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9258800000003

第3章 修炼口才:赢得领导认可,打开晋升之门 (2)

现代企业需要拥有良好口才的员工同时也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出手如闪电,或取或弃,快刀斩乱麻,不能拖拖拉拉。每一次商业谈判,应该事先认真准备、深思熟虑,届时,干净利落地直奔主题。然而,许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总喜欢绕弯子、兜圈子,拖延成性。法官和律师说,遇到这样的证人,你就根本无法从他那里得到有用的资讯。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不能有这种习惯。这种习惯对自己在职场中,对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有致命影响,是成功的敌人。凡是工作效率高、有很高管理才能的人,无不拥有良好的口才,他们总是表现的说话简练、干净利落、主题明确。

抗战胜利前一天,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说话时要用普通话,这样才容易与人沟通,以免造成语言方面的障碍。

拥有良好的口才,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如果长期地坚持下去,相信我们都会成为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人,从而成为工作中处处受欢迎的人。

点睛妙语

卓越的口才是增加人格魅力的砝码,也是事业上披荆斩棘的利剑,更是生活上安身立命的资本!

彬彬有礼才能获得领导的好感

在职场中,彬彬有礼的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好印象,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对于你在交际中得到对方迅速的认可,对于你拓宽人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还可以提升你的个人修养,会让你在领导、同事、朋友乃至竞争对手面前获得好感、赢得尊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礼是什么,礼就是一个人的形象,礼就是一个人的名片,礼就是一个人的面子,在应酬中尊重他人,就是给别人面子,这是自己成功的又一基石。

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孔子说:“以礼敬于人,人们就服从你;以礼敬于神,神就保佑你;以礼敬于天,天就会相助你。”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礼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古人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人若无礼,就和禽兽没有区别。“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北方某省一位县长亲自出面接待一位想到当地考察投资建立制药厂的外商。途中两人谈话投机,外商深深为县长的宏论所折服。通过初步考察了解,这位外商决定在该县投资。但是,当外商在参观即将被改造的该县原制药厂时,那位县长忽然一口浓痰涌上喉咙,再也憋不住了,“啪”一声吐在了厂门口。这一行为,立即引起外商的厌恶,他马上反悔,提出收回投资承诺。事后,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您作为一县之长都这样没有修养,很难想像您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

《易经》说:“相鼠有皮,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不死胡为!”人在社会上,要多结人缘少结人怨,而多礼便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须要用心去学习。学习使人养成习惯,如此,注重礼节就变得很自然了。

礼貌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平和和内敛表达着对别人的尊重,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给自己拓宽了很大的回旋空间,这就是君子生活在人性丛林中必须遵守的法则,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礼貌的人是举步维艰的。

多礼还必须诚恳,多礼而不诚恳,可见其为人的虚伪,虚伪反而使人讨厌。能诚恳,才能恭敬,才是真的有礼貌。俗语说:人熟礼不熟。这就表示,对于熟人,也要有礼貌。“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所以能够被“久而敬之”,他必先能够对人久敬。久而敬之是指相互而言,并且,更须先由每一个人自身做起。

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一些基本礼仪有助于完善和维护职场人的职业形象,会加深领导对你的好印象,增进同事间的亲切感和凝聚力。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成功的职业生涯并不意味着你要才华横溢,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要有一定的礼仪,用一种恰当合乎礼节方式与领导、同事沟通和交流,这样你才能在职场中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职场中获胜。

点睛妙语

礼貌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智慧昭示着对别人的尊重。它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给自己拓宽了很大的回旋空间,因为你用你日积月累的“礼”给别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正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会说话才能得到领导赏识

说话是一门艺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职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同仁们的喜欢。会说话并不代表一定要比别人说得多,更不是不经大脑的信口开河,也不是只说好听的话,被人指为马屁精。《话苑》有言:“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话不在多,而在于贴切与恰当。因此学会说话至关重要。有篇文章《受人欢迎的四句话》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当别人遇到窘境尴尬时,要及时说一句帮别人解围的话,他人将不胜感激,如果要是自己的领导遇到这种情况,更应当如此,他定会感激不尽甚至是涌泉相报的。对于那些遇到挫折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其重新振作,他将终生感激你。为那些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有时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甚至会挽回一条生命。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他会树立信心、充满自信。

职场中的很多人好表现,想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来到一个新的单位或者遇到一个新的项目都想好好表现自己,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结果因为不熟悉情况,提的意见不对路、不到位,话讲得不切实际或说了容易引起矛盾的话,反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先熟悉情况,再提建议,再出招,这样才不至于说错话,才能说出有水平有质量的话,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中国有句老话——“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这里的“嘴”指的不是吃饭的“嘴”,而是说话的“嘴”。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得会说话、有口才。的确,说话人人都能,但能说不等于会说,有人“口吐莲花,字字珠玑”,有人“巧舌如簧,而听者寥寥”,更多的人却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倒不出来”。境界有高下,效果也就有天壤之别。好在口才不仅靠天分,更多是靠后天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也是我们为此努力的前提。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口才的背后实际是一种人际沟通与人际应对的大智慧。所谓“锦心绣口”,说的就是智慧先行的道理。什么叫做会说话呢?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其实是很不简单的。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陛下,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国王一听,龙颜大怒,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陛下,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国王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这就是会说话和不会说话之间的巨大差距。

还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两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竞争一个岗位。第一个司机大概讲了十来分钟,说:“我将来要还能开车,一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要保证领导的安全,一定要做到省油……”第二个司机没用三分钟就结束了。他说:“我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我还遵守着三条原则,如果今后用我,我还将遵守三条原则。第一,听得,说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开得,使不得。我过去这样做,现在这样做,今后还这样做。”

在领导心目中,这个司机说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听得,说不得”是指领导坐在车上研究一些工作,司机只能听不能往外说,以防泄密。“吃得,喝不得”意思是,司机要经常陪领导到这儿开会,赴宴,饭可以吃,但是千万不能喝酒,这叫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而“开得,使不得”就是说领导不用车的时候,决不私自开车,公私分明。这样的司机谁会不用呢?这不是会说话吗?这样会说话的下属,怎么能不被领导赏识重用。

点睛妙语

西方哲人曾说:“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职场中拥有了这种能力,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委婉地表达你的建议

提建议,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上司在工作中难免有失误或不妥之处,但是给领导提建议,不同于给家人或好朋友提建议,可以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其错误之处。给领导提建议应该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许这样效果会比其他方式好上几百倍。

有家公司为了奖励员工,年底制订了一项香港旅游计划,一个部门六个名额。可是有一个部门八名员工都想去,部门领导想再申请两个名额,副经理找到了老总:“老总,我们部门八个人都想去香港旅游,可只有六个名额,剩余的两个人会有意见,能不能再给两个名额?”

老总说:“筛选一下不就完了吗?公司能拿出六个名额就花费不少了,你们怎么不多为公司考虑?你们呀,就是得寸进尺,不让你们去旅游就好了,谁也没意见。我看这样吧,你们做部门经理的,姿态高一点,明年再去,这不就解决了吗?”

副经理灰溜溜地回到办公室,有人帮着分析情况,明白了他失败的原因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忽视老总的心理反应和感受”。

分析清楚情况,另一位副经理明白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树立一个沟通低姿态,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虑一下整个问题。

“老总,大家今天听说去旅游,非常高兴,非常感兴趣,觉得公司越来越重视员工了。领导不忘员工,真是让员工感动。老总,这事是您突然给大家的惊喜,不知当时您如何想出如此妙的主意的?”

老总说:“真的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这一年公司效益不错,是大家的功劳,考虑到大家辛苦一年。年终了,第一,是该轻松轻松了;第二,放松后,才能更好地工作;第三,是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大家要高兴,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是让大家高兴的。”

“也许是计划太好了,大家都在争这六个名额。”

老总:“当时决定六个名额是因为觉得你们部门有几个人工作不够积极。你们评选一下,不够格的就不安排了,就算是对他们的一个提醒吧。”

副经理频频点头:“其实我也同意领导的想法,有几个人的态度与其他人比起来是不够积极,不过他们可能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因,这与我们部门经理对他们缺乏了解,没有及时调整都有关系。责任在我,如果不让他们去,对他们打击会不会太大?如果这种消极因素传播开来,造成什么影响不好吧。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要是因为这两个名额降低了效果太可惜了。

“我知道公司每一笔开支都要精打细算。如果公司能拿出两个名额的费用,让他们有所感悟,促进他们来年改进。那么他们多给公司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这部分支出的费用,不知道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公司如果能再考虑一下,让他们去,我会尽力与其他两位部门经理沟通好,在这次旅途中每个人带一个,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树立有益公司的积极工作态度,老总您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第二天,老板秘书通知,公司决定给这个部门增加两个名额。所以,在给领导提出建议时,应当慎重。

领导者身处高位,更能看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只要我们密切注视正在发展的事物,并留意在工作范围内的其他能表明或影响领导观念和行为的事情,就能提出有利于领导和单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