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9258800000010

第10章 掷地有声:与领导交谈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1)

职场中最会说话的人,永远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反而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

读懂领导的心理再开口

了解领导的心理,是与领导融洽相处、赢得领导认可的关键。与领导相处,身在职场的你是否能读懂领导的心呢?

身在职场,每个员工都有领导,有的员工,不知道了解领导心思,只是埋头蛮干,尽管工作很努力,也有成绩,但却无人知晓,在加薪之时,也没人想到他;在提拔干部时,也不会成为首选。有的员工,对领导的指令、言论,哪怕是一个极小的暗示,都有着很强的领悟力,总能及时准确地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这样的员工,领导通常会青睐有加,评优、加薪、提升,领导甚至是同事都会首先想到他。

如果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好,你的业绩也不错,但你的领导却不喜欢你,或者并不是不喜欢而是有什么事想不到你,这并不一定是你没有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这多半是你不了解领导的意图,你应该积极地去探寻。显然,了解领导的心思很重要。有一些领导会将他们的意图和目的清晰地传达给手下。而有些领导则不喜欢那样直白,他们往往选择委婉的表达,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领导故意将这些信息加以保留,而是一种疏漏。领导总以为下属知道他们头脑中想些什么,尽管他们并没有说明。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领导实在是太忙了。

了解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读懂领导的心理、琢磨领导的话语、观察领导的肢体语言、读懂领导的眼神等等。

与领导沟通,与领导保持眼神接触,并对其眼神进行解读很有必要,因为这样可以洞察到领导的心理所想。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眼睛可以视为是大脑露在外面的器官,它与其周围的脸部是身体最具有沟通能力的部分。

俗话说脸是“心灵的镜子”,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运用眼睛的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面部表情中,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在一般面对面的谈话中,眼神接触通常占全部时间的50%~75%。作为一种沟通渠道,它最善于倾诉感情,沟通心灵,其功效绝不下于声音。

职场里的眼睛语言,其实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上下属之间的眼神交流,更能无声地传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默契与否。因此,身在职场的人,必须领会领导眼里的含义。因为这对读懂领导的心理十分重要,如果能读懂领导的眼神,你离加薪、升职就不会太远了。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领导的眼神呢?

眼神可以表达很多含义,但它们也有共通之处。因此你得首先了解在一般情况下,眼神所代表的基本含义。

一般而言,在与人交谈中,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注视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注视的次数很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如果是频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显示他在撒谎。

其实领导也是普通人,他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他的眼神传达的意思也不可能与平常人眼神传达的意思相差太远。只不过,由于他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领导对下属的眼神也许会有一些特别的暗示,尤其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之下。

比如,领导在说话的时候,从上到下打量你,则表明他占据优势地位,拥有支配的权力;领导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还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对你评价比较高或他想鼓励你,或者请求你原谅他的过错;领导用锐利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盯着你,意味着他不相信你,希望从你那获得真实讯息。读懂了领导的眼神,你也就容易读懂领导的话语,不至于为他没有感情的指示而苦恼不已。

小王在一个营销公司工作,公司有两个经理,一个负责运营,一个负责财务,二人级别、地位相等。这一天公司聚餐,临出发时,运营经理和一个部门主管在谈事情没有谈完,于是财务经理带着其他同事先去饭店了。到了饭店点好了菜,大家就坐在那里等运营经理和那个部门主管,可是等了将近四十分钟,他们还没谈完,财务经理看着大家很着急很饿的样子,再考虑到有的人回家要花费很长时间,于是说,我们先吃吧,就这样大家开始吃饭了,又吃了有半个钟头,这时候,运营经理和那个主管进到了包房,运营经理到屋后脸色马上就变了,很明显不满意大家没有等他,于是财务经理给策划人员小王一个眼色,小王马上心领神会,待运营经理刚刚坐下,小王站起来敬了运营经理一杯酒,然后带领所有员工又敬了一杯酒,运营经理的心情有了好转,气氛又变得非常融洽和谐。

总之,只要你身处职场,都应该注意对领导的观察,留意领导的眼神,进而才可以读懂领导的心理,这样才能让他喜欢你,器重你,提拔你。

点睛妙语

职场处处皆学问,读懂领导的心理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可以说是走向成功的敲门砖。

和不同领导用不同言谈方式

俗话说得好“进什么庙拜什么佛”,面对不同的领导也要用不同的言谈方式。在任何人的职业生涯中,领导对于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而作为下属,只有与领导相处融洽,工作起来才能轻松,有效率;相反与领导相处不融洽,工作起来便会处处碰壁,甚至一无所成。只有学会了解领导的各种类型,才能知道“进什么庙拜什么佛”的真正含义。跟这种类型的领导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和那种类型的领导有些话该怎么说,只有这一切说起来都得心应手,才会有助于你和领导合作起来顺风顺水,使你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比较类似,有些人的性格相差甚远,甚至毫无干系,又有些互相关联。每天同你相处八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领导,他的性格跟你的职场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身在职场的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你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与领导融洽相处,这是最基本的。

工作中,为了保证你和领导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富有成效,并使你们双方都获益多多,你首先需要做的事就是了解你的领导。比如,他是个把工作当生活全部的人,还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他是个注重人情的人,还是个注重制度的人?他是个只看重结果的人,还是更关注过程的人?他是个严肃的人,还是个活泼的人?他是个愿意只把握大局的人,还是个事必躬亲的人?他喜欢上午办公,还是喜欢下午办公?他喜欢茶,还是喝咖啡?喜欢喝茶的话,是喜欢红茶还是绿茶?喜欢喝咖啡的话,是喜欢加奶还是不加奶,加糖还是不加糖?这些问题搞得越清楚越细致,对你越有好处。为了全方位了解领导的个性,可以先从侧面入手,向就职时间长的同事打听,要知道这并不是为了拍马溜须,而是保证你能够和领导合作愉快,这对你职业生涯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独特的个性、爱好,独特的知识结构使某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与不同的人交谈,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小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在策划部门,经理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也是个老实憨厚的人,所以这个部门的工作氛围较好,人际关系也较和谐,没事儿大家还可以和经理开开玩笑,由于自己部门经理的性格很好,所以时间一长,小王就有点养成了不会说客套话,甚至有失礼貌的说话方式。

“喂,是设计部的李经理吗?我是策划部。效果图你们设计出来了吗?”对方回答设计出来了。小王又说:“你给送过来吧。”设计部的经理听了这话,很不乐意,说:“我很忙,你们部门如果需要的话,自己来拿好了。”叭,小王的电话被挂断了。如果小王换一种说话方式和设计部领导说的话,那肯定不是这样的结果。小王的一席话,就很轻易地得罪了兄弟部门,大家的部门是平级的,凭什么叫人家给你送呢,不是不可以送,只是话说得不好听,如果请求对方给予支持协助,情况又会如何呢?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发现小王是没有掌握说话艺术的,因为他们部门的经理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他平时说话也就少了许多顾虑和分寸,但不是每个领导的性格特质都是相同的,所以,小王才得罪了设计部的领导。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但说话是一个双向问题,不管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别人随意交谈,除了说话人之外,还有说话的对象,在职场中,我们说话的对象就是领导和同事,为此,我们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做到知己知彼,看清对象后,才可以很好地沟通和合作。比如,和做起事来非常注重细节的领导怎么说话?和非常注重感情的领导怎么说话?和爱好广泛且十分幽默的领导怎么说话?我们只有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出不同的话,才会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以达到说话目的,否则,就达不到说话的目的,也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甚至使自己处处碰壁。

点睛妙语

见什么领导说什么样话,认清领导的性格特质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方可成功。

巧妙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职场中,我们每天都在与领导和同事打交道,可在我们交流和沟通中往往有些问题,使我们不敢触碰,比如说,关于加薪,关于抱怨,关于领导的错误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的解决办法,只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洞悉解决之道而已。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一个词着手,那就是“巧妙”。

只要你是个职场中人,难免有时会和领导、同事发生矛盾。只要你还没想调离或辞职,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僵局,只要我们理智地、巧妙地进行表达和沟通,有些问题就可以避免,而且还可以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为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我们先拿抱怨为例展开分析,其实职场中不是不可以抱怨,只要巧妙的,有技巧的,有原则的抱怨,问题不一定会变得更糟,甚至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永远记住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是最重要的原则。向毫无决定权的人抱怨,只有一个理由,同时也使事情变了质,那就成了发泄情绪。而这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领导或是工作人员,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如果事情属实,相信领导通常会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找到你的领导表示你对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满,很可能把他也给惹火了。所以即使感到不公、不满、委屈,也应当尽量先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也许你已积聚了许多不满的情绪,但不能在此时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而应该就事论事地谈问题。过于情绪化将无法清晰透彻地说明你的理由,而且还使得领导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你另寻出路了。

美国的罗宾森教授曾说:“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会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抱怨时,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使用正式场合,尽量与领导和同事私下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做不仅能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领导的尊严,不至于使别人陷入被动和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