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9242200000009

第9章 战略的哲学(1)

一、战略管理的对立与统一——大道废,有仁义

原文1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老子说:因为统治者不行道,才有了所谓的“仁义”。人们有了智慧,就会利用它来做出虚伪的事。亲戚之间不相和好,才显得出谁是孝慈。国家混乱的时候,才显得出谁是忠臣。

没有人会认为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不是好的事物,但希望社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恐怕永远只是一种希望,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对立统一是永恒的法则,老子只举出了四种关系,通过这四种关系让我们了解对立统一规律,事实上,这一类的关系有很多,乃至我们无法数清,例如:高与底、黑与白、好与坏、长与短、美与丑都是这样的关系。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不能不拥有这样的辩证的观点,如果管理者只片面地理解这样的关系,必然造成战略上简单机械的错误。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如果企业不能遵照“道”来运作,那么,仁义就会被彰显出来,反过来说如果企业的运作能够依照“道”,那么,仁义就会蕴涵其中了。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人本的管理,强调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不仅如此,更多的人通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企业的责任,这一呼声越来越高涨,说明,我们的企业正在废“道”而行,这样的企业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杀鸡取卵,最终殃及自己,相反,提倡效率第一,尊重科学的时期,人们对企业的“仁义”并不是那么关心,如中国企业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提高效率,改善技术方面,大家很少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恰恰说明,现代的企业确实比当时的企业更急功近利,尽管技术上先进了,但人性化的管理却越来越少了。

同样的道理,虚伪彰显了智慧,缺乏和睦的人际关系彰显了孝慈,国家的混乱彰显了忠臣。事实上,战略思想必然应该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为基础,战略制订者不但要在战略考虑中预计到成功,同时也要预计到失败,不但应该考虑到成功的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到失败的可能,因为,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实际的情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并非意味着战略的无能,这正好说明了战略的重要意义,按老子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说战略是如何规划我们胜利的道路,不如说战略是我们如何避免失败以及发生失败后如何把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的预案,战略家不但要看到我们的胜利道路,更要看到我们会在哪里跌倒,这也许就是战略最重要的意义。

二、竞争战略的优势在于遥遥领先——天下莫能与之争

厦文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常言道:“船大好行舟,船小好掉头”说的就是从战略的角度转劣势为优势的道理,这也是老子所说的“道”的法则之一。老子说:委屈才能得到保全,弯曲才能得到伸张,低洼的地方才能积满雨水,稀少才能变为富足,旧了才有新的,少了可以再得。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企业战略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从弱小到壮大的过程。所以,战略多为发展的战略,竞争的战略,作为守成的战略则是比较少的,也可以说是战略中最艰难的部分,纵观历史,成功的战略多发生在发展和竞争阶段,而在发达之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失败。这就是老子所说:“少则多,多则惑”,最让人困惑的就是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战略转换问题。

所以,战略的重点和类型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制定的,从发展阶段到竞争阶段,从竞争阶段到守成的阶段,都有相应不同的战略,而战略的转换则是战略家最高的境界,是获得全面胜利的保障。

所以,企业战略的根本就是不断地发展,只有发展才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的道路,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尽管如此,做到守成阶段的企业从总体上讲还是少的,而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多在发展阶段,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决定的,尽管有许多企业在最近这些年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同国外的同行比较而言,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水平上说还是相对落后的,如何将企业的劣势转换成优势,这是现在中国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老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方法,那就是优势和劣势的转换关系,守成固然是优势,但是,企业的目标难以确立,而变得被动,而发展中的企业,却能够以这些大企业为目标,主动出击,而且,小船有好掉头的灵活性,大企业的痼疾往往积重难返。这就是辩证地看待强与弱、优势与劣势的战略思想。

战略家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可以说是他的基本素质,对企业战略是这样,对待自己也是如此,战略家如果不能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也就不可能客观辩证地看待外部事物,所以,老子说:圣人以道的原则为天下的法式,不只看见自己,才能看得见对方;不自以为是,才能分清是非;不夸耀自己,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才能长进。

事实上,人与人的差别,企业和企业的差别都是能否客观辩证看问题的能力的大小。如果一个企业在战略上远远超过他的对手,那么就能化解竞争,产生竞争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高度还没有把对手远远地甩在背后的缘故,让众多的竞争者觉得,能够通过自已的努力能够达到在本行业的一席之地,于是竞争便异常激烈,竞争战略之父麦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五力中特别强调的同行业的竞争和潜在的竞争者的竞争威胁。

如同人与人的竞争关系,我们竞争的对象往往选择与我们实力相近似的对手,如果对方的实力远远地超过自己,我们自知无法追赶的地步,我们就会由嫉妒变为敬佩。同样企业如果远远的把对手甩在不可赶超的地位,那么竞争就会停止,这就是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是不愿意竞争,也不是企图消灭竞争,是别人无法与你竞争的时候,这样的竞争战略才是最高明的,此言不虚。

三、规律只能被发现不能被改造——天下神器,不可为不可执

原文29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虚乏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说:人们想要把客观世界,照主观意图加以人为的措施,我看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宇宙是自然所显现的现象,自然法则如同“神器”一样是不可以改造的。企图改造自然法则的人就会破坏自然发展规律,如果坚持错误的行为,企图将人的主观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就一定会失败。

管理者只能认识规律,顺应规律,所以,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世界上任何优秀组织之所以优秀,任何卓越的企业之所以卓越,一定是他们对事物规律进行探索并遵循的结果,企业管理的规律是任何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规律的寻找过程,是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调查研究是前提和基础,总结是过程,得出规律并指导实践,修正思路和战略,争取更大进步是目的。

综观世界企业发展的历史会发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靠企业家和企业群体的崛起来支撑。而这种企业家和企业群体的崛起,不仅是创造了产品,而且是创造了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这种经验,绝对是区别于“那一个”的创新。

“成功的企业善于总结”——这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成立松下电器研究院时讲的话。他说:企业做到这个规模一定要总结。我们要看看,我们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对的,坚持;错的,改正。

中国企业发展20多年来,成功者都是善于总结的。联想的柳传志总结联想成功的基本经验是: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华为老总任正非把企业管理经验浓缩为一部《华为基本法》,使华为成为“专注做电信和IT产业的设备供应商”,这成为华为成功的基本经验。而经历过市场高峰和低谷的万科总结出:超过25%利润的事情不做。这令万科认认真真做产业,并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房地产商。

因为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们或动、或静、或小、或大、或强、或弱、或快、或慢。所以圣人就去掉过分,去掉过高,去掉过大的欲望。这不仅是老子的圣人的标准,也应该是现代管理者的基本标准。

四、从战略高度看待竞争——反者道之动

原文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祝福,其中最常见的祝福就是“万事如意”,那么,怎样才能“万事如意”呢?那当然是要多加动力,少加阻力,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不愿意在做事情的时候遇到太大的阻力,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也在无时无刻地不在为减少阻力,而增加“润滑油”。

但是,车轮向前运动的原理,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是基本的物理常识,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问题,车轮之所以向前运动,不是仅仅依靠汽车本身的动力,试想一下,如果车轮下是湿滑无比的稀泥,那么车轮也只好无奈地空转,我们常常称这样的情况为“打滑”,如果轮胎打滑,汽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向前运动的,所以,轮胎对于地面的摩擦力,相对这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车轮的前进,我们不惜用铁链捆住轮胎,以增加车轮对于地面的摩擦力。

平时大家厌恶的阻力之一摩擦力,转变成了车轮前进的必要条件。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相反的力量,正好是“道”向前运动的动力。

因此,在竞争战略中,竞争对手的作用就是这个“反动”的力量,有时,反动的力量阻碍企业向前发展,有时,也能促进企业向前发展,所以,管理者~提到竞争对手就感到厌恶,恰恰相反,竞争的一方,正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在竞争战略中,阻力和难度都来自于竞争的对手,如同竞争战略之父麦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1供应商2购买者3新进入者4替代品5销售者,这五种力,都可以看作阻力,同时,也可以看作摩擦力。

从五种阻力中学习智慧,制定好战略,这就成了战略的方向,有了方向,就不会无目的的执行。例如,来自供应商的阻力,导致我们发现了“向前一体化的战略”,事实上,因为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这是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为了削弱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便把企业的原料供应与本企业一体化,也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原料供应,保证自己的上一级的供货的低廉成本,从而增加了竞争力。

例如:一家蔗糖生产企业,每年都会遭遇甘蔗涨价的威胁,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自建一个甘蔗种植园,从而解决了甘蔗供货商讨价还价的问题,保证甘蔗原料价格的相对稳定。

事实上,我们从五种竞争力中都可以相应的衍生出对应的企业战略,而这些企业战略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关键就在于管理者对各种竞争力的认识程度,当然,有很多人不一定都认同麦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但是,无论竞争力来自何方?只要管理者善于运用智慧的观察,都能相应制定出很好的战略来,这正是企业进步的动力。

所以,老子说:“弱者道之用”,企业被竞争对手所包围,这正是企业运用战略的地方。还是用车轮做比方,一个车轮的运动方向,常常是向阻力较小的一方运动,而这个“弱”的一方就成了企业前进的方向,正因为企业同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于是,企业便实行了“向前一体化战略”,企业供货能力增强,企业也因此发展壮大起来,与此类似的还有针对于消费者的“向后一体化战略”,无疑,各种战略的产生,都来自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管理者应该对于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从竞争中学习技巧,从自己的弱势的地方完善自己的发展战略,仅此,竞争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企业战略的形成也是这样,企业的行为皆来自于战略的安排,而战略的形成,则来自于“看不见,摸不着”,随时处在“无”的状态的“道”。

五、发展与保守战略的原则——清静为天下正

原文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燥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发展,总不外乎从贫寒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发达的一个过程,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这也许就是发展之道吧。

在古代,寒士是指那些贫穷的书生,人总希望是温饱的,因此,老子说:“燥胜寒”,但是,仅仅是温饱还是不够的,因为,温饱总是在危险的边缘,一不小心就又会滑人贫困之中,所以,达到一个安定的小康和发达的状态,天下就比较稳定了。所以,老子又说:

“清静为天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