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9242200000013

第13章 战略与道德(2)

管理者要做到“以身为天下”,不能不重视“宠辱”的问题,以老子的观点看,对待“宠辱”并不是得宠则喜,失宠则悲,这样做,只是普通人的一般反应,而不是战略家的胸怀,企业的战略不能因一时一地的“宠辱”,而改变战略的初衷,肩负全局重任的管理者一旦被个人的情绪所左右,那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刘备在关羽死后,刘备报仇心切,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毁连营700里。《三国演义》

里的周瑜也是这样为个人的身见所蒙蔽的人,正因为如此,小说才演绎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老子告诫我们,对待“宠辱”的态度应该像受到惊吓一样敏感,保持高度的警觉,一个人在“宠辱”的时候,正是高风亮节的关键,而一个企业在受到吹捧抑或受到批评否定的时候,管理者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因为,这也许是战略受到挑战的时刻,管理者既不能因为受到众人的表扬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应该为暂时的失败而心灰意冷,踌躇不前。事实上,战略家常常利用这样的机会作出重大的决策,这不能不依靠战略家对全局的敏感度以及对战略思想的领悟力,如果管理者过于注重个人的荣辱,那么就会影响战略决策的准确度和客观性。

老子也以“身”为大患,事实上,任何人也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特别对于一个战略家来说更是这样,老子说,我最大的障碍和祸患都来自于我有这个身体,我的思想和远见都来源于这个身体可是,过于对自身感受的重视,却妨碍了我们的客观性,因此,成为“圣人”的条件则是不以个人的感觉所动,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所以,老子进一步感叹:“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要是没有身体,我的思想还会有什么障碍呢?

什么叫“贵大患身”呢?我们之所以怕困难,是因为我们有身体的存在,如果不愿顾到自己的身体,还怕什么呢?所以,能以天下为自身一样爱惜的人,天下大事才可以寄托于他。为管理者的应以大局为重,不要只是为自己打算。

五、一切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是谓不争之德

原文6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作为一个管理者,处理一切问题,都应以战略为出发点,所做的决策,凡是符合战略意图的就努力施行,凡是违背战略意图的,就不应以个人的好恶来作为行为的标准,而拒绝执行。

尽管我们处在不同的位置,遭遇不同的情况,战略思维是实现管理的最好的保障。因此,老子说,一个善于当兵的人不会做穷兵黩武的事情,一个善于打仗的将军不会经常怒气冲天,一个善于赢得胜利的人不会硬碰硬的战斗,一个善于用人的人态度总是谦下的。

士兵的责任不外乎用兵器和武力保卫国家,任何一个朝代的兵家,无不是以“尚武”的精神,作为士兵的最高准则,而在于老子看来,过于崇尚武力,而忽视战略方向的士兵,并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这样的士兵,在作战中,只会逞一时之勇,有时运用不当,反而给敌方制造了机会。

善于战斗的人一定是一个冷静思考的人,不会做出冲动的举动,事实上,很多冲动的行为,在多数情况下是违背战略进程发展的,十分容易陷入敌人的圈套。三国时候,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司马懿领兵拒敌,坚壁不出战,想耗垮诸葛亮大军。因为司马懿不出战,诸葛亮一筹莫展,于是就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件旗袍和胭脂首饰,骂司马懿胆小如女人。诸葛亮没有忘记给司马懿一束花草,上系红缎带,缎带上写“上方谷”三字,嘲笑司马懿在上方谷里中埋伏被火烧,然后又狼狈逃跑的情景。司马懿不上当,仍不出战,结果诸葛亮反而气累交加,死于五丈原。

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善于赢得胜利的人,他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智慧超群的军事家,自己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屡战屡败,因此,吸取教训,不与诸葛亮的大军正面冲突,结果,粉碎了蜀国出祁山征伐魏国的战略计划。

在使用人才方面,老子一贯强调以谦下的态度,诸葛亮这样的军事战略的人才,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的恳切的态度,恐怕诸葛亮也不会被刘备所“驱驰”的。

综合以上四点,老子认为,这就是不争之德。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战略为先导,不要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就随意超越战略的进程,这样就是一种冒进的错误,也不要急功近利而情绪冲动。

老子认为:管理者的不争之德,是最符合自然法则的一种行为规范。因为,在老子看来“上天”也具备不争之德,人们这样做只是“道法自然”罢了,那么上天果真有不争之德吗?这个问题可以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来说明,比如:在太阳系中,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自然的法则,并没有主观的故意,所以,地球上的一年有四季的更替,也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也没有主观的造作,因此,白天黑夜也是自然而然的,人类生存这自然界中,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是,大自然并没有根据人类的好恶,安排自己运行的轨迹,无论人们喜欢白天厌恶黑夜或者喜欢春天厌恶寒冬,它总是按照自然的法则运转,这就是“上天”的“不争之德”,企业的管理者,对待企业的发展规律,也要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效法“不争之德”的精神,企业的发展也会朝向既定的战略目标,而不会因为人的冲动而偏离轨道。

六、管理者应以员工的利益为己任——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原文75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说,人民所以挨饿,是因为上面的杂税太多。人民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上面有诸多徭役,人民所以轻视死亡,是因为上面的为了活得更好。饥饿的人们,又轻视死亡,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于管理的百姓吗?在老子看来,之所以民不聊生,完全是由于管理者穷奢极欲造成的。

汉朝于公元前202年统一全国,西汉之初,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要政治措施简单,不多生事端,老百姓就能安静下来而不会起来造反。高祖时就已推行“无为而治”,惠帝继之。到了文帝及其子景帝执政期间,进一步大力执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政策。

文帝在位23年,传位于儿子刘启,是为景帝,在位16年。这39年,从公元前179年到141年,汉朝的政局,开始正规化。根据传统谥法,“道德博闻日文”,“由义而济日景”。文与景都是上好称呼。而刘恒与刘启间轻刑法,减赋税,亲儒臣,求贤良,年岁收不好就下诏责己,又不大更张,一意与民休息。其恭俭无为,在中国历史上造成“文景之治”。

文、景二帝先后统治了近四十年。据史书记载,由于经济的苏,百姓人给家足,国家仓库中堆满钱粮,串钱的绳子日久而腐烂,粮食年年相积而陈旧变质。因此,国家财富盈溢,社会人口激增,出现一派升平景象。

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在汉初得到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赋的比例定在“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此外,口赋、算赋、更赋等赋税在文景时期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减轻。徭役曾是秦代暴政的象征,汉初统治者都十分节制使用民力。为了使百姓免受赋税之苦,文帝下令列侯不准居住京城,各自归国。文帝首开“籍田制”,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文景二帝还多次下诏救助灾荒,令郡国官吏务必重农桑,发展生产,并设“孝弟力田”奖励努力生产的农民。

政治统治离不开法律,但严刑峻法只能导致社会人人自危,众叛亲离。文景时代的刑罚尽管不像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宽容”,但较之秦代肯定是大为减轻并且有章可循。特别是文帝本人对法律十分尊重,他所任用的廷尉张释之不以君权的意志行事,敢于维护法律的尊严,提出“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法律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例如,一次文帝要对惊其御马的人处以极刑,而释之认为只能处以罚金,最后说动了文帝。还有一次文帝要对盗高祖庙前玉环的人判族刑,廷尉认为只能判罪犯本人死刑,文帝也不得不尊重廷尉的意见。汉初几十年轻刑慎罚,维护法律尊严的风气,给人民带来一个安宁的社会环境。

节俭安邦。应该说,汉初的统治者对所拥有的权力能够清醒地我反省,因而做到自我约束。这个风气起于汉初,文景尤盛。汉初刘邦责萧何修建未央宫过于“壮丽”,说明他有节省民力、限制过分奢侈欲望的思想。惠帝、吕后时也都注意节俭,没有大肆铺张之举。文景二帝更是在各方面自我克制,为创建廉洁、勤俭的社会风尚不懈努力。文帝想造一座“露台”,算下来需要“百金”,觉得花费太高,结果作罢。他所宠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

与秦始皇大修坟墓不同,文帝对生死有着朴素的理解,他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因此他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器。因其山,不起坟”。这在历代封建帝王中也是少见的。景帝也一再下诏,反对雕文刻镂,要求各级官吏重农桑而轻黄金珠玉,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应当说,在汉代历史上,文景之治还不是强盛时期。但没有这个时期的历史积淀,就不可能有武帝时代的全面繁盛。

文景之治局面的形成给予后世管理者许多启发。第一,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并且需要统一的企业战略作为指导。第二,保持企业内部人与人,管理层和员工的和谐,是实施管理的基础。第三,管理者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战略,只有掌握的“道”才能顺应发展的规律。

而从管理者本人的角度看,老子认为,不以个人享乐为目的的管理者,比那些穷奢极欲的管理者要好得多。

七、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原文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正言若反。

老子说:天下没有比水再柔弱的了,可是坚强的东西都胜不过它,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柔弱之所以能胜刚强,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圣人说,承受得起国家的屈辱,才可以当君主;受得起国家灾害,才可以当天下王。看起来总好像是反着说的言论其实是最正确的言论。

在这一节中,老子简要地提出了作为领导者的责任与义务,老子认为,只有那些勇于对国家负责的人,才能够成为君王,而不是借助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欺压和剥削人民。

远古时代的尧说:“天下若有一人饥,如己饥;天下如有一人寒,如己寒。”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他们的责任心是何等的大,所以,他们终于成就了一代圣人的美名。事实上,任何人只要是勇于负责的人,都会赢得人们的尊敬。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也只有负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普通的6层楼房,就在最近,收到了来自英国的一份函件,提醒此楼业主,该楼80年的设计年限已超过,敬请注意。原来这座楼房始建于1917年,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经历了八十多年,远隔万里的设计单位居然仍对自己的“产品”这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