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
9218600000010

第10章 讥讽篇(3)

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叫总统。以前人们称惯了皇上,现在改叫总统,觉得挺新鲜。文学家王闿运曾作过一副对联: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对联嵌进了“民国总统”四个字,本是游戏之作,并没有更多的意义。但是,后来的北洋政府各派军阀钩心斗角,争权夺利,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几个总统走马换将,曹锟又收买国会、贿选总统,爆出一大堆丑闻,于是,有人在王闿运那副对联后面又加了几个字,将对联改为: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把联中所嵌的字挑出来,就变成了“民国总统不是东西”,极具讽刺意义。

袁世凯做“皇帝”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挂了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联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和“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在这里用以讽刺窃国贼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想做皇帝,于是找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人组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上联便是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此“六君子”开始。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和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其中,有一个叫汤芗铭的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皇帝没当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胡军门不忘旧对

雪压竹枝头扫地只因腹内空虚

风吹柳叶背朝天足见眼前轻薄

清朝有位姓胡的文人,在落魄之年,给人当私塾教师。主人总看他不顺心,想辞掉他。有一日,天降大雪,主人大宴宾朋。来赴宴的都是本地名流。胡先生也被破例邀请来参加宴会。席间,雪越下越大,窗外的竹子都被雪压弯,头垂到地。主人对胡先生说:“有个对子,你能对上呢,这塾师的位子还是你的;否则,恐怕我要另请高明了。”说完,出了一对:

雪压竹枝头扫地只因腹内空虚

胡先生知道,这是主人逐客的办法,并让自己当众出丑,十分气愤。人到情急之时,常常文思阻塞。胡先生一时想不到好对,又愧又愤,只好离开此地了。几年后,胡先生飞黄腾达,官至军门。忽然有一天,胡军门手下的人找到当年下逐客令的主人。虽说是“大人有请”,故主人的心却也乱跳不止,不知是福是祸。

一见面,胡公说:“您的那副对子,我一直没忘。”故主人吓得一哆嗦,赶忙下跪:“小的不该如此,请大人恕罪。”胡公说:“请起,请起。出对以判赏罚,何罪之有?只是这对子出得太好了,害得我想了好几年。昨日春游,见柳枝为风所动,飘飘忽忽,猛然悟出对句,今日特向故主人交卷。”说完,取出一纸,上面写着:

风吹柳叶背朝天足见眼前轻薄

这位故主人连“好”字都没敢说,羞愧无言,连忙叩谢而去了。

秀才改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联活酒馆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据说,过去某地有家酒馆,因经营不善,行将倒闭,全家人为此发愁。酒馆主人正要摘下酒馆招牌时,一位诗人上前打听为啥摘掉招牌。酒家说明缘由,诗人笑着说:“我能叫你的酒馆兴旺起来!”酒家说:“别开玩笑,你有啥办法?”诗人叫酒家拿来笔墨和红纸,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大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接着又在横批上写了:东兴酒馆。过往行人见此显眼的对联都停步深思。这副对联恰好道出了当时的局面:官商勾结、官官相护,老百姓受地方恶势力的欺压无处诉冤,有些人就只好借酒浇愁。因此,这家酒馆顿时酒客盈门,兴隆起来。

牧童联讽秀才

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

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

春天到了,几个秀才一同出去郊游。他们来到村口的一条土路上,见路面上到处都是鸡、狗的足迹,有个秀才便随口吟出:

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

一时间把同伴给难住了,个个冥思苦想,仍旧对不出来。正巧被路边一个牧童听见了,牧童觉得十分好笑,大声说道:“这有什么难对的,现成的就有一个。”几个秀才看着这个牧童,怪声怪气地笑了起来,讥笑道:“哟,你个放牛娃,对对看。”牧童顺手指指路上的羊屎马粪,大声对道:

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

大家一看,那羊屎真像是松子,马粪也像是核桃,便不再作声。殊不知,牧童是在借机讽刺他们呢。田登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州官叫田登。田州官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他还有个毛病,特别恨别人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认为这是“犯上”,对自己不尊敬。他叫田登,不单“登”字儿不许说,就连那些跟“登”一个音儿的字儿,像什么“噔”、“灯”也不许人家说。要是手下人没留神,说出了“dēng”这个音儿,田登二话不说,马上叫人拉下去,狠狠地打一顿屁股。这么着,手下人没一个敢说“dēng”这个音儿的。这倒成了田州官的一条法律了!

这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风俗,家家户户都要点花灯,预示今年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年头。田登让人在城里贴出了告示,上面写着:“今天是元宵节,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城里怎么能“放火”三日呐?原来,本来应该写“放灯三日”的,可这“灯”不是跟“登”同音吗,一想到田州官的板子,谁还敢写“放灯”呀?这么着,满城的告示上,都写成了“放火三日”。老百姓一看,又是气又是笑。过个灯节,连个“灯”字都不准提,这叫什么世道!

有人就借这个事儿,干脆编了一副对联:

只准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这两句,后来成了一个成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已经有几百年了。人们常拿这两句话来形容那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坏官儿。

何必问老子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从前,有个很狂傲的秀才,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摆学问,常常到处找人比试才学。

这天,他来到一所学堂前,想和学馆里的老师比试比试才学。他走了进去,看见一群学童在玩游戏,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一时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秀才一见,可得意了。当秀才正得意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走到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学童的哄笑声中迅速地溜了。

爹娘成对

天增日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相传,在洛阳城内住着一位吝啬的老财主,他没读过几天书,却又喜欢附庸风雅,常常以文人自居。

这年,正逢他老母亲六十大寿。寿辰那天,他为母亲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他舍不得花钱请人写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口,只叫账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联写出来贴在门上。

账房先生正写时,老财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亲祝寿,应该写得具体点才好,于是让账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娘增寿

老财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想了一下,又叫账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账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说:“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财主听了不以为然,还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娘不正好嘛!”村童妙讽“周不行”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橘子洲又称水陆州,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橘子洲头有个天心阁,是游览胜地。

相传古时候有个姓周的大官,自以为文武双全,自负得不得了。有一天,他带了一班随从来天心阁游玩,抬头看见几只鸽子在上面跳跃啄食。低头一想,正好炫耀一下自己射箭的本领。

随着一声弓响,羽箭飞了,鸽子倒还在那里站着。周大人一看,自己出了丑,很恼火。有个手下很会拍马屁,说:“大人真是好箭法!只是此处太吵闹了,所以没射中鸽子。不如大人咏诗作联让我们见识见识吧!”

周大人一听,这下属说得有理,就顺势下了台阶,并说,要是谁答出了下句,便赏银十两。随从中立刻发出一片欢呼声。周大人以鸽子为题出道: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旁边的人都说答不出来,就算有能答出来的也不敢答。

这时,正好来了一个送茶的村童,他刚好上了几年学,也会对句。他说,我能对上: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大家一听,齐声叫妙,周大人只好把十两银子赏给了村童。

在回去的路上,周大人细细一琢磨,如梦初醒,急忙下令把那个对自己不恭的村童抓回来,可哪里还见得着村童的踪迹?

张弓无颜因李木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从前有个善于张弓善箭的人,名叫张弓,人称“张弓手”。他虽然射得一手好箭,但却喜欢自吹自擂。

一日,他在野外练习箭法,旁边有不少人围观,见他百发百中,纷纷为他叫好。张弓更加得意忘形,于是他放下弓箭,要来纸笔,挥毫写了一副对联: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张弓写完后,众人凑上前一看,看不大懂。正在议论之时,有一个路经此地卖弓的人也挤进来看热闹。他看了上联后,微微一笑,随即拿出自己的弓,请张弓试一试。

张弓大模大样地走过来,道:“不费吹灰之力。”可说来也奇怪,他一连试了几张弓,虽然使尽了平生之力,憋得脸红脖子粗,却没有拉开一张。

这时,卖弓的人上前问:“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木料做的吗?”张弓摇摇头,答曰:“不知。”卖弓人说:“我这弓都是用李木做的。”张弓惊讶地问:“李木并非良材,怎能做出如此之硬的好弓?”卖弓人笑道:“这就要看木匠的本事了。”接着,木匠走到桌案前,拿起笔,在张弓的上联下边写出了下联: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众人看了这副对联,仍感不解,要木匠解释。木匠于是说:“他姓‘弓长张’,我姓‘木子李’;他叫‘张弓’,我叫‘李木’;人称他‘张弓手’,唤我‘李木匠’;他善‘张弓射箭’,我却善用‘李木雕弓’;他射箭‘箭箭皆中’,可惜拉我的弓却‘弓弓难开’。”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张弓羞愧得无地自容,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此再不敢在人前夸耀自己。

酸秀才路边出丑

大箩是箩小箩也是箩

小箩装进大箩两箩合一箩

棺材是材秀才也是才

秀才装进棺材两才合一材

有一秀才,平日里自视甚高,走起路来都是眼睛朝天。有一日他到外边游玩,黄昏时遇见一个农夫卖菜归来。农夫肩挑竹箩,一口大一口小。秀才见了,不禁引起文思,随口吟道:

大箩是箩小箩也是箩

小箩装进大箩两箩合一箩

秀才吟罢,觉得甚妙,便又高声反复吟诵。农夫见他那副酸溜溜的样子十分厌恶,刚巧路上又过来几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农夫灵机一动,也对着秀才高声吟道:

棺材是材秀才也是才

秀才装进棺材两才合一材

秀才听毕,满脸通红,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学生讽对先生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古时候,读书人都喜欢吟诗作对。在学堂,私塾先生出上联,学童对下联。

有一日,私塾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先生说完便让学童对,见学童们想了半天没有一个人能对出联来,便骂了一句:“你们这些笨蛋,看哪个能先答出来。”

有一个学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学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火冒三丈,跌坐在椅子上,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