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自己就是品牌:销售的第一堂课
9312700000028

第28章 社交中展示的技巧与真性情(2)

第一,行进中的位次。如果是行进,并排时,中央高于两侧,内侧高于外侧。如果单行行进的话,一般前方高于后方。上楼也好,下楼也好,走动之中只讲究这三种情况,内侧高于外侧,中央高于两侧,前方高于后方。当然有时候,有些具体情况你也得注意,比如,电梯出入有其讲究。如果电梯是由专人驾驶的,陪同人员要后进去,后出来。此点符合走动时前排为上的规则。无人驾驶的电梯,陪同人员则须先进去,后出来。为什么?先进去,后出来,就是为了按着“开关”按钮,招呼客人进出电梯。

第二,会客时的位次。就座,最常见的就是会客。会客的话,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场合,那时最好面对面地就座,这是谈正事儿,拉开距离。如果是非正式会客,非实质性交往就并排坐了。面对面就座的话,面门为上,背门为下。通常让客人坐在面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主人坐在背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非实质性的、礼节性的见面要并排坐,平起平坐,缩短距离,表示关系友善。并排就座时,一般讲究内侧高于外侧,右侧高于左侧。具体而言,面对房门时右高,如果不可能面对房门,坐房门两侧时,内侧比外侧高,这你要注意。有时候,宾主同坐一个长沙发的话,客人坐中间,陪同的人坐两边也行。

第三,谈判的位次。一般标准的谈判厅,谈判桌是横放的。谈判桌横放时,面对门的是客方,背门的是主方。双方人员,一般当中坐的是主谈,就是第一谈判手。主谈手右侧的人,一般是第二把手,其左侧是第三把手。但如果是涉外谈判或者国家间谈判,主谈右手一般是翻译。如果那个谈判桌是竖放的,进了门之后,桌子竖放着,这就比较特殊了。以面对房门进门时候的右侧为上。因为人是走动的,门一推开,把右侧让给客人,自己去左侧。其他人员的具体位次与前者相似,同样是:中央高于两侧,右侧高于左侧。

第四,签字仪式的位次。如果是签字仪式,签字桌在签字厅里横放,双方主签者面对房间正门就座,惯例为右高左低。面对房门的右侧坐的是客方,面对房门左侧的是主方,依旧以客为先。双方的助签人,就是帮助主签者翻文章、吸墨、拿笔的那个人,站在各自主签者的外侧。其他参加仪式的人有两个具体的排列办法,第一个办法,坐在各自签字者的对面。第二个办法,站在双方签字人的后侧。具体方式是内侧高于外侧,由高而低向两侧分列。

第五,宴会的位次。有时候,宴会放了很多张桌。有很多张桌的话,中央高于外侧,右侧高于左侧,内侧高于外侧,按照这个规则去操办就可以了。每张桌上怎么办呢?中国人一般用圆桌,圆桌的话,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是主位。主宾一般坐在主人的右手。其他人如何安排呢?最好的模式,就是客人都坐在主人的右侧,按照职位高低,离主人越远职位越低。而主方人员都坐在主人的左侧,同样依次以距主人远近为序、自高而低地依次排列。这是最省事儿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主人和主宾的位置搞对。这样就皆大欢喜。

■ 商务礼仪最能吸引“顾客”目光 ■

说到商务礼仪,有的人认为它是整个员工职业化培训课程中最容易理解的一门课程,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整个培训课程中最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之所以说它容易理解,是因为商务礼仪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难于理解的定理或者结论,它是在我们日常的商务活动当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及总结达成了共识的一种行为标准。为什么又说它难以掌握呢?这是因为商务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商务礼仪习惯,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商务礼仪,那么,什么是商务礼仪?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双方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礼节和礼仪,是商务谈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人们自重和尊重他人的生活规范,是对客户表示尊重的方式。同时,礼仪和礼节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人的文明、文化程度和社会风尚。

谈判者的举止主要是指谈判人员在坐、立、行等方面的姿态,以及和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表现。举止适度得体,要求谈判人员的谈吐行为应该符合其身份地位和融入周围的环境。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入座时应该尽量从椅子的左面落座,落座后不应频繁地挪动座位,入座后应该保持端坐的姿势,双脚自然伸出,在落座和坐姿方面,对女性谈判者的要求更高也更规范一些。

站立时,规范的要求是脚跟着地,胸要直,颈要挺,在注意站姿的同时,还要注意站位,应该注意双手的位置,以免不合时宜。

行走时,规范的要求是男士要挺胸抬头、直腰拔背、目光平视、上身稳健、步幅适中等;女士还要求仪态的优美,切记不要左顾右盼。

吃西餐时一定要遵从西方常规的用餐礼仪;不同的食物还应该配用不同种类的酒;咀嚼时尽量细嚼慢咽,避免发出过大的声音。

一个人的谈吐能够体现他的个人修养和素质。谈判者的谈吐包括谈判者的语言运用、谈话内容以及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方面。

用词应该切题,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注意与当时的场合和情景相匹配,语速平稳中速、音调适中,能够让对方注意力集中,成功地引领听者的思路。

交谈中,面部的表情是说话人内心活动的流露,能够对对方的情绪产生影响,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谈话距离,交谈中眼光的运用应该特别注意。

谈判中,手势的运用必不可少,它能够调节谈判气氛,表达说话人的情绪。谈判中手势的幅度不应过大,手势宽不可过肩,高不可过顶,长不可过中线。

谈判者的仪表服饰不仅能优化气质,而且能够反映出其教养和文化水平。因此谈判者的仪表形象、服饰颜色以及款式等对人的情绪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社交礼仪场合对着装有不同要求,对颜色、样式及饰物甚至相应的发型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应该注意选择与谈判环境、社交场合相适应,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年龄相符合的衣着服饰。

谈判过程中的日常交往有规范可循,但各人可以有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总体而言应做到彬彬有礼、不落俗套,自信而又让人信赖即可。日常的礼貌是一个人总的文明程度的反映,通过谈判者的言谈举止、着装搭配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这依赖于谈判者的日常积累和培养。例如,在公共场合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女士应该化淡妆,切记不要使用气味太浓郁的香水,等等。

■ 社交距离让“顾客”对你产生美感 ■

社交场合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国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很平常,甚至有专家学者对这个距离进行过统计,“在美国,男士之间的适当交往距离是18~20英寸,男女间的交往距离还要再长4英寸左右。人际交往距离最短的是法国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大概在13英寸左右。”社交距离一般在1米到3.5米之间,其中1米到2米之间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如在银行取款时要输入密码等;而多人之间的商务会谈等,社交距离在2米到3.5米之间比较适合。

由此看来,与人保持“距离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和与自己有不同关系的职场人打交道时,之间的职场距离也有着不一样的微妙之处。

“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站在黄色安全线内候车。”相信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都很熟悉这句话。或许你也早已摸透了某条地铁线的特性,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哪节车厢相对较空、哪站下车的人数最多,等等。你对某条地铁线的熟悉程度就好比你和办公室某些同事的熟悉程度一样。但你是否知道,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各自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地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其实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也像放风筝,拉得太紧会让客户感到密不透气地厌烦,放得太松又怕竞争对手会乘虚而入。一天打三通电话去问候客户的公司、问候客户的家人、问候客户的宠物都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调查户口、打探人的隐私;而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政策,又会让客户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不够。和客户保持安全距离的学问是非常深奥的。

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这么近”,但实际上又“那么远”。既要保留有小小的私人空间,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这着实是最需要恰到好处的安全距离。

■ 滥用手机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 ■

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工作场合,放肆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之一,手机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如澳大利亚电讯的各营业厅就采取了向顾客提供“手机礼节”宣传册的方式,宣传手机礼仪。

那么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什么时候才能拨打对方的手机?

1. 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不要在没使用的时候拿在手里或是别在上衣口袋外。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这种位置最正规;二是上衣的内袋里;有时候,可以将手机暂放腰带上,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边、背后、手袋里,但不要放在桌子上,特别是不要对着对面正在聊天的客户。

2. 在会议中、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手机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发话者的思路。而那种在会场上铃声不断,像是业务很忙,使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你,则显示出你缺少修养。

手机在职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的人往往忽略手机的使用礼仪,这主要体现在手机不分场合地响起铃声以及在与人交谈中频频接打电话。此外,不恰当的铃声设置和彩铃也会令你失礼于人。公务员、公司管理人员等由于岗位性质的需要,应该以稳重的形象示人,因此在工作场合中,如果响起“爸爸,接电话”、“汪汪”这样的手机铃声不仅会显得很不严肃,而且与自身身份不符。同样,在工作期间,如果有人拨打手机联系公事时,却听到“我就不接电话呀,我就不接电话,别人的电话我都接,我就不接你电话”这样的搞笑彩铃也是会令人反感的。

外出随身携带手机的最佳位置是放入公文包里,最好不要放在衣服兜里,至少不要别在腰上或放在裤子后兜。女士则要注意,手机就算再好看和小巧,也别把它挂在脖子上。

由于手机话费相对较高,而且通信属于个人私事和个人秘密,因此联系不熟悉的人时可先拨打其办公室座机,有急事需拨打手机时则应注意讲话言简意赅。如果需要长时间通话,应主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拨打其座机电话。

3. 注重手机使用礼仪的人,不会在公共场合或座机电话接听中、开车中、飞机上、剧场里、图书馆和医院里接打手机,就是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接打电话也是有失礼仪的。

4. 给对方打手机时,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时间他(她)方便接听吗?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在给对方打手机时,注意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很静,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当听到噪声时,应想到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开车时的隆隆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有了初步的鉴别,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来定为好,所以“现在通话方便吗?”通常是拨打手机的第一句问话。其实,在没有事先约定和不熟悉对方的前提下,我们很难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方便接听电话。所以,在有其他联络方式时,还是尽量不打对方手机为好。

5. 公共场合特别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应该把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压低一下,而绝不能大声说话。

6. 在一些场合,比如在看电影时或在剧院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如果非得回话,或许采用静音的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是比较适合的。

7. 在餐桌上,关掉手机或是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还是必要的。避免正吃到兴头上的时候,被一阵烦人的铃声打断。

8. 不要在别人能注视到你的时候查看短信。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查看手机短信,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9. 在短信的内容选择和编辑上,应该和通话文明一样重视。因为通过你发的短信,意味着你赞同,至少不否认短信的内容,也同时反映了你的品位和水准。所以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信。

10. 当与朋友面对面聊天时,不要正对着朋友拨打手机,避免发射时高频的电流对他产生辐射,让对方心中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