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9242200000022

第22章 战略类型(1)

一、“竞合”战略——往而不害,安平太

原文35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于口,淡乎无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用之不足既。

“道”是隐含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但是,可以通过事物发展变化的现象中反映出来,老子把这个反映称为“大象”,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掌握了“大象”运行的轨迹和趋势,那么就能实现天下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不互相伤害,这样就能实现太平盛世了。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太平景象”部分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实现了,现在的企业战略已经上升到全球的战略,因为,现在的企业面对的是全世界的市场,并形成了不同的跨地域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各国之间,纷纷将竞争转为合作,或者这样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单纯的竞争战略发展到合作战略,也就是一种“竞合”的战略,“竞合”战略是最近才产生的一个新词汇,它的产生,也标志着现代社会“天下往,往而不害”现实。

因此,企业战略制定不仅要从竞争出发,也要从合作出发,不仅要从本国市场出发,也要从全球市场出发,不仅要从本行业出发,也要从跨行业出发,这是战略制定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趋势,企业能够跟上这个趋势,就能向跨国企业的更大规模发展,如果管理者的战略眼光过于局限,那么,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尽管如此,企业当然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条件,但是有一个观念必须要建立的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也离不开“合作”。

经济合作不是一个梦想,企业整体的合作能促进贸易和发展,新的合作模式是竞争与合作共行,在企业中的合作主要是由经济效益所驱动,同时还由不同的企业情况来决定。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以及合作必须共行。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竞争,在另外一些领域我们需要合作。竞争加合作是我们主要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在一些领域共同合作,同时允许在其他领域加强竞争。这是最新的一种合作模式。

企业和企业必须是一种双赢的关系,甚至企业和企业应该成为经济伙伴,经济伙伴关系应该基于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是一种双赢的关系;第二,必须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第三,在处理这个关系中必须是互相忠诚的;第四,各方都本着互相合作的精神进行。

今天的企业不是只有“竞争”,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合作”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企业之间的对抗正在变成合作,相互的竞争正在变成合作,过去单打独斗式的经营,在今天是越来越吃不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间共享的远景。未来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合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

企业合作的原动力是:以深化分工和高度专业化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因为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化,今天的世界经济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称得上是一个“网络”。中国和印度争着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包接包商,广东的格兰仕则一步到位地把国外的生产线“承包”过来为外国企业“打工”,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联系乃至依赖就显而易见了。即使是在一国之内,围绕着丰田汽车或通用公司而发展起来的数以万计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网络。

毫无疑问,企业不再是企业之间的企业,而是企业网络中的企业。

企业之间合作的目的,有时候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增强竞争力。

事实上,合作与竞争是不同层次上的现象。合作是宏观的,竞争则是微观的,换言之,竞争只是与少数同类的企业竞争,而合作则是更多的与自己不同类且互补的企业合作。而这种合作越广泛,则企业的生存能力越强,发展空间越大。

老子说:音乐和美食,可引诱路人止步。但是,“道”是无味的,虽然是看不见,听不到,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所以,管理者应该放眼世界,不要为一点小利而争夺得你死我活,企业家要有战略家的胸怀,从大处着眼,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竞争对手,正是我们企盼已久的合作对象。

二、人才战略——侯王若能守道

原文37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说:道是永久存在的,看似无为,而无所不为。侯王们如果能遵守“道”的法则,万物就会自然进化。

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能认识到“道”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赢得人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企业员工就能自动的服从领导,而管理者也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

老子认为赢得人才,在于“守道”,三国刘备正是凭借这个战略,使自己由弱渐强,终于在四川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见人才战略,在竞争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然而,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管理者的战略重点也就不同。

企业在其生存发展中首先是基于一个产品的想法,之后要解决市场的问题,再后随着规模的扩大就是资金瓶颈了。能走到这一步,企业就很成型了。而到了这一层次,关注点一定会转移到“人”上来。

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越来越感觉到人才的重要性,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市场、拥有了顾客、拥有了未来、拥有了财富,因此,管理者不应该产生靠自己“打天下”的想法。事实上,只要把握了人才战略的正确方向,人才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管理者,特别是民企管理者,没有从创业型转变成管理型。虽然,他们口头上说“重视人才”,骨子里却“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很多民企的管理者对于人才只是“叶公好龙”,不愿授权,不愿培养。他们或者对下属的能力不放心,或者觉得下属忠诚度不够,更担心下属成长起来后,另立门户,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都有这样的困惑:班子不好带,员工不好管,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听话。

即使是重视人才战略的管理者,在他们心目中,通常更注重的也只是高、中端人才,因为他们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带领团队发或者是企业的核心人才,他们可能是管理、技术或者营销甚至更基层的人员,但管理者不能忽视普通员工也是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核心人才是“鱼”,则普通员工是“水”,鱼离开水就不发挥很好的人才的作用,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如果人才战略解决好了,企业总战略的执行就容易执行了,因此,作为企业战略分支的人才战略,也是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当人才都能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管理者就应该本着客观规律去执行它,道本身是没有变异的,没有变异就可以稳定,核心员工在企业的流动系数大,说明管理者的不重视或者企业的机制有局限。一个企业如果人才稳定了,那么天下就能稳定,企业就能稳定发展。

三、低成本战略——贵以贱为本

原文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家的战略管理

——先见之明的境界

管理者应该明白,高贵的基础是低贱,这就好比中国古代的君王称孤道寡一样,所以,企业的信誉不是靠自己的吹嘘而来的,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才能取得好的品质。老子说:“故致誉无誉。”

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也可以理解为低成本战略,这是竞争战略的方法之一,如果产品成本高价格贵,就很难赢得市场的青睐,而产品的销售量必须以价格和质量的有机结合为基础。

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

低成本战略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于行业内竞争者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由于企业的成本低,公司可以利用低价格的吸引力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在价格战中存活下来并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另一个显著的好处是,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障碍,从而吓退潜在的进入者。公司随时可以采用降价的策略使得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很难赢得顾客,那些在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经营上缺乏规模经济的企业都很难进入此行业。

低成本战略可以给公司带来的竞争优势还包括,增强了对供应商和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降低了替代品的威胁。

事实上,低成本战略具有显而易见的缺点。比如,前期投资大——一般来讲,低成本公司一般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取得低成本优势,这就需要较大的前期投资,资金不够雄厚的公司显然不适合采用该战略;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新技术会带来威胁,比如竞争对手利用新的技术,或更低的人工成本,形成新的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过分追求低成本,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会影响顾客的需求,结果会适得其反。还有一点,行业退出壁垒高。由于公司前期投资大,一旦处于竞争劣势或行业开始衰退,公司的退出障碍会很高,付出代价比较大,事实上,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需要合适的内部、外部条件。

低成本战略必须以市场为根本,所以,市场如同企业的“天”一样,企业员工和生产资料如同企业的基础,这个基础如同“地”一样,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精神”一样,没有精神就失去灵魂,企业的产品如同“稻谷”,企业的发展如同“万物的生长”,企业的领导如同古代的君王治理国家一样。

如果这一切都顺应了“道”,那么,企业的市场就清晰可见,企业的基础就非常牢固,企业文化成为精神支柱,产品如同丰盈的稻谷,企业得以发展,企业管理者就能很顺利地治理好企业。

与此相反,如果违背了“道”,老子告诫说:天不清明,恐怕就要塌下来;地不宁静,恐怕就要陷下去;神不灵验,恐怕就要消失;谷不能充盈,恐怕就要枯竭;万物不能生长,恐怕就要灭绝;侯王不能成为天下的典范,国家恐怕就要灭亡。可见失“道”的结果是十分可怕的,失“道”的战略也是可怕的战略。

四、教育战略——人之所教,吾亦教之

原文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侯以为称。

故物或损而益之,或益而损之。

人之所教,吾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说:如果没有“道”的作用就不能产生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有了二才有可能生出三,于是,万事万物就这样产生了。

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方面,通过“道”的力量,而组合起来的。

企业战略的执行也是这样的规律,有了大的战略才能产生小的战略,一个公司是一个整体,因此,有整体的战略,研究发展部是这个公司的一个部门,但相对于其他部门也是一个整体,那么就可能产生研发战略,但是,这个战略必须要考虑到整个公司的大战略,不能违背,如果小的战略违背了大的战略,就违反了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那么,企业就不能协调发展了。

“冲气以为和”,在这里我们把它看作是“道”的作用,运用于战略也就是说:战略离不开“人”的执行,通过“冲气”,将大战略和小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起来,这样一个健全的战略就形成了。

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如同古代国家的王侯一样,老子说:人们所厌恶的孤寡的状态,在于王侯,他们却用这样的名词而自称。其原因就是反映了王侯们亲身的体验和心境,因为他们处在统治的中心。企业的领导也是处在这样的“孤寡”的地位,因此,没有全体员工的紧密合作,再好的战略也不能实现。

老子认为,这就是事物正反作用的结果,企业没有领导核心是不行的,但是,企业只有领导核心,没有执行团队也是不行的,这是事物相互损益,相互补充的必然性。

那么,如何获得好的执行团队呢?老子认为就是教育,教育员工是领导的天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团队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使团队获得达到这个目标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者的“孤”而不寡。

老子说:“别人教给我的,我也会教给别人。强为的人不会有好结果,我要以这些知识,作为教育别人的教材。”

事实上,大多数员工的执行能力,都在正常的范围之中,但是,总有一些人处在正常运作的范围之外,于是,领导就应该及时总结出,那些执行能力较好的员工,他们的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同时也要研究那些技能较差的员工是怎样形成的,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对较差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