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梁武帝
9280600000049

第49章 山中日月(2)

一个中年汉子说:“你这位官人站着说话不腰痛,有田地我们还不去种,哪个天生是出门做叫花子的命?”

吕僧珍又问:“你们的田地呢?”

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年轻人说:“田都在中小地主手里,他们要给你种就给你种,要不给你种,就不给你种。”

吕僧珍问:“那是什么道理?”

一个胆大的中年人说:“这些年金銮殿里不停换主,每换一次主,都要出笼一些新花招。去年萧衍坐了江山,实行屯田屯兵,田地都被官府征去了。你想,官府拿的是朝廷的银两,他们给出的租钱比我们的要高,地主们当然情愿把田给官府种了,只将小块的山田分给农民。山田本来就种不出什么粮食来,去年又遇上那样的大旱,颗粒无收,这不就出门流浪了吗?”

又有人说:“什么屯田戍边,我们那儿离北魏几百里地,分明是官府盘剥百姓,所以才支出些招招来。可那些田地仍然空着,官府里没有一个好人,就晓得欺负老百姓。”

萧衍说:“你们讲的情况属实吗,官府占着田地,却没人耕种,你们收不到粮食,他们也收不到租,那不是官府与百姓都得不到好处,反而让田地撂荒吗?”

那个年轻人说:“我们讲的,句句属实。老爷不信,就去我们那里看看。朝廷屯田是按田亩下拨的田金,田种与不种,官府照样从朝廷拿到银两。官府就拿这些朝廷的钱放高利贷,开赌馆妓馆,哪里还管百姓的死活?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农民。”

吕僧珍说:“当然还有朝廷。”

“是这话呢,”那人说,“可皇帝老儿坐在金銮殿里,他哪晓得这些情况?”

萧衍像是自语,又像是问他身边的人说:“官府如此贪赃枉法,为什么派出去的典签不负责上报?”

“典签顶个屁用,说是朝廷派来下监督诸侯的,其实是得了好处,早就与那些混帐王爷穿着同一条裤子,有的就与那些王爷一起为非作歹,只瞒着皇帝老儿一人。”

一旁的萧宏听不过去,说:“大胆刁民,皇帝陛下是你们这样称呼的吗?”

萧衍阻止了六弟,说:“骂得好呢,你们都听到了,各路诸侯为非作歹,官府也是拿着朝廷的奉禄,却干着欺瞒朝廷,危害百姓的勾当。皇上坐在深宫里听着赞歌自我陶醉,这样的朝廷,还不该被老百姓骂吗?”

天监二年(公元503)八月,梁武帝发布诏命,在继续扩大屯田屯兵的同时,下令流落他乡的农民一律回乡种田,恢复原有的田宅,除官府确实在垦者外,全部都拿来分给农民。

经过天监元年的洪旱大灾,上天终于垂顺萧梁。天监二年,整个江南天遂人意,其他各州郡也都风调雨顺。由于朝廷鼓励屯田,多数农民回归乡野,农民有了土地,年成又好,干起来就特别卖力。这一年秋天,萧梁境内粮食全面丰收,而在江南的一些地区,由于土地肥沃,更是获得高产。

这一年八月,萧衍下诏对建康附近的同泰寺进行维修改造。意外的是,工匠们在一处废墟挖出一些晶莹剔透的圆珠以及一丈余长的金色毛发。根据慧超的鉴定,这正是佛的骨舍利和毛发舍利。这实在是一件让萧衍兴奋无比的事情。为了这一千年不遇的发现,萧衍决定在修复一新的同泰寺设一场佛教四众的无遮大会,让所有的佛教信众都能瞻仰这一伟大的发现。萧衍让人将佛的骨舍利置放于一只金钵内,舍利在钵内放出耀眼的光芒,在场的四众弟子一个个惊叹不已。萧衍向前来观看佛舍利的慧超说:“佛陀涅槃两千五百多年了吧,没想到佛的舍利会现身在我的南梁帝国,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慧超平静地说:“佛的法身本来就是常住不坏的,它得因缘而生,这也正是陛下的帝国将会佛法大兴的兆头。”萧衍命人在同泰寺建造金塔和银塔各一座,每尊塔高约丈余,用以供奉佛的骨舍利和毛发舍利。

秋收时节,萧衍再次带着他的几位王爷,去朱雀桥外的籍田看望收割。年初他去籍田看望播种时,朱雀桥外到处是临时搭就的窝棚,到处是饥饿的浪民。而此时萧衍来时,朱雀桥外却又成了一片热闹的交易市场。萧衍有意让人放慢车速,好看看沿途的风光。忽然,前方出现骚乱,他的辇车被人拦住。卫士正将一个老者从大路上野蛮架走,老者叫着:“我要见皇上,我有话要向皇上说!”

萧衍让人传话过去,带那个老者过来。老者被带过来,跪在辇车前说:“皇上还认得贱民吗?”

萧衍掀开辇帷,认出老者就是春天窝在一间破旧的棚子里,等待放粥的老者,于是说:“你怎么还在这里,还没回家吗?”

“回家了,今天是来朱雀桥卖粮食的。皇上,今年收成好啊,我的田一亩打到二十斛啊。我拦住皇上的辇车,就是要告诉皇上这些啊。”老者说时,脸上有着挂不住的笑。

萧衍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说:“今年到底打了多少粮食,能卖到多少钱?”

老者说:“老拙从地主手里租了六亩地,总共打了一百二十斛粮食,再交上赋税,所剩也就无几了,不敢多卖啊,卖多了,年底一家人又得饿肚子了。”

远远的,有很多人围在那里看热闹,萧衍向远处的人群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再派几个代表过来。立刻,又有几名百姓被带到这边。萧衍向一个看样子是下级官员的人问道:“你是管税收的吗,今年税收怎样呢?”

那位下级官员也跪到辇车前,说:“启秉皇上,农民在这里交易,我们到现场收税,仅这一天,就收到税款八千钱。”

萧衍说:“很好,这些年,萧宝卷昏政,致使国库空虚,现在就指望你们的税收了。”

“皇上尽管放心,为皇上的宏图大业,臣等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然而老者插话说:“皇上,粮食增产了,卖不出价来,赋税却还是按田亩数来收,农民日子还是不好过啊。”

那位官员立即喝斥他说:“不要胡说,税收是按往年惯例来收的。”

皇上亲民,百姓胆子就大了,人群中有人说:“这样的赋税只会对士族有好处,农民是按田亩收税,士族却只按卖出去的粮食数量收税,这样的赋税不公平。”

老者说:“皇上,你当朝以来,农民能够喘口气了,可你要是把对士族的政策与对农民的政策对调一下,农民日子就好过了。小民今天斗胆再向皇上说一句话,皇上制定的刑律废除酷刑,以一家犯罪,连坐处之,但却又规定可以金粟等物资抵罪,只会对士族有利啊。那些高门大户的子弟,多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犯了罪,就可以用钱来抵消罪行。而老百姓犯罪,不仅无钱抵罪,还要受到几家连坐,这样的刑律,有失偏颇。我的皇上,万岁爷呀,这才是小民今天冒死拦辇要说的话啊!”

卫士们驱散了围观的百姓,皇上的辇车继续前行。虽然老者最后要说的那些话让萧衍有些不快,但总的说来,萧衍感到心情不错。真是难得听到这些下层百姓的话啊。在籍田,萧衍甚至真的在侍卫们的搀扶下走到田里,他用手抓了一把黄灿灿的稻子,从中拣出一颗送到嘴里嚼着,他嚼出一股新鲜的米香。

除了年成好,这一年萧衍还迎来两大喜事,其一是他继次子萧综降生后,丁贵妃又为他生下三子萧纲;其二是由大法官蔡法度等人主持修订的《梁律》二十卷、《梁科》四十卷、《梁令》三十卷修订完成。这实在是两件值得萧衍好好庆祝的大事,尤其是三部律仪的修订成功,不仅是南朝以来最大的立法活动,也成为南朝历史上最完备的法律。这三部大律,对讼诉、用刑及犯罪的判决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对萧宝卷时期的酷刑如劓(割鼻)、墨(脸上刺字)等肉刑严令剔除。几年之后,萧衍接受老者的建议,针对《梁律》中关于以金代罚,即重刑犯可以财物减轻罪行一款又进行逐步修改。

为了庆祝这两大喜事,萧衍在大成殿举行了一次大型祭孔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之久,其间由他本人主讲《孝经》一部,派去会稽向何胤求学的几位学者也都学成归来,开始在大成殿讲《论语》及《孟子》。祭孔大典上所唱所奏的礼曲,是萧衍亲自写词,亲自谱曲。

天监三年(504)年正月,沈约丁忧期满,萧衍立即重新授他镇军将军、丹阳尹。这是沈约自丁忧期解职守孝后的再次任职,萧衍要为沈约的丁忧期满以及复职举行一次庆祝酒会。萧衍求贤若渴,忽然想起那位辟佛斗士范缜在晋安太守任上已干了三年,便决定将他调来京城待命。

那一年萧衍在雍州起兵南下时,范缜不顾为母守丧的旧制,专门来郢州看望萧衍,并为萧衍攻打郢州出谋划策。当时萧衍就曾许诺,如果自己成就帝业,一定不会忘记范缜。萧衍果不食言,就在他登基不久,即任命范缜为晋安太守。现在,因王亮等人的拒不合作而被免职,萧衍深感人才的缺失,于是又一纸诏书,将范缜调到京城待命。这对于范缜来说,是很大的恩宠了。范缜自然有志得意满的快慰。在他从晋安来京的途中,正好路过不久前被免职的原尚书令王亮的住地,于是便顺道前去看望。看到王亮目前处境凄凉,范缜顿生同情。王亮一生为官,现告老还乡,却过着连一般老农都不如的生活。于是,范缜便把自己随身所带的财产悉数留给了一生清廉,回乡后又未得到朝廷任何赏赐的王亮。

范缜去看王亮,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萧衍那里。萧衍虽然心中不悦,但却并未表现出来。萧衍为沈约的丁忧期结束举行庆祝酒会,当然也有为范缜举酒接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