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无处不在
9317000000011

第11章 脱颖而出是一门艺术(1)

人的发展遵循两个法则:一是社会法则,它意味着一个人所得到的,可能给人意料外的困境或一时的侥幸;一是自然法则,它意味着一个人所经历的,它永远遵循付出—回报的循环公式。无论身在职场多少年,经历多少,看透多少,永远都不应忘记:把工作做到优秀乃至卓越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件事一点都不难。

3.1机会从哪里来

职场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规律,职位越高,就能接触到越多的信息和资源,获得更多的机会,也就越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出成绩,而成绩越好,也越容易升职。有句话叫作“从成功走向成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的话,winner和loser都是注定的命运,是一个自我实现的循环,只不过一个是良性循环,一个是恶性循环。基层的员工感觉最辛苦:做着大量重复、辛苦而低价值的工作,难以获得让自己脱颖而出的表现机会,而越没有机会,日常工作就会显得越来越重,甚至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充电。于是最终压力会形成一座大山,压得自己没有出头之日。

对此我深有体会。几年前我从学校出来,到公司基层做一线销售,每天从早上六点工作到晚上六点,然后开会到十点或十点半,回到集体宿舍排队洗漱完毕以后直接倒在床上,然后等着第二天的下一个循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经验积累了不少,职业前途却看不到什么希望——销售是一个典型的低门槛高竞争的职位,每年无数的新人进来的同时无数的老人黯然退场,大浪淘沙淘去的是一批批员工的青春,而绝大多数人终生只能混迹在一线的岗位上。如果谁告诉那个时候的我,努力工作总有出头之日,我一定啐他一脸口水。

可是不久之后,真有个机会来了。公司当时推出一个新的服务项目,正在各部门组织客户进行宣讲。我所在的部门筹备了一周,邀约了几十名客户,会场、音响、宣传品等全都就绪。没想到的是,宣讲会前一天的部门晚会上,经理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公司安排的讲师临时有更重要的任务无法到场,让我们“自行安排”。当时整个部门乱成一团:经理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员工议论纷纷,指责公司相关部门不负责任;还有人在建议赶紧找理由通知客户会议改期,等等。

当时我入职不到三个月,是名副其实的新人。在这种场合应该保持沉默,但我实在按捺不住,悄悄地向身边的老员工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觉得自己应该有能力胜任,便举手大声地说:“经理,明天我来讲吧。”话音一落,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我感觉到若干道目光落在我身上,尤其是经理直直地盯着我。我知道我的提议有点突兀,讲师的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不然经理自己早就上了。看大家都不置可否,我硬着头皮接着说:“我上大学的时候有演讲经验,而且我带客户参加过一次这个项目,很清楚它的流程和卖点。到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就让我上,哪怕讲得不好也比空场或者改会期强啊。”经理微微点点头,开口说道:“好不容易把客户约来了,会期不能改。小L说他来讲,你们有没有意见?”大部分员工议论一番以后,表示可以让我试试,于是这个任务就这么交给我了。

当晚,我给公司里关系不错的讲师打了电话,要来了他的课件,根据我自己的思路作了调整,再加上以前参加这个项目的照片,又把参加过这个项目的客户约到活动现场。全部忙完已经是凌晨三点。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会场熟悉环境和练习。最终,当天的活动大获成功,客户报名数量甚至超过了经理的预期值。

从那以后,部门再有不是特别重要的活动,或者公司支援不足的时候,经理都会自然而然地把任务交给我;慢慢地,新员工地入职培训也交给我负责;再后来,活动策划甚至部门工作计划制订时我都参与进去。虽然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但是我感觉我已经接触到和以往不一样的信息和资源,因此本职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我已经和其他的员工不一样了。我知道我进入了另外一条车道。当天的晚会上,我看出有几名员工也表现出想试一试的愿望,但当时不知为什么没有出声,而我已经站起来了。就这一点差别,让我率先得到了更多锻炼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许那天换一个人也不会表现得比我差很多,但当我开始承担大部分这类工作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远了。“马太效应”决定了机会开始逐渐向我聚拢。

又过了几个月,部门内有了一个主管职位的空缺。我当时仍然算是新员工,个人的销售业绩也不过是中上水平,但我感觉这个机会可能会是我的。最后的结果果然如此,经理宣布我就职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优秀的人不需要等到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需要用业绩来验证自己的能力。”

这是我在职场中的第一次升职,但对我意义重大。这次升职影响了我的职业发展模式,以后我每一次升职的历程,其实都不过是这一次的翻版:在平时做够积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出成绩、表现自我——成为领导心目中的第一顺位候选人——等到有职位空缺时顺利上任。这就是我的循环。

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看来机会是随职位提升而出现的,但面临同样的境遇,总有人看到更多的机会并且走得比其他人快一些。而即便我们认定机会和发展是循环出现而前进的,获得更多机会的那个人总是会源源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第一个机会来自哪里呢?

对所有人都存在的机会不叫机会,在看似没有机会时,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它第一靠发现:当领导布置自己做一些分外的却没有回报的工作的时候,当被迫面对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的时候,当本应做好他的工作的人失职的时候,当工作发生变化、环境骤然大变的时候——在这一切让人不那么高兴,本能地想要抱怨的情形出现的时候,它就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甚至是表现自己的优秀的机会。

它也靠争取:在所有人都还在因为辛苦、代价、恐惧等因素考量和犹疑的时候,更不怕失败、更愿意付出、更敢承担责任的人总能让别人感觉到不一样。其实这并不需要刻意去做:真正发自内心地想要为需要做的事情努力,而不要过于在意得失和荣辱的人,反而会得到更多利益和荣耀——因为无论自己是否去计算,付出与回报的公式都是既定的,而不去计算的人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付出。

它还靠积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是我们往往习惯了在看到机会的时候开始准备。殊不知,手握选择权的人往往是不敢冒这个险让我们边做边尝试的。那么,如果还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到来,就当作它就在明天吧。想一想自己梦寐以求要做的事,如果明天一早它就出现了,今天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获得一次机会不算什么,错过一次机会也不算什么——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面对和错过机会的可能都是差不多的;难得的是不要辜负每一次机会,站出来了,就要做出来,让提供机会的人觉得没有看错。0.9的10次方约等于0.3,而1.1的10次方约等于3——十倍的差距只源于每次0.1的差别的积累。能把一丁点儿先发优势扩大,不知不觉中领先的就不止好几步。人生多元而精彩,不必处处这么辛苦;但职场冷酷,不进则退,既然已经踏进来,就没有理由让自己遗憾。

3.2坏习惯只能被克服,不能被说服

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时间关于职场的文章以后,经常会有一些朋友和我讨论一些关于职场的问题。其中有一类是这样的: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我老是××××,给我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都会后悔,但是下次还会再犯,怎么办?

很熟悉的情况吧?这里的××××,可以替换成:上班迟到、顶撞上司、丢三落四、乱发脾气……都是一些看起来无伤大雅却又让别人麻烦让自己心烦的毛病。人自然是没有完美的,谁都有一些积习,一般碰到这种问题,我都会给出一些建议,比如分析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找到之所以犯错的深层原因,如何及时地发现自己又犯了错误,如何给自己设立奖惩机制,如何找人监督自己,如何循序渐进,等等。可是,当我说完这些的时候,对方给我的回答常常是:哎呀,这些我都知道或这些我都试过,可我还是会犯啊,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让我很无奈。

有趣的是,一般遇到这种问题的,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之所以更容易出现各种很典型但是无伤大雅的小毛病,正是因为他们聪明。因为聪明,所以这些小毛病给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被弥补,没有带来真正大的损失和挫折;因为聪明,所以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自己的错误成功掩盖,没有人会发现;因为聪明,所以即便身上带有很多小缺点,身边的人也会容忍;因为聪明,所以一切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一些看起来笨拙的人获得了更大的成功,经常是因为他们犯的错误更少——因为他们没有这些惯着自己的小聪明,所以不敢犯这些明显的低级错误,把自己逼出来了。

但是,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其实并不是小事。这些坏习惯,让一个聪明人永远只是把事情做得刚刚好,永远无法让自己马力全开地把一些事做得特别精彩,永远能向别人交差但自己内心却总有一点不满意。积年累月下来的结果,就是让聪明人晃晃悠悠地慢慢走着,看着别人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而自己,在别人的表扬和赞美中,心里却很清楚自己并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成就感全无。

现在流行的“拖延症”,是这种坏习惯综合征的一种典型体现。而恰恰是有拖延症的人一般都看过十篇以上关于拖延症背后的心理机制、形成原因、解决方法,以及不下三到五本时间管理的书。其他的坏习惯也一样:有某个坏习惯的人,往往是对这个坏习惯最了解的人。但是,了解不等于战胜。

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因为我也是这样一个有小聪明和自己的坏习惯的人。上文提到的所有的情况,都在我身上发生过。随着我的逐渐成长,我越来越意识到小聪明+小毛病的危害。而我的一位朋友则更加让我感到羞愧。他非常聪明,聪明到足以让他有资格拥有很多小小的坏习惯,可是他从来不会让自己做任何他确认是错误的事,也从来不会让自己在侥幸中行事。同样一件事,我会大概估算一下我的把握,然后投入恰到好处的精力把事情做成,而他会严格地按照这件事情应该有的完美做法,完成所有应该完成的细节,避免所有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

跟这样的人一比,我深感我每一次侥幸成功的沾沾自喜是多么可笑。我经常反思,我现在所能做到的一切,拥有的一切,是不是只不过是因为我天生的小聪明,被夸夸其谈放大一下,再加上一点好运气而促成的。这样的话就太危险了,没有根基的树木无论多么繁茂都不会真正长大的。而小小的一点坏习惯,其实足以成为树根上的蛀虫。每一个靠小聪明和幸运走过来的人内心深处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因此即使把事情做好了,却难得有那种费尽千辛万苦而获得成功的酣畅淋漓的感觉,难得有真正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不良的情绪,又会像毒品一样把自己拉入到坏习惯的循环。每一种坏习惯都会有这种可怕的自我复制效应,只是不同习惯在不同人身上的程度不同而已。

我很幸运,不知哪一天起,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开始着手训练自己的控制力。比犯错误更可怕的是不断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犯自己已经认识到的错误;因为习惯性的犯错或称错误的习惯是对自己失去控制的表现,代表的不是能力缺陷,而是性格缺陷。性格的因素不足以让一个人优秀,却足以让一个人平庸。

在解决自己的坏习惯这个问题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只有永恒的自我斗争。为什么坏习惯老是改不了?没有那么复杂的心理成因,也没有那么有效的训练方法,一切的关键无非是三个字:意志力。当看完所有的励志文章,试过所有的自制方法,还在不断重复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不必再去寻找什么秘诀了,不必再去向别人讨教什么方法,也不必“求骂醒”。毕竟,坏习惯是被克服的而不是被说服的。有一句名言:“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语言的乏力,是因为对方并不是不明白,而是做不到,甚至是根本没有下决心真的去做。

想起来以前在某知名作家的书上看过的一个故事:作家参加一群嬉皮士的野营,发现最追求自由的他们居然每人都有一个闹钟,早上准时响起。作家奇怪地问:你们不是嬉皮士吗,为什么还要每天这么严格地准时起床?其中一位回答:我们可以不起床,但是我们不能起不来床。

很多困难到了最后,都是自己跟自己的斗争。既然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毛病,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犹豫,一头撞过去。要想成为自己喜欢的那样的人,总要战胜自己几次;而与自己的决斗,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上忙。更要小心自己的小聪明,在这种战场上,小聪明不是武器,而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