开,与他擦身而过却没有打招呼。小郑心里一紧,赶紧把订单交给财务,却被财务告知刚才那名老员工已经以他自己的名义把手续办完了——这个单子属于他了。

小郑跟我讲这些的时候充满了委屈,我也十分为他打抱不平。但是想来想去,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我只能无力地安慰他:坚持下去,等自己变得更强了,事情就会好起来的。但是他并不十分听得进去。过了一个多月,我又给小郑打电话约他见面,他告诉我他已经离职了。

后来,我自己升职成为经理了,在公司经理会议上见到了小郑当时的上司。我无意中说起小郑所受的委屈。他的经理给我的回答却让我意外。他说:“L,今天有资格参加这个会议的经理有几十人,你看看他们,个个都是从员工做起来的。哪一个没当过新员工?哪一个不是跑意见顾客跑出来的?哪一个没被老员工欺负过?哪一个没被抢过单?在这个会场外面,还有上千名员工,他们也要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得到的待遇不一样,是有的人过来了,有的人没过来。挺过最难的关口的,就成了经理;挺到一半的,就成了老员工;熬一阵没熬过去的,就会自动流失,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永远当新员工。失败者永远都在抱怨不公平。什么是不公平?每个人都觉得没有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分配利益就是不公平。但是如果所有人面临的都是一样的历程,不公平也就是公平。就拿小郑来说,我本来是把他当干部培养的,没想到在我准备提拔他当我助理的时候,他走了。你说他有没有委屈?确实是有。但是这点委屈都处理不好,我怎么放心让他带着团队去和其他公司打仗?”

我当时哑口无言。后来,深入管理工作以后,我更能理解这位经理给我的忠告。我也会安排新员工做最基础最辛苦的工作,因为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锻炼,也是一种初步的考验;我也会把优质的客户优先分配给老员工,因为新员工能力暂时不足,而整个组织的效率是管理者关心的首要问题;我也会对新员工提出严厉甚至苛刻的要求,因为受到这种待遇的新员工是我的培养对象。

当然,我会努力防止老员工对新员工的排挤和压榨,也会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新员工的成长。即便如此,有些新员工也有被利用和被欺压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期望是领导像父母一样为他们考虑,照顾他们、呵护他们、养育和培养他们,甚至还要安慰他们。这样的下属,我只能完全放弃。

管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被人关注,而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不仅新员工要经历蘑菇期,任何一个级别的职场人其实都处于蘑菇的境地——任何人都没有关心和培养你的义务,得不到养料是自然状态,而得到阳光是靠自己努力生长换来的。成熟的人看起来不那么像蘑菇,只不过因为他们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不会凭空得到养料的事实,同时更善于伸长脖子寻找阳光。

工作,就是拿你有的,换你要的。当你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准备好用其他东西去换。

1.4警惕职场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好像人人都不足,但人人都在追求,而且越追求越缺乏。也许是社会太多变,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于是人们总想能够控制和把握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的心里平静一些,让自己对未来不那么恐慌。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爱人和信任与爱,这些都是安全感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安全感都是好东西,因为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安全感都意味着真的安全。比如说,在职业发展之路上。

从我踏上销售这条路开始,由于业绩指标总是越来越有挑战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长期处于不知明天结果如何的状态。尽管定目标的时候激情万丈,但其实心里并不清楚是否能完成。我相信对于销售人员,这种心理状态并不陌生。如果说确定和控制的感觉是安全感最主要的内容,那么销售可能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工作。

我不知道做多少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也许尽全力也得不到,所以只能在这种不确定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做、不断地学。不知道拜访多少客户才能开发出一个,就只能再多拜访几个;不知道要怎么服务才能让客户更满意,就只能做得再好一点;不知道要学多少知识才能稍微领先一点,就只能不停地学。一方面是对高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工作的不确定感,推动着我不断付出更多努力。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这样,至少我自己是因为这样才成为一名还算优秀的销售。

开始带团队以后,不确定感同样驱使着我。我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保持优势以带领团队前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团队从我身上得到保护,不知道我的团队能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我所能做的,仍然只能是做得比自己好一点。和下属在一起时,我总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为了能够让我的这种姿态不成为一个笑话,我需要更加勤奋和谨慎。

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回头看看,其实我很多时候做的比需要做的多,当然最后得到的也更多——远远超过那些比我更有经验更有把握,做得“刚刚好”的老同事。而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没有对结果的控制感。

也有那么一些阶段,不确定感在消退。往往是做某项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熟练了,得心应手。做什么、怎么做、哪些细节要注意、最后结果大致会怎样都有了把握。这种时候,工作上的业绩指标对自己来说不算很难,没什么压力,而个人收入上也会是一个阶段内较高的时期,因此,很容易让自己有一种现世安好的安全感。记得在哪儿看过一句话:给年轻人一个安定的居所、一份收入稳定而清闲的工作、一台电脑,是消磨意志最好的手段。

时间一长,这种时候就会变成我对自己最不满的时候。当我安逸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突然警醒,告诫自己要摆脱安全感,因为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源于环境和幸运,而这两者随时可能消失。往往是当自己处于一个与外界接触较少的位置的时候,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不直接接触竞争,才能相对清闲。于是,我意识到必须开始给自己寻找新的挑战,开始一段新的成长。

幸运的是,往往在我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并自鸣得意的时候,我就能看到同龄人更优秀的表现。这让我不会在虚假的幻觉中沉浸太久。我以为我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已经很努力、很认真,只是因为我的眼界太窄,没有看到其他人更勤奋地前进。这种自以为是,也是安全感的一种,而它往往说明我走得太慢而不是太快。

我认识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华出众,工作勤勉,早早就在一个大企业中谋得了一个好职位,工作光鲜、收入不菲,过着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的生活。可世事总会多变,大企业所提供的稳定和光鲜也会有一天不再存在。这些人中有一些因为长期安逸,而没有勇气和力气从头再拼;还有一些,虽然能再入江湖,却难免处处不适应。

或许就是太多这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确定的东西。这让我和别人不同:相对于职业中的不确定感,我更害怕职场安全感。人们追求的安全感本身就是虚幻的:它只是一种对生活有确定、能掌控、可依赖的感觉,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而非事实。当我们短暂地拥有安全感的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身处的这个暂时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隔绝了外界的信息,让我们像鸵鸟一样盲目。世界在不断发展,我们大可以把自己关在一个壳里面,告诉自己这个壳里是不会变的;可是除非这个壳永远不会破,否则自欺欺人的安全感只会让自己和世界的差距更大。这个壳,可能是稳定的工作、衣食无忧的生活、光彩的学历、安逸的环境……

我害怕安全感,是因为处于安全感中的人前进比较慢。Noel Tichy提出了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理论,处于恐慌区可能会让人心理不适,但更多的人是为了逃避恐慌区而干脆躲进舒适区。越向里躲,前进越慢,慢到最后甚至停止进步,成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手头工作的机器。更有甚者,拥有安全感太久,最后不仅止步不前,甚至还荒废了自己本来的核心技能。

我害怕安全感,更是因为安全感对人心性的腐蚀。害怕不确定是人的本能,人要不断地挑战它才能不让本能控制自己。保持安全稳定的心态太久,会让自己害怕未知、害怕变数。一旦这种恐惧占据心灵,就再也没有勇气去挑战。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以后越来越胆小,就是因为害怕胜负未卜的竞争,宁愿选择十拿九稳的小游戏;有多少雄心勃勃的优秀人才一旦成为了高管,就再也没有勇气创业,其实就是习惯了虽然辛苦但是工作光鲜稳定的状态,不再敢与市场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