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9299700000035

第35章 唤醒服从心,信任将不再困难(2)

这次比赛之后,输了的乌龟很不甘心,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它很清楚,照目前的方法比赛,它不可能击败兔子。于是,它决定再与兔子来一场比赛,只不过这次它选择了在另一条稍许不同的线路上进行,兔子同意了。比赛开始了,兔子为了确保自己立下的誓言——从头到尾一直快速前进,它不敢懈怠,飞驰而出,急速快跑,直到遇上一条宽阔、湍流不息的大河。这次比赛的终点就在这条河对面的几公里处。

兔子傻了,待坐在那里,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此时,乌龟却一路姗姗而来,它纵身跃人河里,不一会儿功夫,便游到了河对岸,上岸后,它继续爬行,最终它又获胜了。

经过这几次比赛,兔子和乌龟在竞争中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它们一起分析、检讨、反思各自的问题。它俩都觉得,在上一次的比赛中,它们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它们决定再赛一场,但这次是共同合作。他们一起出发了。在前段陆地上奔跑时,兔子扛着乌龟,一路飞奔而去。直到河边,它们调了个个,乌龟匍匐在地上,等兔子安稳地趴在它背上后,便跃人了河中。不一会儿,它俩游到了河对岸,然后兔子再次扛起乌龟,一蹦一跃地快速到达了终点。与前次乌龟到达终点相比,这次抵达终点的时间明显缩短了,速度明显快了许多。不仅如此,它俩还获得了一种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一轮比赛很有意思,兔子和乌龟不再互为竞争对手,而是一对同心协力,共同作战的合作伙伴。这场比赛,它们实际上是共同与自然环境和自我进行较量。通过优势互补的合作,使它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兔子擅长跑步但不会游泳,乌龟速度很慢但却是水中的高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强项、弱项,优势、劣势,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某种情景中,你的能力可能高过他人;而在另一种情景下,你很可能技不如人,其他人则会比你做得更好。个人表现优异与拥有核心竞争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弥补个人的这种不足,便是团队存在的价值所在。为了使整体水平提高,作战力提升,就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

在动物界中,我们都知道狼是一种机智勇敢残忍凶猛的动物。因此,人们常常谈起狼而感到心惊胆颤。殊不知,狼在寻找猎物时,从来不会单独行动,而是成群结队,一旦发现目标,同时向其攻击。因此,狼可以捕杀比自己更大的动物,而且往往能够获得成功。狼以群聚的生活方式在动物界中占得一席之地,人们常常会对它们的集体“作战”精神发自内心的尊敬。

一只狼产生不了多少威胁,可是一群狼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正因为狼懂得团队的重要性,才有了狼群的可怕。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把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无穷力量。公司管理亦是如此。尤其身为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企业之下有工厂,工厂之中又有车间,车间中又有班组。

因此,要发挥集团的整体力量,必须要从各个厂的各个班组抓起,即有效组织班组成员,发挥班组力量,从而影响车间乃至整个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若没有坚固的基础力量,摩天大楼何以能够建起?拳头只有在紧握的时候,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只有激活整个团队,才有可能表现出和谐的战斗力,最终获得成功。倘若能将各个部门之间有机结合,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必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企业展现出更为饱满的发展动力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的含义是一个团队由少量的人组成,这些人具有互补的技能,对一个共同目的、绩效目标及方法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所以团队组织的功能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还记得三个丑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故事吗?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做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座报恩寺塔。

其实,这是诸葛亮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之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

孙权被难住了,下令全国寻求能工巧匠。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能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

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时,城门口有3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铸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果然一举成功。

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铸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皮匠只是一个传说,“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但是不管是什么,他实际上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取长补短,即使普通人团结起来也能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团队,是个人劣势最好的弥补!与他人协同合作,服从团队的安排和要求,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老板的亲信往往是最听话的职员

每一个迈入职场的员工都想尽快地获得老板的赏识和信任,进而抓住机遇才能在企业中有所发展,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获取老板的信任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服从是获取上司信任的前提条件。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老板的亲信往往是最听话的职员,而且是一直听话的下属。

琼斯从名牌大学毕业后进人了一家公司工作,其前两年循规蹈矩,服从老板的命令认真工作,工作业绩虽然没有比老同事出色,但也是被大家认可的优秀人才。可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听话的琼斯让老板很是重用,逐渐地受到了部门老板的重视,同事们也感觉到琼斯一下子成为了部门中最受宠的人。而本来勤恳而低调的琼斯也开始了风光的日子,先是被委以重任成为了某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还被派到总部进行培训,并在很多重要的场合,部门经理主动把琼斯介绍给客户。

琼斯的工作情绪一下子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每天早进晚出,忙得不亦乐乎。这本来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能被公司重用,能挑起公司大梁,也算是不小的成就吧,于是受宠后的琼斯自我感觉良好起来也就成了常理。

毕竟在相对规模的环境里,受宠的人总比失宠的人少,琼斯被同事们妒忌也就成了早晚发生的事了,受宠后的琼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反而仗着受宠的机会,好好表现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未来的潜能都提早挖掘了出来。在工作中也不再老老实实地听从指挥,反而时不时地为了某些意见的不一致而与上司几乎要争锋相对。甚至,有一次更是擅自更改了老板的命令,虽然最后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老板似乎并不是很高兴。琼斯觉得自己没有问题,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啊。

但是,渐渐地,琼斯却发现老板似乎不再那么重视自己了,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不再让自己参加,琼斯很是郁闷。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后来一位前辈帮助琼斯解答了疑惑:领导确实需要可以为自己提出问题和建议的人,但是这种人永远也成为不了老板的心腹。何谓亲信?

亲信——可以相信他做事如自己亲自去做一样的人。既然是如同自己一样,就必然不会违背自己的命令。而一个可以擅自更改自己的命令的人,又怎么能称之为亲信?领导对于亲信最高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亲信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就是服从。

在下属和上司的关系中,服从是第一位的,是天经地义的。下属服从上司,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上司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服从上司的命令。

服从是美德,它可以让人放弃任何借口,放弃惰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情绪,让目标更明朗,让思绪更直接。对于命令,首先要服从,执行后方知效果;还未执行,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谈见解和不可执行的理由,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角色。

对于有瑕疵的命令,首先还是服从,在服从后与领导交流意见,就是完成任务后的总结。这种总结是尤其可贵的,它让你更成熟、更优秀,并逐步显露出你的价值。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秘书,主要负责总经理的文书工作。有一次,总经理由于误会,和另外一家供应商的刘总发生了争吵。总经理一气之下,让小李给刘总写封信,告诉他双方终止合作。

小李知道刘总的公司是非常有实力的,本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其提供的。而且刘总和总经理的关系非常好,不会真的就因为这点小事,两个人就闹分家的,说不定等老总明白这是个误会以后,就会改变决定。到时候信是自己写的,那黑锅还不得自己来背?

于是小李就擅做主张,没有发这封信。过了几天,老总还真的想通了,为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而后悔不已。小李看到老总想通了,就告诉他自己根本就没有写这封信,因为她知道老总一定会后悔的。老总没有说什么,但小李心里高兴地想:这下自己可成为了老总甚至这家公司的大功臣了,说不定明天就可以涨工资了,而且老板说不定会更加信任我呢?

第二天,人事部门找小李谈话。她高兴极了,老总真的要给自己涨工资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一封辞退信。小李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被辞退?其实她错就错在没有服从领导指令并且拒不执行。

企业中经常有这样一个现象:领导的命令一提出,下属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谈见解和不执行的理由,有的甚至还拒不服从执行。这样的人,有哪家企业会欢迎?又谈何成为领导的亲信?

对有异议的指令,要先服从,然后向领导建议,共同商讨更合适的决策指令。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领导会改变他的最初指令,也可能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领导坚持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服从执行,而不能自作主张地放弃执行。否则,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领导依然会因为你的不服从而愤怒。因此,对于有异议的指令,千万不可自作主张。

企业说到底毕竟是老板自己的公司和事业,而人是感情动物,很多事情即使不符合理智,但却能够满足他的内心需求和情感要求。作为下属,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你所需要的只是服从。

做事情必然是有得必有失,你想成为老板的心腹亲信,就要学会服从,学会听从老板的指挥。如果你是一个相当有个性又不愿意被人管束和指使的人,那么你可以选择成为老板的朋友,但是绝对不会成为老板的亲信。因为亲信更多的时候是领导意愿的延伸,他们需要的是能全心全意为他们办事的人。令行禁止,不需要你的思考,要的只是你完全符合要求的行动。

选择成为老板的亲信,那么你就要学会服从。因为老板的亲信往往是最听话的员工。

服从,一个优秀员工的基本守则

没有纪律的公司,如同一盘散沙;没有服从意识的团队,就没有强劲的冲击力。学会服从,是学习做一个优秀员工的起点,也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使你什么也不会,最起码也要懂得服从。

前不久,德国一家电视台发起以巨额奖金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的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人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镜头是这样的:

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队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靠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

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人了预定的轨道。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人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一秒钟。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