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9283100000038

第38章 防人的强硬法则:对特别自私的人需要用特别的手段(1)

自古以来就有人鼓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的实用哲学,这话在某些人手里用起来也确实能得逞于一时。他们什么事只考虑自己的得与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们不讲原则,不顾亲情,不择手段,不管谁妨碍了他,都会毫不迟疑地被消灭掉。遇到这种做事一头儿沉的,而且:争往自己这一边沉的人.必须防与打相结合才行。

1.为争宠位不择手段

每个人心中有一把自我行动的标尺,自觉不自觉地在这把标尺的衡度下做人做事:重情、重义、重信、重利……面对诱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会在某一方面走得更远一些。

比如有的人被称为情种,有的人被“戴上”见利忘义的帽子。但即使面对事关个人利害的重大冲突。能够下死手的人也是微乎其微。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正是一位为了争得皇后宝座敢下死手的人,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她的死手下到了亲生女儿的脖子上。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一天,王皇后单独去昭仪宫见武则天,只见小公主在床上,却不见武则天,就回去了。其实,武则天此时在内室,她见王皇后走了,就从内室转出来,走到小公主床边,思忖片刻,咬着牙伸出双手,掐死了亲生的女儿,之后又躲进了内室。正巧不一会儿,高宗来昭仪宫,见武则天不在,就去小公主床头看孩子,只见小公主张着嘴巴,双眼突出,已经气绝。高宗大声呼唤,武则天及其宫女们才来到育婴室,武则天故作惊讶,嚎啕大哭。高宗逼问宫女,宫女说只有王皇后刚才来到这里。于是,武则天顺势咬定是王皇后害死了小公主,高宗也不得不相信,这时高宗就想废掉王皇后,册立武昭仪为皇后,因大臣们阻拦而未实现。过了不久,高宗生病,武则天派人偷偷地潜入东宫,在院墙角埋下了一个木头人,上面还写着高宗的生辰八字。接着,武则天又故意叫人向高宗告密,说皇后日夜以此木头人为对象念符咒,要咒死高宗。高宗半信半疑,派人去挖,果然掘出一个木头人。证据确凿,王皇后有口也难辩。经过一番激烈的宫廷较量,武则天终于把王皇后赶下皇后的位置,自己登上了这一宝座。

武则天呵以找到10种谋害王皇后的方法,但显然哪一种都没有这一招更毒辣,也更有效。其一,按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没有人会想到她会杀死亲生女儿,这样可以让她的话能为人所信;其二,女儿是高宗皇帝的至爱,夺走了他的至爱才能激怒他,以达到废王皇后的目的。

尽管武则天毒辣透顶,但她仍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有人做得并不比她“差”。

宋真宗的正宫娘娘章献皇后,聪明伶俐,好胜心强,政治手腕高明,在后宫中可谓一手遮天,连真宗也佩服她,有了为难的事便与她商量。怎奈她肚子不争气,十几年了,也没给皇上生出个儿子来。真宗为了承大统,便广召嫔妃,以求生子。其中有位李宸妃,善解人意,很得真宗宠爱。这李宸妃也很争气,侍御不久,便呕酸减饭,眼见得有喜在身。

章献皇后本是个醋坛子,原本不放真宗与嫔妃共居,但自己老不生育,也渐渐管不住真宗了。这回一听李宸妃怀孕,不啻五雷轰顶,顿时愣在那里。李宸妃最得真宗宠爱,万一生下来是儿子,那么必被封为太子无疑,将来太子登基,母凭子贵,那么太后的宝座就不属于自己了。怎么办呢?派亲信太监把李宸妃除掉?那倒一了百了,但一转念,她觉得此事不妥,万一露了马脚,自己会被立即打入冷宫,失去荣华富贵。就此罢手,她又不甘心。怎么办?思来想去,她突然想出一条“偷梁换柱”的妙计。

第二天,她在腰上缠了些布条,看上去鼓鼓囊囊也似怀』二孕之状,又常装作干呕。真宗一听非常高兴,这生男孩的保险系数更大了。于是,他高兴地对章献皇后和李宸妃许下愿:生下来哪个是男的,便立太子。若都是男的,先生下来的立为太子。两人都点头答应。

自此,李宸妃的肚子天天鼓,:誊献皇后的布条天天加,为了实现计划,章献皇后又做了两种工作:其一,找人算卦说皇后的身孕怕命硬的人冲,所以不让皇上近身,实际上是怕皇上戳穿她的诡计;其二,加紧收买李宸妃的贴身太监阎文应。

怀胎十月,快要临产了,阎文应也被买通了,不时向章献皇后报告李宸妃的情况。一天,李宸妃腹痛生产,皇后也在床上滚起来。

真宗闻听二人一起生产,快步来到后宫,先去皇后宫中一看,是一个白胖的儿子,心中大为高兴。又到李宸妃宫中,一看却生下一个狸猫,是一妖物,心中突生厌情,命人速速埋掉。李宸妃生产时疼昏过去,不知就里,醒来时见自己生了个狸猫,只有嘤嘤地哭,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个害死女儿,一个夺人之子占为己有,权力对人似乎有着更加不同寻常的涛惑,以至能激发出其心底深处最阴暗歹毒的原始意念。

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对权力的解读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愿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心中存有做人做事的标尺。

2.利益面前不能让朋友靠边站

在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当中你最先想到谁?哪怕只有一两位这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也是一个莫大的幸福。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重义轻利,把友谊看得极为神圣的有很多人,这也是整个社会构建道德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另外一种人,仅仅把朋友当作可供利用的资源,一旦人家失势找上他时,他立即换上另一副面孔。

东晋大将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王应:“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到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壬含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两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

当初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已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他们最终没能来,王彬深深引为憾事。

蔺相如曾是赵国宦官缪贤的一名舍人,缪贤曾因犯法获罪,打算逃往燕国躲避。相如问他:“您为什么选择燕国呢?”缪贤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曾握着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结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会接纳我的。”相如劝阻说:“我看未必啊。

赵国比燕国强大,您当时又是赵王的红人,所以燕王才愿意和您结交。

如今您在赵国获罪,逃往燕国是为了躲避处罚。燕国惧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他甚至会把你抓起来送回赵国的。你不如向赵王负荆请罪,也许有幸获免。”缪贤觉得有理,就照相如所说的办,向赵王请罪,果然得到了赵王的赦免。

缪贤以为燕王是真的想和自己交朋友,他显然没有考虑自己背后的一些隐性因素,比如自己当时的地位、对燕王的有用性,等等。可是现在他成了赵国的罪人,地位已经变了,交朋友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他贸然到燕国去,当然很危险了,蔺相如看问题可真是一针见血啊。

再看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大夫中行文子流亡在外,经过一个县城。

随从说:“此县有一个啬犬,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文子说:“我曾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他这样迎合我的爱好,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我恐怕他也会出卖我以求得别人的好感。”

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辆车马,把他们献给了自己的国君。

王舒、燕王、啬夫在友与利的选择上都看重后者,在他们眼里,情义二字不值分文,而且会成为自己的障碍,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他只是必欲除友而后快了。

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可以相交成为朋友,不可以等到大事当前再去判断,而应在平常的小事中就注意观察,这样可以防止临时抱佛脚。

东汉末年,管宁与华歆共同在汉末著名学者门下受业,二人非常要好。有一次两人在田里锄菜,捡到了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干活,而华歆则捡了起来,端详了一阵,然后才把它扔了。又有一次,两人正在房里读书,有贵人乘着车马自门外经过,非常热闹。管宁仍然静坐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竟因这两件事便与华歆割席绝交,而他的清高也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

管宁的境界的确比华歆高,不过作为朋友,管宁如果能帮助华歆提高一下境界,而不是武断地与他分手,不是更够朋友吗?

其实,华歆当时所作的两件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大缺点,何况是在年幼无知的情况下?华歆捡了金子,后又将它扔掉,这说明他不过是一时的贪念所起而已。而后一次扔书出去看热闹的事,更是人之常情了。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朋友,为什么不能相互体谅一下并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料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管宁律己虽严,但待人不宽啊,在这一点,管宁就比不上鲍叔牙了。

春秋时的管仲与鲍叔牙结为至交。两人合伙做生意,每次分红,管仲总是多拿一些。旁人不平,鲍叔牙却为他辩解说:“管仲家咀经济更困难,让他多分一些就是了。”

管仲打过几次仗,每次都是冲锋居后,逃跑当先。有人耻笑他,鲍叔牙又辩解说:“管仲并不是怕死,他是考虑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啊。”

后来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小白当上了国君,就是齐桓公。而管仲因为帮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得罪了齐桓公,成了阶下囚。又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是个人才呀,他的能耐比我大多了。

如果你想治理好国家,那我还能胜任,如果您想称霸,那非找管仲帮忙不可。”果然,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利益是一块试金石。山盟海誓不可信,利益面前见分晓。一头儿沉的人私心重,交友时碰到这样的人,千万别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3.别落井下石赚昧心钱

假酒、假药、毒火腿、霉豆腐……我们见过太多置人的健康与生命不顾,昧着良心赚钱的人,他们唯利是图的做法让人怀疑他们人性的沦丧。当你静下心来理智地想一想,这种不择手段的黑心赚钱法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并不是在今天才出现。

也许是野史附会吧,据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竟也碰到过这样一件事。

黄州往东20多里处,有一个湖口村。这小村子前临湖,后靠岗,全村50户人家,都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被贬到黄州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从蕲水麻桥村诊病回来,路过这村时,忽听有人在失声痛哭,他下马一看,原来是一些年轻妇女伤心地哭刚刚死去的丈夫和儿女。

苏东坡细细一问,才知道这些人家住在湖区低洼地带,一到夏天,烈日炎炎,湖水发臭,瘟疫流行,病死了很多人。苏东坡含着泪安慰她们说:“你们不要再哭了,人死不能复活。你们住在这地势低的地方,湖水又被污染,人吃了不=F净的水而生病。现在最重要的是找药,待我去给你们想想办法。”

苏东坡急急忙忙赶回黄州,与夫人一起凭记忆写下了当时名医庞安常的一个秘方,然后就去照方买药。这家药店老板非常奸诈,他见苏东坡一下子买这么多的草药,知道其中必有情由,就趁机向苏东坡索取高价,他嘿嘿一笑说:“您要的这些草药都很名贵,但不知先生有无银钱支付药费?”苏东坡问:“共多少钱?”药店老板说:“五百两银子!”

其实,苏东坡知道这草药都不名贵,是一般草药,值不了这么多钱,但救人要紧,不好再跟这样的奸商讲道理,就说:“五百两就五百两吧,我这就去拿钱。”

苏东坡回家跟夫人商量后,卖掉了夫人的一些首饰,凑足钱去药店买回了草药,然后按照庞安常口授的配方配了治疗水疫的药剂,吩咐儿子苏迈与他一起骑马将药送到了湖水村。

村里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开始不敢接药,苏东坡亲切地说:“此药是自制成药,一律免费相赠,请勿多虑!”

村民被苏东坡的这一番话感动得泪流满面,过了几天,湖口村病人吃了苏东坡送来的药后病都好了,他们纷纷称赞苏东坡是华佗再足他们的救命恩人!

说来也巧,那个药店老板也染上了水疫病,吃了不少名贵的药也不见好,后来听说有个苏郎中把湖口村患水疫病的人都治好了,便连忙派徒弟去苏东坡家讨药方。

苏东坡问明情况后,对来要药方的徒弟说:“你回去禀告你家老板,他要治病就请他自己来一趟,我好为他把脉,对症下药。”

徒弟回去照实说了,老板为了治病,只好坐着轿子,赶到苏东坡家。一见苏东坡他一下愣住了,但他马上故作镇定,假装没见过苏东坡,陪着笑脸说:“郎中先生,听人讲您是华佗再世,小人今日得遇神医,看来是有救了,请先生多多费心!”

苏东坡摸着药店老板的脉,问道:“请问你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吗?”“是水疫病。”“我看不是,你这病比水疫病还要厉害!”“那先生您说我得的是什么病呢?”“你得的是鬼迷心病,最近你有没有做昧良心的事?”

店老板脸上直冒汗,但还是坚持说他什么昧良心的事也没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