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9299700000020

第20章 唤醒诚心,品质将不再迷失(3)

这时,几个女儿都向父亲惭愧地低下头,六公主来到国王面前说:

“父王,我感到非常羞愧,是我拿了小妹的发卡,因为早上,我发现自己的不见了,怕您看到,所以……”这时,五公主扯扯六妹的袖子,低低地说:“是我拿了你的,因为我发现我的不见了”依此类推,到了二公主这里,大家都把目光看向大公主,大公主已经啜泣起来,她哽咽着说:“是我在森林里丢了发卡,因为今天是重要的日子,一定要带的,早上梳妆时才发现已经不在了。我怕父王伤心,到二妹的房间拿走了她的发卡……我辜负了父王对我的厚爱,也没做好当姐姐的榜样,情愿受罚。”

至此,大家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国王听完,并没有发火,他带着微笑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的女儿们说:“孩子们,你们听着,诚信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德!发卡丢失了可以再做一个,但诚信丢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你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证明你们内心还是纯洁美好的。父王这次原谅你们,但你们要记住,如果没有诚信,再姣好的容颜也会黯然失色。”

故事的结局如何呢?还是那位诚实的小公主赢得了王子的爱情。

诚信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品质。恋爱中,信任是两人维持平衡关系的重要支撑点。没有了信任,就会陷入无限猜疑的深渊,本来很浪漫的事被弄得和侦探小说无异,严重影响两人的感情。诚信地对待彼此,你就能获得一段良缘!

有了诚信,你就能在人群中寻到知已

如果把诚信解释为诚实守信,还不够积极;但若把诚信解释为真诚与自信,那么诚信一词就大放异彩。因为我们发现人格魅力的最大秘密就是真诚和自信!尽管诚信与灵魂的答案还差一级,但是就人格魅力的这一层次来说,诚信就是最核心的答案。

无论是爱情、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弃恨;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要牢记:诚信乃魅力之本。

季布出生于秦朝末年。当时政治十分黑暗,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还要负担沉重的官差、徭役。季布心中仰慕古代的游侠,立志当一个“除恶济贫”的人。他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决心做一个说话讲信用,行动讲效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人。长大后,他成了身材魁梧,武艺精良,说一不二的青年,很受大家器重。为了躲避差役,季布干脆离家出走,沿着长江四处流浪,他沿途帮助穷苦人民,主持正义,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长江中游一带很有名声。老百姓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这个谚语就演变为成语“一诺千金”。由于他的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季布遇上楚霸王的农民起义军后,就兴冲冲地参了军。季布作战很勇敢。经常带领士兵冲在最前面,缴获敌人的旗帜最多,起义军里都把他称作“壮土”。不久,他就成了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

楚汉相争时,爆发了“成皋之战。”楚霸王项羽命令季布押解汉王刘邦的父亲太公。项羽对刘邦喊道:“你若不急速退兵,我就把你爹用油锅烹了!”而押解刘邦父亲的人正是季步。虽说在其位谋其政,但刘邦得天下后一想起季布押解太公的情景,一股怒火从心中升起,恨得咬牙切齿。他让大臣去查明季布的情况,但谁也不知道道季布的下落。于是,他发布了“通缉令”缉拿季布,说“谁抓到季布就赏给千金,敢于匿藏季布的要诛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季布见到了城门口悬挂的通缉令后,立即转回到周氏的家里,躲在屋里发狠地磨着宝剑,决心要冲出去拼个鱼死网破。主人周氏认为硬拼不是好办法,于是就对他说:“现在你急,我也急,还有一位比你我更急,那就是皇帝!你是楚霸王下面的一员勇将,又是个大个子,很多人都认识你。如今将军在我家,如果不愿听我的话,我只好先去自首,免得他人受连累。如果愿意听我的话,我倒是有一条计策献上”。

季布想一想,丢下手中的宝剑,斩钉截铁地说:“愿意听从安排!”周氏高兴地说:“这就对了。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决定答应别人的事情不会有反复。我现在要把你装扮成奴隶,运到山东去卖给朱家。他虽然是一个大财主,却是一个行侠仗义的性情人,而且与朝中几个大臣很有交情。世上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恐怕只有他才能够救你。”季步听了,认为值得一试。

于是,第二天一清早,周氏把季布和几个家奴关进了柳条马车,自己骑上马押解着,向山东出发了。一连走了好几天,才到了山东朱家的府上。周氏也不计较价钱的多寡,把奴隶全部卖给了朱家。他指着季布对朱家说:“这个奴隶性子刚烈,希望先生多多给予照顾。”朱家仔细一看,认得这个奴隶是季布,就笑着答应了。在生活上对他非常照顾。

一日,朱家来到洛阳,求见汝阴侯夏侯婴。夏侯婴见到老朋友分外高兴,忙设宴款待。

席上,朱家问道:“不知季布有什么大罪,皇上要派您负责缉拿他?”夏侯婴回答说:“季布屡次为项羽去围困皇上,皇上怨恨他,志在必得。”朱家又问:“依您看,季布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夏侯婴说:“平心而论,季布也是个人才,作战勇敢,为人讲信用,心地很公平。”

朱家趁势建议说:“这就对了。做臣下的人,都会各为其主。过去,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他为项羽出力,那是在尽他的职责。皇上与项羽也曾约定为兄弟,淮阴候韩信等一大批人,也都当过项羽的将官。如果项羽的臣下都该杀,哪能杀得了那么多!如今皇上一统天下唯独要凭自己的私怨在全国通缉一个季布,怎么表示团结天下人共同治理国家的宏图呢?如果季布被逼急了,北方可以投靠匈奴国,南方可以去南越国,那岂不是把名将送给敌国吗,君侯!您应该把这个道理向皇上奏明啊!”

凭着与刘邦的亲密关系,夏侯婴第二天就去见了皇帝,把朱家教他的话一五一十的奏给刘邦。刘邦历来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君主,立即答应撤消通缉令,赦免季布,封季布做了“郎中”的官。

就这样,季布总算幸免于难。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季步的故事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诚信之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大家拥戴,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破徐州,刘备、张飞败逃,关羽被俘。曹操对关羽惺惺相惜,一直希望这样一个忠勇之人可以来辅佐自己,但是他也看出关羽不会久留,所以他一方面诚意相待,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大将张辽去探听关羽的口风。关羽跟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待我恩重如山,但是我已经跟刘备有兄弟之约,生死结盟,我对他的忠心绝不会改变。我一定不会留在这里,但是我会报答了曹公之后才走。过了几个月,机会终于来了,关羽斩杀了袁绍军中大将颜良。

这时候曹操知道,关羽已经报恩了,非走不可了。于是曹操对关羽厚加赏赐,而关羽呢,把所有的赏赐都封存起来,并不带走,留书告辞,去找刘备了。关羽走的时候,曹操的部将要去追,曹操把他们都拦住了,他知道关羽不会投靠他的。

无论是庙宇里供奉的关公,还是京剧里打杀的关公,永远是红脸的忠勇形象。就是因为他笃诚守信。从正史到小说,都记载或流传着关羽心恋故主的忠勇故事。很多人看三国实看热闹,其实在那些政治纷争之外,还流传着深人人心的道德价值。

行走天下,诚信为重,惺惺相惜,知己易寻!

有了诚信,你就能在家庭里撑起蓝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和谐才能建立起社会的和谐。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尽心》下)孟子还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溅者,人之道也。”(《离娄》上)他提倡的人之道,治家之道就是讲诚信,这是根本之原则。家庭成员之间真诚相待,相互信任,才能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康乐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