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9290700000006

第6章 知识决定高度(1)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求知一生的人,他能成为驾驭人生的宙斯。”知识的确有强大的作用力,它能改造世界,也能造就人自身。历来的成功之道是:有知胜无知,大知胜小知。所以你要提高自己的优势,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之人、大知之人,那么你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迈向成功的顶峰。

第一节学习改变命运

在优胜劣汰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当然是会学习,喜欢学习了。不学习者就会停滞不前,迟早丢掉饭碗。一个懂得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会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因为知识是改革创新的资本、提升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学习是一项重要投资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们常常为了一本武功秘笈而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在现代人看来很难理解。为一本书,何至于此?这恰恰说明了古代与今天的本质区别:以前是知识垄断时代,今天是知识共享时代。“当今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获得人类所有的知识、智慧和美的遗产。

这样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中还是首次出现。”

古人认为: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

如果牛顿出生时,把他扔给狼群,就可能会成为“狼人”;如果贝多芬出生时,把他扔给熊群,就可能会成为“熊人”。可以断言,没有哪一个人的才能,不是靠学习造就的。

成功人士认为:偶然的机遇不足以凭恃,到手的财富不足以凭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学。才学从何而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出了答案: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

当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恐慌时,该怎么办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

但在今天这知识爆炸、知识共享、即时通讯、即时查询的时代,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

如果有人问你:“拿破仑是哪一年死的?”如果你答不上来,但这并不能证明你不是一个人才。你可以肯定地对他说:“过一会儿告诉你”,在这一会儿当中你就可以从网上或者电子出版物上很快地查找出来。

处于21世纪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就是说,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对次要的东西舍不得、丢不掉、放不开,在主要方面就很难有所收获。哲学大师尼采说:“我对有的知识永远不想知道智慧给认识也划清了界限。”有所不知,才能有所知;有所不学,才能有所学。不仅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还要有所深学,有所浅学。

我们既要因材根据自身资质而学,又要因志根据自身志向而学。每一个人的资质不同,志向不同,需要就相应不同,所学内容理应不同。

学习知识,是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享用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富兰克林说:“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把所有的钱都倒进了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我们雉道还不如古人吗?

学习是强化优势的手段

在创业过程中,是否肯于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自恃先天条件好而不肯学习或很少学习,随着斗转星移的时空变换,那一点先天的优越性很快就会被别人击垮。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不如别人。

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越来越多的竞争优势。

孔子告诉我们这样一条人生哲理:“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你愿意学,机会多的是。

子路是孔子学生中的“七十二贤”之一,以勇武刚直、擅长治政而闻名。但他在刚刚见到孔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见子路来找他,以为他是为求学而来的,所以迎头便问:

“你爱好什么?”子路没弄清楚孔子的意思,贸然回答:“我爱好长剑。”孔子摇了摇头,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是说,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假如再加上勤学好问,成就将不可限量。”

子路理直气壮地说:“南山上的竹子,本来就直挺挺的,用不着矫正。砍来当箭用,可以射穿犀革。由此看来,本质好就行了,做学问有什么用呢?”

孔子进一步解答道:“不错,砍了竹子,是可以当箭用。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装上金属的箭头,并且磨得十分锋利,难道不会射得更加深入吗?”子路听了,恍然大悟,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我十分愿意接受您的教育!”

学而知之,是自古以来治学立身的良训,也是为人处世中能够有所成就的根本之策。

有位外国哲人说过:“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不断学习、加强教育、勇于创新这是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新形势下对人们作出的要求。未来的支盲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不注重学习与缺创新精神的人。

丰富的学识让你脱颖而出

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一个人对事物的敏感性。我们经常说那个人很敏感,可敏感是从何而来的呢?敏感就是一件事连接其他的事,从A事件而联想到B事件、C事件、D事件。但是,当脑中没有B、C、D这些事件时,它们就不能成为一个联想的材料,这种情形就好像一个人走过一条小溪,假设中间有很多石块,而他可以踏在石上顺利走过去;但假设溪中的石块不多,他就得走一步停一下,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样导致他很难迅速地走过去。

一个人要正确客观地观察、分析事物,一定要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但这种辩证思维的能力,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他是没有办法掌握的。有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技巧,他可以避免对事物作一种绝对化的看法。绝对化思想往往是导致人们失败的最大的思想陷阱。

当一件事情摆在面前时,本来有三种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它,而你只想到了一种,这就是思想绝对化的表现。

人为什么容易犯这种思想绝对化的毛病呢?思想绝对化不需要仔细琢磨,脑子的负荷可以减轻,对事物的敏感性不强。小孩是思想绝对化的典型,因为小孩子认为人只有好人与坏人两种,不会认真分析好人好在哪里?坏人坏在哪里?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广泛吸牧知识,不提高自己的辨别事物的水平,即使他已经长大,仍然会保持小孩子的那种绝对化思想。

丰富的学识有助于一个人克服思想绝对化这种毛病,容易避免武断。

见到一件事物,不会随便做出判断,会比较留有余地来看。有了丰富的知识,人会较为谦虚,因为他认识到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都有一定的无知性,就会谦虚些,不会狂妄自大,也容易掌握事物复杂的联系,辩证地观察细微的东西,容易懂得辩证法上两极相通的道理。

不断积累知识有助于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医生用他的手术刀,表面上看,医生只用手术刀割病人的身体,而实际上是需要用到他积累的全部知识。我们处理很多事情,都不是凭单方面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综合利用。若只凭单方面的知识来处理事情就会顾此失彼。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而且在面对各方面的事物时也要广泛关注,这样会有利于知识的积累。由博反约,从广泛中归纳出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后用它来驾驭广泛的事物,不断由博反约、以约驭博。在长期的反复过程中提高我们的辨别事物的水平,提高广泛的知识积累水平。这样,才能为改变自己,获得理想的人生提供更多的力量。

第二节怎样学习最有效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未来的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必须面对的课题,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

学会学习

大部分读书是为了改变或适应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靠知识改变命运。

很多人认为,学习应该在校园里,但真正的学习是从学校毕业后才开始的。读书不能永远局限于一个领域。因为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而是“融会贯通”,进而转化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如果一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太多,却始终是食而不化,这就是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后果。

智力过去被视为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直接因素,甚至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然而令许多人高兴的是,这种观念现在已经被改变了。

心理学家曾做了一项实验:

两个4岁的孩子参加了智力测验,测验结果证明他们具有相同的智商,但他们后来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孩子A到牧场里去,每天负责给牲口喂饲料并把它们冲洗干净;孩子B则进入了一所专门培养儿童活动能力和智力的学校。

他们就这样度过了不同的童年。12岁的时候,两个孩子又参加了一次智力测试,显然B的成绩优于A。但如果让两个孩子变换活动内容,做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他们都会遇到麻烦。他们学到的知识有多有少,但在对方的环境里都是不可应用的。比较而言,A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B强。

现在,人们可以确定,影响成功的因素有3个方面:①先天智商(遗传);②学到的知识;③最后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中灵活的应用。

太相信书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书本知识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对于事业有成的人士来说,导致他们成功的有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转化为能力与优势。

有很多人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渊博的知识,但是他们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呢?应该在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以便学以致用,把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当我们有机会学习某个专业时,我们要问自己:我要学的知识能够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吗?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你投入了精力和费用,但却得不到一个为你带来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的应用环境。

施瓦出生在美国的一个乡村,只受过很短的掌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三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施瓦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施瓦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施瓦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施瓦,他回答说:“我不只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施瓦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施瓦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多读书,勤思考,两者缺一,就都全无用处。再后来,施瓦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工业界领袖们寻求的往往不只是金钱,他们早已为金钱所累。他们寻求的是专业人才和爱岗敬业的工作者。必须拥有人才,投资者们的计划才能够得以实施。

爱上学习

这个世界在飞速的发展,其中对人类进步起重大指导作用的知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认识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