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屋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孙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看到这情景,实在耐不住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危险!危险!”晋灵公刚说完“危险”,孙息就从容不迫地说: “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啊!”灵公惊讶地问道,“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呢?”
孙息手里握着正要置放的鸡蛋,慢条斯理地说:“建九层高台比这更危险,三年都不一定建得成,这三年之中,要征用全国的壮丁劳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织,国库空虚,户口减少,逼得人民活不下去,就会逃亡、谋反。邻国见我国弱民穷,就会兴兵犯境,如果国家灭亡了,大王您自己也就完了。这能说比不上摆棋子鸡蛋更危险吗?”灵公听到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对孙息说:“搞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立即命令停建正在施工中的九层之台。
下属有了某些合理的想法或者明了某一客观事实,如可能触犯上级的尊严,最好用含蓄地兜圈子的方式向上级提出来。
《晏子春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相国家离市场近,可知道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
“怎么不知道呢?”晏子痛痛快快地回答。他想借机劝劝齐景公,把齐国的刑罚减轻些。于是,他一本正经地说:“敬告国君,目前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假脚,价格最贱的是鞋子!”
“真有意思,这是为什么呢?”齐景公对晏子的回答感到意外。
“吓!”晏子长吁一口气,凄楚地说:“只因为现在刑罚太重,被砍去脚的人太多了,所以鞋子没人买,假脚却不够卖!”
“噢……”齐景公半天说不出话来,脸上露出哀怜的神色,自言自语地说:“我太残忍了,我对老百姓太狠心了。”于是,第二天他向全国发出了减轻刑罚的命令。
聪明的人总是直话不直说,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晏子如果直接向齐景公建议要减刑,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可能会引起齐景公的不悦,到头来事与愿违,后果也很难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正面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对方,可能很容易伤对方感情,如果绕个圈子将自己的意见婉转地表达出来,就可以避免伤了和气。比如,你楼上新搬来一位音乐家,这位音乐家经常练琴到深夜,影响了你的工作,而你和他接触交往不多,自然不好正面提意见,你可以告诉他,这楼板的隔音效果太差了。对方听了当然领会你的用意。
当然,我们不是反对“直来直去”,作为一个人,就其品德修养来说,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不搞两面派,不违心做事,是必须提倡的。
绕着弯儿去说话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为人处世的人,此时必然是避其锋芒,即便觉得你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会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做大事的人,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妒嫉,导致自己的失败,无法达到事业的成功,更有甚者,不仅因此失去了大好前途,还会累及身家性命,所以有才华要含而不露,对他人不可过于耿直地指责和批评。过分直露自己的见解会招致他人的妒恨,但也不是说因此要不分是非曲直,什么事都一味地说好。如果是让我们在对别人提出批评意见的时候,要尽量采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让别人改过,使事业、工作能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为什么非要吵得面红耳赤,最后犹如仇人一般呢?
自古以来忠直之士为人敬佩,为人赞扬。他们往往是以自己的忠直之谏,不惜身家性命去为民请命。如果只从个人利益出发,他们完全可以忍耐住自己的个性,图个高官厚禄,但是为社稷江山,为黎民百姓,他们不仅不能坐视不管,相反,他们忠言劝上,直言犯上。他们也知道必死无疑,但是如果只为苟延残喘于世,就不尽自己的职责,这些忠义之士是绝对不肯干的,他们是不会屈从的。可是拼却性命地去直言进谏,难道就是最好的办法吗?不可能人人都如魏征,得遇圣明的君主,更多的是遇到昏聩的王侯,所以直言当看对谁,可以直言的当然要去尽自己的职责,但是不值得你去进忠言的,如不能审时度势,无疑是过于迂腐、愚忠了。这时候你就要听人劝,耐住性子,忍住要直言相劝的冲动,首先保护好自我,再以图发展。
婉转地批评别人,不逞一时的刚勇,同样能达到批评对方的目的。在西汉时期汉武帝身边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头脑聪明,言词流利,又爱说笑话,当时人称他为滑稽派。
汉武帝刚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有学问才能的人,当时有上千人应征。这些人上书给皇帝,多半是议论国家大事,卖弄自己的才能,其中不少建议皇帝看不上,提建议的人也就没被录取。东方朔的上书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怎么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怎么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怎么勇敢灵活、正派守信,最后说:“像我这样的人,真该当皇上的大臣了。”汉武帝看这份上书与众不同,有些意思,就让他待诏公车。东方朔虽然被留在了长安,但薪酬很少,也见不着皇帝。
过了些日子,东方朔想出个让皇帝注意他的主意来。当时皇宫里有一批给皇帝养马的侏儒,东方朔骗他们说:“皇上说你们这些人一不能种田,二不能治国,三不能打仗,对国家没一点用处,准备把你们全杀了呢。”侏儒们都吓得哭起来。东方朔又教他们:“皇上要是来了,你们赶快去磕头求饶。”不久,汉武帝路过马厩,侏儒们都嚎啕痛哭,跪在武帝的车子前连连磕头。武帝觉得奇怪,问道:“你们干什么?”侏儒们回答:“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杀了。”汉武帝知道东方朔鬼点子多,就把他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吓唬侏儒?”东方朔说:“侏儒身高不过3尺多,每个月有一袋粮食、240钱。我东方朔身长9尺多,也只有一袋粮食、240钱。侏儒们会撑死,我却会饿死。皇上要觉得我不行,就放我回家,别留着我在这里吃白饭。”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让他待诏金马门。待诏金马门比待诏公车的地位高,他也就渐渐地能接近皇帝了。
有一次,汉武帝让手下的人玩“射覆”的游戏,东方朔连猜连中,得了很多赏赐。汉武帝身边有个姓郭的舍人,也很聪明,能言善辩,见东方朔这么得意,很是眼红,就对武帝说:“东方朔刚才都是碰运气,并不是真会猜。现在我来藏一样东西,如果他猜中,我愿意挨一百板子;要是猜不中,您把刚才赏他的东西都给我。”结果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命令左右打郭舍人的屁股,郭舍人痛得直喊“哎哟”。东方朔嘲笑他说:“呸!口上没有毛,声音叫嗷嗷,屁股翘得高。”郭舍人又羞又气,喘息着说:“东方朔辱骂皇上的随从,该杀头!”武帝问东方朔:“你为什么骂他?”东方朔急中生智,回答: “我怎敢骂他?是让他猜谜语呢。”武帝又问:“怎么是谜语?”东方朔信口胡编道:“口上没毛是狗洞,声音叫嗷嗷是鸟儿在喂小鸟,屁股翘得高是白鹤弯腰啄食。”武帝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没法再追究,郭舍人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又有一次过节,汉武帝下令把肉赏给身边的官员、随从们,可是执行命令、主管分肉的大官丞迟迟不来。东方朔对官员们说:“今天过节,该早点回去,请原谅我占先了。”说着拔出剑来,割了一块肉走了。大官丞知道后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东方朔进宫来,汉武帝责备他:“昨天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宣布命令就擅自割肉?”东方朔赶紧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汉武帝说:“你起来,自己责备自己吧。”东方朔拜了两拜,爬起来,像背书一样有板有眼地说:“东方朔,你过来!东方朔,你过来!你接受赏赐不等命令,多么无礼啊!拔出剑来就割肉,多么豪壮啊!只割一小块,多么廉洁啊!回去送给妻子,又多么有爱心啊!”汉武帝忍不住笑,说:“让你责备自己,你倒夸起自己来~了!”不但没办他的罪,还赏给他一担酒、100斤肉,让他带回去给妻子。
对于他人的指责,不是强辞夺理,而是机智应对,有理有节,这其实就是说话的艺术。东方朔控制住心中对他人的不满,控制住对告发者的气愤,不失时机地批评他人的错误,还保全了自己。
精明与糊涂孪生
做人之难,往往与这样两个词有关——“糊涂”与“精明”。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糊涂之人而愿成为精明之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相处的关系,总有是是非非存在其中。那么究竟该怎样办呢?
小事与大事相对,精明与糊涂孪生。
左宗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他认为精明与糊涂,是一对矛盾的字眼,人们又比较倾向于“精明”一词,这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谁不首先考虑自己呢?但有些时候,如果你把糊涂融入自己的做人之道中,或许就会游刃有余。
如何对待小事与大事,精明与糊涂,是一个人智慧与否的象征。
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这句名言流传了几百年但风采依旧。甚至前两年有人把这句话写成中堂挂在自己的书房里。这还不算,有些“糊涂”人竟还把这四个字做成小型胸章戴在胸前,以示自己已经很“糊涂”了。
其实,真精明与真糊涂只有一步之遥。小糊涂小精明,大糊涂大精明,不糊涂不精明。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一些人,好像天底下只有他最精明,而别人都是些傻子,无论大事、小事,事事计较,处处谋算,玩弄心术权机。结果,到头来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一类人,总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精明,东家长李家短,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一遇大事则不知所措。其结果正如左宗棠所说:“凡小事精明,必误大事。”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表面含含糊糊,小事糊里糊涂,可是心里透亮,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遇到大事则一点也不含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在精明与糊涂上有两种人是最可怕的,一种是大智若愚者,一种是大愚若智者。而小事不计较不在乎,非但不计较,反而表面稀里糊涂,大事不含糊的人则属于大智若愚者;而总在小事上精明,或者自以为自己精明而别人都是傻子者,则属于大愚若智者。前者是一种深刻的大智慧,而后者则是一种完全的愚笨。
左宗棠的“凡小事精明,必误大事”的认识无疑是一种大智慧。与左宗棠“同乡布衣之交,共事日久,相知最真”的杨昌浚对左宗棠的一生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凡有利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见无不为,为无不力。”也就是说,在国家大事上,左宗棠特别认真,从未糊涂过。另外,在教育子女这样事关耕读家风能否传延,左家门风能否光大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也从未糊涂过。而在一些小事上,他却很少去计较。比如,在他的一生交往中,胡雪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如果真要是不分大事小事一概计较的话,胡雪岩的许多行为都是左宗棠所不能容的。但是,左宗棠从未去计较这些,而是只关注粮饷的筹集,别的一概不过问,从而既维持了自己与胡雪岩的朋友关系,又保证了部队的供给。
小事精明必误大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只关注局部,忽视整体和全局,甚至不能从全局的高度和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尚无大的过失,但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必然贻害无穷,给事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认真这种道家的智慧,不但在社会生活中能让人从容处事,成就大业,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副润滑剂。因为,家庭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细胞。在家庭中,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真理可言的。如果一味地事无巨细,样样件件都要一是一,二是二,教条而死板,没有一点余地和灵活性,那么,这个家庭肯定要出现危机。反之,如果夫妻双方彼此在许多家庭琐事上都装点糊涂,不斤斤计较,再把度掌握好,就会保证家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总之,“糊涂”与“精明”的关系非常微妙,要在不同场合用之,不能在必须要办好一件有关全局的大事时,糊涂为之,造成大失误,而是要精明为之,踏踏实实。与之相反,有些生活中的细琐事情,可以糊涂之法待之,不必斤斤计较,死缠不放。
找到人才,就有了一切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为自己找到人才,靠人才成就心中事,此为智者所为。所以,人际交往不仅是只为多交聊天的朋友,而是要找到能做事的人才,这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