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财富课堂—让你快速获得财富的12堂必修课
9302000000010

第10章 机遇就是财脉,千万不可错过(2)

商场如战场。经营者在风云变幻的商海竞争中,一旦时机到来,该攻就攻,该收就收,必须当机立断。如果当断不断,必定会遭受损失。商战的残酷,客观上要求经营者对世态商情作清醒判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第一素质就是眼力。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风云变化的直觉上,而且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欲想商战获胜,就要善择良机,狠抓住机会才能心想事成。

机遇是乔装的财神,它会迎面而来,也会擦肩而过。上面提到要快速而又心“狠”地抓住有利的销售时机。这种销售时机,对生意人来说就是讲一种机遇。要觉察它,却不那么容易,必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准确地抓住机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看到别人发达的时候,常常为自己的不景气而发出喟叹,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在运气等外在条件上。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他缺乏一种灵敏攫取的意识,贻误了时机,以致抱恨终生。正如在商场上,机遇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人对时机的利用则不尽相同。有人犹柔寡断,坐失良机;有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人见之不放,机遇独得;有人伺机奋起,一鸣惊人。

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是很多人难成大事的症结之一,他们总爱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自己还在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的时候,别人已占据了先机,等再次抉择时,就很难赶上别人了。这是一种可怕的习惯,它让许多成功的机遇与你擦肩而过,对人生的成败与否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机遇的到来常常是朦胧而模糊的,惟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拓展事业的绝好机会。相反,也正是因为时机不易判断和把握,也才给精于此道的入带来大发利市的机会。如果人人都看得出,拿得准,那也就不叫什么时机了。所以,认准了,就千万不要放过,不能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

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时刻,如果看准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能否看准“潮头”,一定要经过缜密的思考,还应多听取别人一些正确的建议,这样可以降低失败率。

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机会更宝贵。它就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而做事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往往是失去宝贵机会的主要原因。所以,从现在起,改正这一切,做事要有目的性,能自觉认识自己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才会使人信赖你。要记住:做事要果断,不可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是注定无法成为富人的。

懒惰只会等待,而财富需要创造

机会对创富者可谓慧义非凡,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开始行动.机会便随之而来。但若只是一味筹待,结果也往往会适得其反,难威大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以为人人都能发财,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总以为就是金子,别人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好,总以为一分耕耘对应一分收获……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挫折、失败常常伴随左右。

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等待,坐等机会的人往往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缺乏冒险精神,在被动的人生状态中迷失自己。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机会,并且经常存在着这样一些幻想。

(1)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市场复杂而多变,付出虔诚的努力,却得到失败的结局,这并不罕见。

如果轻信耕耘与收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次失败就可能挫伤创造的锐气,在往后的日子里,失败就会不请自来。

(2)总以为自己是金子就要等人来发现

这句话在商品社会中的欺骗性非常大。不论是好商品,还是好人才,都需要把“它”宣传出去,否则那巷子肯定会成为“它”的坟墓。

(3)总以为人人都能发财

有人认为发财难,有人认为人人都能发财。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往往不太自信;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往往过于自信。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创业。而后一种观点更危险——这种人大都有一些能力,思想也比较开放,但他们往往把做事看得过于容易,从而忽视了一些基础的东西。

(4)总以为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又是另一个极端。其实在“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的“东西”,只能是那些质量优秀的“东西”。对于不好的“商品”,广告顶多能带来一时的效益。如果你想要永久地占有“市场”,必须是好“东西”和广告的结合。

(5)总认为失败必然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将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和幻觉——以为自己曾经失败过,下一步必定成功;或者以为失败得多了,成功必然到来;或者以为自己汲取了很多人失败的教训,自己不可能失败。事情或许恰恰相反。

(6)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

理论上优秀的人一定离成功最近,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配合。如果忽视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存在,只能失败。而优秀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外部条件,因此,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应该重视成功的外部条件。

否则,在能力上很优秀的人,往往还不如那些在能力上一般而特别重视外部条件的入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机会对创富者而言意义非凡。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开始行动,机会便随之而来。但是若是坐等机会出现,那么结果也往往会适得其反,难成大事。

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探索了工业社会的本质,写了几篇文章,试图去解释美国的经验。他下结论说,那些在19世纪下半叶控制美国企业的实力雄厚的产品工业家们是些不寻常的人物。他写道:“只是他们用以获得财富的技术‘手段’已经改变了。”

那些有“野心”的富人之所以能出人头地,是由于他们抓住了机会。

然而,捕获机会绝对不能等同于“守株待兔”式的迷信机会,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灵活机敏、准备充分的人们。

在商人们的头脑中,财富情感是最丰富、最活跃的东西。一般人熟视无睹的事物,在商人们毫不经意的一瞥中,就可能触动起他们的财富神经,进发出发财的冲动与激情,呼唤起沉睡的致富灵感,从而引导他们去认真研究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市场前景……最终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美国亚默尔肉类加工公司的老板菲力普·亚默尔,就是这样一个颇具财富灵性又敢作敢为的人。亚默尔有天天读书看报的习惯。他虽然事情繁忙,但是每天一到办公室,秘书就会给他送来当天的各种报刊,供他翻阅。

1975年初春的一个上午,他像平时一样,认真地翻阅着报纸,突然,一条不起眼的简短消息把他吸引住了,短短的百余字,讲的是墨西哥最近发现了怀疑是牲畜瘟疫的病例。

就是这样一条小消息,却猛然拨动了亚默尔的财富神经,他敏锐地感觉到小消息背后潜藏着的巨大商机,兴奋得跳了起来,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亚默尔马上联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那一定会从边境传到美国的加州和德州,因为那里与墨西哥接壤。假若那儿发生瘟疫,整个美国的肉类供应肯定会紧张起来,肉价自然也会飞涨。

商人的本能促使他马上行动起来,立刻派人到墨西哥去实地了解和调查。他派出了有医生和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并将调查任务向他们作了明确的指示。几天后,考察组从墨西哥发回电报,证实那里确实发生了瘟疫,而且蔓延得非常快,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接到电报后,亚默尔迅速集中和筹措了大量的资金,去收购肉牛和生猪,并马上运到离加州和德州较远的东部去饲养。

果然不出亚默尔所料,瘟疫在两三个星期内就从墨西哥扩散到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严禁一切食用的东西从这几个州外运,牲畜更是严格控制,以防止疫情的蔓延。肉类供应基地的产品不准外运,美国市场上的肉价随之暴涨。

这时,亚默尔把他囤积在东部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他就净赚了900万美元。

由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而触动了对金钱的敏感嗅觉,激发起了如作家创作进入高峰时的激情,进行了一次充满热情的“生意”创作,打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我们不难看出,财富的创造在亚默尔成功的运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仍需指出,致富灵感的发挥不仅依靠着理性的思考、睿智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业行为不停地闪烁、跃动。财富是需要创造的,等着天上掉钞票是不现实的。

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

不放弃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努力将它变成财富的珍贵机会,这就是富人们的对待万分之一机遇的态度,也应该是所有想要成为富人对待机遇的态度。

20世纪的美国人有一句俗谚:“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等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机会就是宝贵的财富,机会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所建树,而富人往往会抓住每一个成大事的机会,哪怕那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有志成为富人的人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但富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见的,他们认为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这种万分之一的财富机会还是可以实现的。

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但是,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是正是这看似渺茫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往往能决定你做事的成败,抓住它你就等于迈进了成功的大门。但是,事实胜于雄辩,请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车票,这时恰值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一票难求。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

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好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但车站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去,就如同已经买到了车票一样。

夫人问道:“约翰,要是你到了车站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他不以为然地答道:“那没有关系,我就好比拿着行李去散了散步。”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许久,仍然没有人来退票,此时火车已快要开了。即使有人会去车站等待那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此时此刻也会往回走了。

然而甘布士却没有这样,而是耐心地等着。

就在距开车时间还有6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孩子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其他的车次。终于,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他太太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他轻轻地说:“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甘布士在日后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得缘于他没有放弃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万分之一的机会。

有一年经济危机,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都用来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脑子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场来贮货。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人,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育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对她道:“两个月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过了几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

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但是,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另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货刚刚售完,其他商人已纷纷从别处购进大量货物,物价一下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