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盛宴
9248500000060

第60章 治学之道——与目标同行

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湾被浓雾笼罩,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34岁的弗罗丝?查德威克,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妇女。但是经过15小时55分钟之后,她放弃了这次冲击,其实,人们拉她上船的地方,距离加州海岸仅有半英里。

事后,弗罗丝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不是寒冷,而是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贴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在英国伦敦,有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连走路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19岁,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28岁这年,他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别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所有著名的高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了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他留下痛苦的遗言:“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40多年前,一个家庭贫寒,身体瘦弱,只有十来岁的穷小子,却在日记里写下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认真思考,将目标逐一分解,拟定出一条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有实力雄厚的财团支持——要得到财团支持就要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得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把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于是,他按照这一思路,步步为营,先成为了健美先生,再成为好莱坞电影明星,后娶了肯尼迪总统的侄女,转而从政,成功地竞选美国加州州长,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如果人生有了目标,就好像有明灯指路,有磁场牵引,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进取的信心,就有了奋斗的力量。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像在黑暗中远征,在沙漠中徘徊,你就会感到行动的茫然,就会感到生活的空虚,就会感到情绪的低落。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取得的成功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就越显著。

有了崇高的目标,还要有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承受困难的折磨。

能够实现远大目标的人,都有着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勤奋努力和百折不挠。

世上有种种诱惑,可以使人一次又一次偏离目标,有些人并非没有能力实现目标,而是经不起种种诱惑,到头来目标空空,一事无成。

火箭分成若干级,末级便能轻松逼近目标。一个远大目标,若能层层分解,化整为零,然后各个击破,不失为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不可逾越,成功无法企及,正是因为觉得目标离自己太遥远,为此产生畏惧感和动摇感。如果像上楼一样,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像施瓦辛格那样,把宏伟目标逐一细化连锁,就能实现宏伟的目标,取得伟大的成功。

要记住:

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还要知道,你的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让我们与目标为伴,与目标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