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地点:河北满城县西南陵山
发现及发掘时间:1968年发现并发掘
距今年代:2100多年
代表性国宝:金缕玉衣、长信宫灯
考古地位:对研究汉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山洞惊现珍宝
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北有一座叫做陵山的山丘,山的附近还有两个名叫守陵的村子,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是守陵人的后代,所以这个村子就叫守陵村。但是村子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人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守的是什么陵,陵又在哪里。长时间来,人们只是把这些说法当做故事听,并没有人追究这里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陵。然而,就在1968年,这个谜底被揭开了。
当时,一个200多人的解放军机械连驻扎在南马村一个工厂里。 1968年5月,他们接到命令到陵山去开凿防空洞,其中就有一处防空洞的地址选在距山顶近三十米的地方,由班长吴家高带队。5月的一天,吴家高在山上放完炮后,发现右侧有一个直径二十多公分的小洞,他就把炸出来的碎石直接扔到小洞里,扔了很长时间,洞也不见满,吴班长觉得很奇怪,他想看看洞有多大,于是就开始砸洞口,砸到直径有1米多的时候,他下到了洞里。没想到,洞里竟然放着很多盆盆罐罐,像是一座古墓。他赶紧拿了几样东西就出来了,然后命人看守洞口,并向排长报告了这一情况。
后来,这件事经过逐级上报,传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交代郭沫若来办。6月19日,郭老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选派了几名专家,由河北省文化局的考古队员配合到现场进行了勘察。经总理批准后,专家们于6月27日开始了对陵山的发掘工作。
为了保密并防止文物损坏丢失,发掘过程中没雇用一个民工,而是由驻军抽出一部分人配合专家进行工作。传说,一些帝王的陵墓为了防止别人进入,设置了很多暗器,所以,进洞时,为保护专家,部队战士们在最前面带路。他们沿着施工时挖出的洞口进入,顺着南耳房慢慢走,就到了一个约20平方米的大厅。大厅里整齐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金器、银器、陶器、铜器等物品。再绕过中间的大渗井,就到了北耳室,这间墓室里醒目地摆着十几个大酒缸,足够装下几千斤的酒。从甬道再向西是一个大厅,大厅里分三个区,地上放着数百件不同用途的器具,一些铜器上刻有“中山府”、“中山内府”、“中山宦官”等字样和32年、34年、36年、39年等纪年标志。地上还有大量古钱币,钱币的形制很像西汉王朝时期的“五铢钱”。从这些铭文,考古专家推测,墓主人应该是一位西汉中山国的诸侯王,而且他的在位时间不低于39年。对照史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应该是中山靖王刘胜。但是,墓主的身份要找到墓主的棺椁才能确定。
考古队长带领大家穿过大厅,在最后的石壁上找到了一扇封闭的石门,这应该就是陵墓的核心,墓主的所在地了。打开这扇石门用了五六天的时间,石门开后,里面有一张汉白玉铺成的棺床,上面的棺椁都已腐烂,只有一件衣服样的东西。四周还放了很多兵器、铜器和玉器等。衣服上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专家们仔细擦拭后发现,这竟然就是有文献记载的金缕玉衣!
但是,这种金缕玉衣是皇帝才有资格穿的,而刘胜只是一个诸侯王,这又推翻了考古人员以前的判断,墓主的身份又变得扑朔迷离。
7月20日,考古队打电话向郭老报告了这一阶段的考古发现,郭老得知后亲自来到现场考察,并一件件地观看了清理出的精美文物。根据郭老的分析,玉衣的等级制度是在西汉晚期才实行的,刘胜所处的西汉中前期并不严格,也就是说,可以从铭文上确定,墓主就是刘胜。但是,墓主人的尸骨还是一直没有找到。郭沫若先生判断,按照汉代“同坟异葬”的习惯,在陵墓以北应该还有一座陪葬的墓,或者是刘胜夫人的墓,或者是埋葬着刘胜尸骨的墓。考古人员依郭老所说继续进行挖掘,果然发现了另一座墓,这就是刘胜之妻墓——窦绾墓。在窦绾墓中又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玉衣之下发现了人的脊椎骨、肋条和牙齿,仍然没有整体的骨架。后经专家论证,认为刘胜墓中并不是没有尸体,而是因为自然条件不适于尸体的保存,加上厚葬的物品化学成分复杂,尸体已彻底腐烂。
满城汉墓的文化遗存
满城汉墓西依群山,俯视沃野平原,气势雄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刘胜墓和窦绾墓都坐落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两墓南北并列,墓门向东,相距约120米。刘胜墓全长517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窦绾墓全长497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两墓的形制和结构相似,均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后室分为门道﹑主室和侧室三部分。洞室顶部作拱形或穹隆顶,壁作弧形,墓内有排水设施。中室和后室之间设有石门。刘胜墓的甬道﹑耳室和中室,窦绾墓的中室,建有瓦顶木构房屋。刘胜墓墓道口以土坯封门,窦绾墓以砖封门,中间浇铸铁水。就墓室建造来说,窦绾墓超过了刘胜墓的水平。
两墓中的随葬品有6000多件,以陶器数量最多,其次是铜器,还有很多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和纺织品等。两墓中的随葬品都主要放置在南、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内。其中,最珍贵、最著名的是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
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以来第一次发现历史上提到过的金缕玉衣。汉代文献中曾有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用玉衣作葬服的记载,唐代杜秋娘在其《金缕衣》中也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词句。在古代,有“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的说法,所以当时的王室贵族盛行用金玉制成的衣服包裹死者的肉身,以达到长久不腐的目的。按照等级的高低,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最高等级的贵族,也就是皇帝才有资格穿金缕玉衣。而满城汉墓中就出土了两件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其珍贵性可以想象。
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窦绾墓中的玉衣全长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 700克。玉衣分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由各种形状不同的玉片拼合。玉片各角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加工编缀。玉衣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据专家介绍,西汉时代制作一套玉衣,即使一名非常熟练的玉工也要花上十年时间。这种葬服制度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魏文帝下令禁止,才结束了这种奢华的葬法。在窦绾墓中还发现了一个镶玉漆棺﹐棺内壁镶满琢磨光滑的玉板192块﹐外壁涂漆﹐并用玉璧装饰。棺盖和棺的两面侧壁以及棺的两头也都镶有玉璧﹐共26块。随葬品中的玉器不仅有玉片、玉璧还有玉琮,由此可见,当时的玉器制作已经有了综合性的手工作坊,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不同需要。
满城汉墓中的另一件稀世珍宝是窦绾墓中的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在它当时所处的时代只是用作照明,但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它成了一件集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工艺品。长信宫灯的设计非常灵巧,灯身是一个跪坐的宫女,她的左手向上托举自成灯盘,右手袖口下垂形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能够随意转动照射的方向,或者调节灯光亮度。宫女的身躯和手臂都是中空的,右臂类似于烟囱,可以将烟尘排入宫女体内。整个灯具的各部分都可拆可装,便于清洁整理。类似的还有刘胜墓中发现的铜错金博山炉,错金,是一种金银镶嵌的工艺;博山,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山。错金博山炉的通高仅26厘米,炉盖和炉身上都雕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山间有狩猎情景的描绘,炉座上还透雕着龙纹,造型非常优美。
满城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汉代的丧葬制度以及工艺制作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满城汉墓发掘后,考古研究人员出版了《满城汉墓发掘报告》艺术,向公众披露了该墓的发掘过程以及出土文物等,展示了墓中丰富的文化遗存。鉴于其重要价值,满城汉墓在发掘后已原地封存,并禁止开山采石。1988年,满城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关于刘胜
据《史记》、《汉书》记载﹐刘胜是西汉皇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景帝元三年即公元前154年,刘胜被封为中山王,在位42年﹐于武帝元四年(公元前113年)去世,是中山国六代王中的第一代王。位于河北满城县西南的陵山就是刘胜家族的墓区﹐这里除刘胜夫妇墓外﹐还有18座陪葬墓﹐皆分布于陵山南坡。据《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胜“有子百二十余人”﹐这些陪葬墓应是刘胜未能就封的子孙及其家族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