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9279300000002

第2章 隐身的坚忍之道:要想挺住先要忍住(1)

生活中离不开坚忍。英雄等待出头之日要坚忍:别人打你耳光要坚忍:甚至连夫妻生活也需要坚忍。坚忍中具有道德、智能。坚忍中具有真、善、美。在坚忍中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所以,坚忍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能力。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本色!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坚忍。都要学会坚忍。

“忍”也是一种智慧

中国古代的先贤极为推崇“忍”,视“忍”字为最妙,奉“忍”为“众妙之门”;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日本,也极为重视“忍”,将“忍”作为工业伦理学来研究。“忍”字为什么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其妙在何处?那就让我们来推开这扇“众妙之门”,追根溯源,探究一下“忍”的本义吧!

以“忍”组词,人们可以顺口说出一大串词语,诸如忍耐、忍受、忍让以及忍饥挨饿、忍气吞声、忍痛割爱、忍辱负重等等。但当“忍”作为人的一种性情、性格、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时,人们往往很自然地把它同无能、窝囊、废物、懦夫等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忍”在生活词典里便成为一个被贬责的对象。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忍”字在古文字学和古代人生活中却是一个褒词。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忍”:“忍,能也”。清朝的段玉裁被公认为注解《说文》的天下第一人,他在“忍”字注中解释说:“贤者称能,而强壮称能杰。凡敢于行日能,今俗所谓能干也。敢于止亦日能,今俗所谓能耐也。能耐本一字,俗殊其言。忍之义兼行止,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忍”字原来并非人们通常认识的那么简单、单纯,消极意义则可解为残忍,杀人也敢。一个“忍”字竟会解出反差如此之大的意义来,不可谓不妙。

古人在使用“忍”字时,一般有四义:

一日忍耐、容忍。

《论语·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就是说连这也能忍,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二日堪、忍受。

张衡《东京赋》:“百姓不能忍”。李善注:“忍,堪也”。说白了,就是不堪忍受,无法忍受。

三日克制、抑制。

《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大意是从主观意志上克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在行为上抑制住性情,这才能够修好。

四日残忍。

《新书·道术》:“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也就是说有恻隐之心、怜悯之意是慈善,反之则是残忍。

在古书中,由“忍”组成的多义词,其中既有对忍字的解释,同时也阐释了忍功。

忍性:就是克制性情。《孟子·告子下》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庄子·列御寇》日:“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

忍事:就是以忍耐态度处事。《避暑余话》上说:“灰心缘忍事,霜发为论兵”。

忍垢:也就是忍恶。《庄子·让王》日:“强力忍垢”,也就是说对恶人垢语要有坚强的毅力去忍受。

忍辱:一作忍受耻辱讲;二是佛家话。指忍受各种非常的侮辱、恼害、而心不记恨。为六波罗蜜之一。

忍辱铠:佛家语。也就是袈裟的别称。能遮防红尘,诤谩诋辱,因而称为“忍辱铠”,又称“忍辱衣”。《法华经·劝持品》

日:“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忍士:佛家语。指婆娑世界。婆娑是梵语,义译为忍,又译为堪忍世界。佛家用之指众生安于忍受多种苦恼,不肯出离这世界,所以称为忍士。用今人话说:抵住一切诱惑。

忍水:佛家语。忍辱之功德,如海水之深广也。《大集经·四十五》日:“忍辱如大地,忍水常盈满。”可见,能忍功德无量,胸怀博大,什么都能容得下。

上述七忍,有四忍都是佛家语。这又道出忍字之妙,达到一种神妙之境。我们从这七招忍功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身怀忍功的圣徒,以其博大如海的胸襟,百折不挠的韧劲儿,超凡脱俗的心性面对现实,摒弃一切私欲,容天下难容之人,忍常人难忍之事,伟岸挺拔。那不是神仙,却是我们大家。当你确认了忍的本义,懂得了忍的价值,你就可以做到忍苦耐劳、忍饥挨饿、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最终便会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有心智的人,能抵御邪恶势力的人,一个真人。

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智慧,忍是一种担当。能忍才能化除一切问题。忍,不是怯懦,忍是勇敢。忍者,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奉献,是一种大智慧,大力量,大勇敢。忍,不是说你骂我,我不敢回口;你打我,我也不敢回手,那是懦弱、怯弱。学会忍,学会在忍中锲而不舍地追求,在忍中更深刻地感感悟人生。忍,可以成为处世的一个策略,甚至成为一种艺术。

忍得住也要挺得住

一味隐忍不知勃发、不求翻身出头反而滑进无底的深渊,那样,心高气不傲这种功夫就算白练了,这条通往成功的途径也算是荒废了。所以,何时勃然而发,以期达到“心高”的那个“高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那时候,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神权高于王权。

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这是一种最令人胆战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在矛盾激烈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认罪忏悔。

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

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王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一个个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把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

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能不惜受辱取得暂时的和解,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为再和教皇较量赢得喘息时间。结果,他胜利了。

古今中外的隐忍皆有勃发成功的目的,但更明显的共同之处是成熟时机的到来。时机不成熟就贸然行动,不但会使隐忍的功夫和成果毁于一旦,更会使规划好的宏图大业暴露于敌人的火力之下。弄到这种地步,不但永远“高”不上去了,连“心”也会被彻底摧毁。所以,不但“心高不气傲”是一种策略,而且连这一策略的使用也需要策略。

欲望少了,幸福多了

《佛说生经》上说:一切世间的欲望,没有一个人不想满足,这些有着非常大的危害,为什么还要自找伤害?大大小小的河流,大都流归大海。欲望不能满足,贪婪没有止境。

是啊,欲望像越滚越大的雪球,蛊惑着人们拼命向前。那个向前通向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有许多人都不知道。

人们的心灵被欲望占据久了,都有些麻木了。

有一个从事房地产的年轻人,经过自己几年的打拼,在本地已小有名气了。他每天的生活就像上足劲的发条一样,被传真、资料以及各种方案充塞得满满的。

一天,他加班到很晚。从公司出来后,走了很远的路也没有叫到车。走得热了,他停下来,解开领带,仰头出了口气。这时,他吃惊地看见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中闪烁着,洋溢着一种无言的美丽。一如他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晚,几个要好的同学躺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看到的那样。那一晚,他们深深被血脉中扩张的青春激动着,广袤的星空与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从那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时间去注视过夜晚的星空了。因为从他走入社会,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向前奔跑的姿势。太忙了,欲望总在膨胀,目标总在前方,于是他不停地向前奔跑着……每个夜晚的这个时刻,他多半在应酬或是在作楼盘计划和方案,他从没有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窗,去望望宁静的夜空,倾听心灵一些细小的声音。

今天,当自己站在这静谧的星空下,他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学看过一位日本餐饮业巨头总结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能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厘米厚的汉堡与4℃的可乐。据他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这是令客人感觉最佳的口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把汉堡做成20厘米厚,把可乐加热到10℃,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最佳口感。

对于幸福,其实也只要17厘米和4℃就够了。幸福,它是一路上持续发生的,就如深夜静谧而美丽的星空所带给人的震撼,而非那个令人疲惫的终极雪球。

幸福到底是什么?许多人都在问,其实得到幸福很简单。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扔掉那些对自己来说十分奢侈的梦想和追求,那么,你就被幸福包围了。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体会幸福的感觉不仅与现实有关,还与自己的期望值紧密相连。如果期望值大于现实值,人们就会失望;反之,就会高兴。”的确,在同样的现实面前,由于期望值不一样,你的心情、体会就会产生差异。

一只老猫见到一只小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问道:“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回答说:“我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便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在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得到幸福。”

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当我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

同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拼命地追求、索取,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幸福,殊不知,当你费尽心机地实现了这个目标,消除了一个烦恼,很快你又会有新的没有实现的目标,你又会烦恼。如此反复,永无尽头。事实上,人们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自己并不需要的。

成龙拍完《我是谁》这部大片之后,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拍电影的场地从非洲到繁华的都市,有着很深的感触。他说:“在非洲,人们很容易满足,有面包能吃饱肚子,那就是幸福的一天。可是,繁华都市里的人,不用担心三餐,却有着很多的烦恼,他们总是在追求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

其实,追求幸福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降低你的欲望”。通过心理调节,使自己能够平静地对待目标,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负担,幸福也就会悄然而至。在世界上所有获得幸福的途径中,这种方法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它基本上不用你花一分钱。

一位智者说:“人生不同的结果起源于不同的心态。”的确,假如世界变得灰暗,那是你自己心中不够灿烂。只要降低一分欲望,你便会得到一分幸福。

好汉也吃眼前亏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为了留得青山,要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以假设这样一个情况: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对方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可是从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会受伤;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因为“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