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舍得用,孩子成大器
9272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西方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

在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生活着狐狸一家——狐狸妈妈和四只小狐狸。狐狸妈妈对它的孩子精心照顾,呵护有加,四只小狐狸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狐狸妈妈除了照料小狐狸的生活,还每天带它们一起捕猎,训练它们奔跑、躲避虎狼,以及教它们识别陷阱的技能。它们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

突然有一天,妈妈做了一个让小狐狸们震惊的决定:它要把四只小狐狸赶出洞穴,任它们自生自灭。

被赶出去的小狐狸偷偷返回洞穴,但是它们返回来,妈妈就把它们推出去。如此几番之后,狐狸妈妈终于愤怒了,开始毫不留情地撕咬它们。无奈之下,它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妈妈,各自进入了茫茫的森林。

不久之后,一只小狐狸被猎人捕杀了,一只小狐狸被狼咬成重伤,而另外两只小狐狸却很好地活了下来,并成了健壮、优秀的丛林之狐。

尽管这是一个寓言,但是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无可辩驳的。狐狸妈妈教给小狐狸生存的方法后,就放手让它们独力面对生存的考验,这样做看似无情,实际上正是对小狐狸大爱的表现。

俗话说:“未经磨砺难成人。”教育孩子,就如打磨一块璞玉,必须不断地冲刷砥砺,最终才能使其价值连城。但是,知易行难,简单的道理,却难行于世。

现在的父母一方面期待孩子有出息、成大器,一方面却宠溺、疼惜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舍不得让孩子在生活中承受磨炼。这种矛盾的做法造成了很多孩子虽然成绩优秀,但是没有实际生活能力,不懂得感恩,适应不了社会等尴尬的结果。现在社会上“啃老族”的出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很多孩子大学毕业了,身强力壮,能力出众,但是却不肯去做“费力气”、“挣钱少”、“受管制”的工作,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稍有不满,他们就大发脾气,这样的表现怎能不让含辛茹苦、望子成龙的父母伤心?但是伤心之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有一对农民夫妇,都五十多岁,在一个小区的门口摆早点摊,一年到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都没有停歇过。他们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最小的是个儿子。夫妻俩有着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所以,三个女儿从小家务活、农活样样都干。家里的条件不好,吃喝穿用都比不上同龄的孩子,可是三个女孩却个个争气,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好,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留在省会工作。夫妇俩也为女儿们的出类拔萃感到自豪。

对小儿子夫妇俩爱惜得不得了,为了培养他成才,他们从农村搬到城市,把儿子送入了一所寄宿制学校,平日里对儿子是有求必应。他们的儿子也很聪明,一开始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后来就开始和其他同学比吃比喝,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夫妇俩怎么劝说也没有用,最终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就去参军了,复员回来后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找女朋友都困难。

三个女儿想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让父母安享晚年。可是这对农村夫妇没有答应,因为他们的儿子还没有买房、结婚,不能靠姐姐们的接济过日子呀,所以夫妻俩还是一年到头出摊卖早点,不敢停歇。

那位妈妈懊悔道:“是我把孩子耽误了,责任在我,如果当年像养三个女儿一样养儿子,儿子肯定比女儿还优秀,他从小就很聪明。”

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条件,只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这件事情多么令人警醒。

父母爱孩子就要“为之计长远”,我们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舍得让孩子经受生活的磨炼。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课堂,实践是发展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体验是丰富孩子精神的良好途径。父母要放下心中的“不忍”,舍得让孩子做事,舍得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这样才能让孩子稚嫩的翅膀得到更好的磨炼,有朝一日,他们才能展翅翱翔在广阔的天空。

本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方面向父母介绍了“舍得用孩子”的益处,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引导父母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