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与野生动物共舞
9217500000009

第9章 哭泣的生灵(1)

人口爆炸使地球可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僧多粥少”迫使人们加快对自然界的掠夺,甚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结果大量土地被开垦,森林被砍伐,生物被捕杀,水源日益紧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球,已经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一场非典,给喜食野味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其实,滥捕、滥杀、倒买倒卖野生动物,甚至宰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然而,人的好奇与贪婪总是没有止境,而科学的进步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又为这种心理提供了坚固的物质依靠,于是,野生动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你是否能听到那些生命的哀鸣?

哭泣的藏羚羊

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

藏羚羊历经数百万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出来的杰出代表。许多动物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20~30千米,使猛兽望尘莫及。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它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根据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然而利用藏羚羊的优良品质做基因转移,将会使许多牲畜得到改良。

哭泣的生灵成年雄性藏羚羊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他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羊,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可是突然有一天,刺耳的枪声划破了藏羚羊家园的宁静,厄运降临到它们头上,仅仅是因为它们身上轻软细密的绒毛,可以用来制造一种叫做“沙图什”的披肩。 无数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沙图什”是波斯语,意为“羊毛之王”,喻义是王者使用的毛织品,又译为“皇帝披肩”。又因该织品极柔软,很容易地能从戒指中穿过,所以又称“戒指披肩”。几个世纪以来,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有把 “沙图什”作为上等装饰品和收藏品的传统。后来该饰物流传到欧美,同样受欧美上流社会的青睐。近年来,“沙图什”披肩逐渐成为欧美市场的时尚,有钱人以拥有一条“沙图什”为荣。“沙图什”往往成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最高售价可达4万美元一条,比相同重量的黄金还贵。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使长期以来以手工编织为主的“沙图什”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升级到了机器生产,生产规模变大,对原料的需求也大增,于是威胁藏羚羊的“黑手”就从国际上伸到了中国藏北高原。市场需求的增加使羊绒价格急剧上升,1996年每千克生绒价格曾达到1715美元/千克,当时在拉萨一张羊皮的价格在300~400元不等。暴利的驱使使藏羚羊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遭遇疯狂盗猎,大批武装盗猎分子进入藏北高原藏羚羊地栖息地,猎杀藏羚羊,取皮弃尸,再将羊皮运至拉萨取绒,生绒再经尼泊尔走私至克什米尔制作披肩,再经印度贩卖到欧美各地,藏羚羊的悲剧开始了。

而长期以来“沙图什”的血腥本质国际上很多人并不清楚,因为制造和销售商们早已为藏羚羊绒的来历编造好一个动人的谎言:说这种极柔软近似鹅绒般的原材料,都是克什米尔本地人爬到高山上,花费很长时间把藏羚羊换季褪毛后散落在岩石和灌丛中的毛,一点点收集起来的。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这个谎言深信不疑。

因为冬季藏羚羊的羊绒较厚,使得冬季通常是盗猎活动最猖獗的季节,但是,随着藏羚羊数量的急剧减少,冬季藏羚羊分布又相对分散,给偷猎者带来了困难,于是盗猎分子又将目光转移到产羔地,因为夏季藏羚羊产羔时有集群迁徙到统一地点的习性,怀胎母羊奔跑慢,盗猎者容易得手,屠杀集群产羔的母羊,给藏羚羊种群的繁衍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1998年6月,阿尔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香港探险学会联合组织了对保护区西部藏羚羊产羔地的首次考察。在考察队就要到达目的地时,眼前的一幕令所有的人惊呆了。沿路天上飞满了秃鹫和乌鸦,地上横着一堆堆被扒了皮的藏羚羊尸体,尸体旁还卧着失去母亲而饿死去的小羊。在被猎杀的86具藏羚羊中,约1/3是即将分娩的母羊,一尸两命。这是自保护区建立以来,第一次在产羔区发现的偷猎行为。

1999年6月,保护区管理处再次与香港探险学会联合组织了对去年同一区域的考察与武装巡护。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所有队员心里都在默默祈祷着不要再看到去年那悲惨的一幕,可不幸的是,他们还是晚来了一步,等待他们的是更为惨烈的情景。最先发现的一处现场,横尸着7只藏羚羊,已剥了皮,在尸体堆的四周散落着弹壳和丢弃的小口径子弹盒,考察队员们顺着车辙一路追赶,不久就又发现了另一处现场,这里有71具藏羚羊的尸体。

被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第二天,他们抓获了两名盗猎分子,并缴获了47张羊皮,还发现了未来得及剥皮的15具藏羚羊尸体。

在短短的两天里,在不到30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共发现了26处盗猎现场,991具藏羚羊尸体,检查发现,29%的藏羚羊都已经怀胎,1200多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罪恶的子弹终结了。面对这样的场景,考察队员们心情沉重,为藏羚羊感到悲哀,为一些人的恶行感到羞耻,那血造的披肩会是美丽的吗?

近十年来藏羚羊以平均每年2万只数量锐减,仅阿尔金山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就从1989年的96万~104万只锐减到1998年的6700~13800只,藏羚羊的命运危在旦夕。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盗猎的打击力度。在保护藏羚羊的行动中,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为了保护藏羚羊,1994年1月18日,青海省治多县委西部工委第一任书记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太阳湖畔遭到盗猎分子围攻,中弹牺牲。在他的英勇事迹感召下,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成立了,这就是著名的野牦牛队,野牦牛队多次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追捕打击盗猎分子,所到之处令盗猎分子闻风丧胆,成为中国保护藏羚羊的一面旗帜。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中国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00余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17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余千克、各种枪支300余支、子弹15万发、各种车辆153辆,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击毙盗猎分子3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反盗猎斗争,可可西里远离了枪声,保护区内呈现出安宁祥和的景象。

另一方面,从1998年开始,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开始关注藏羚羊的保护,他们不仅资助国内的反盗猎行动,而且在国际上大力宣传劝导消费者不要使用“沙图什”。 在真相面前,以前被视为时尚的沙图什在人们的眼里开始变了颜色,在国际上流社会产生了抵制购买沙图什的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沙图什贸易。藏羚羊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藏羚羊分布区反盗猎工作力度的加大,武装盗猎藏羚羊案明显减少。如今,在可可西里,虽然没有了枪声,然而藏羚羊及其生存环境却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态威胁。

随着保护区放牧区域不断扩大,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及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保护区已不是真正的“无人区”。可可西里保护区周边地区的400多名牧民陆续进入保护区腹地放牧,多达3万头的家养牛、羊占据了藏羚羊的一些栖息场所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同时家养的牛、羊在保护区与野牦牛、藏羚羊可能会产生交配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造成高原野生动物物种发生变化。

保护藏羚羊近两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自驾车旅游热,穿过可可西里保护区的青藏公路成为迁徙藏羚羊的最大“杀手”,一些过往司机经过保护区时不减速,结果令过道藏羚羊遭遇车轮之祸。从去年以来,非法闯入保护区滥采沙金的活动有抬头趋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带来破坏。

保护藏羚羊的意义和影响绝不亚于保护国宝大熊猫。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切望避免,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知识点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地区)”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不同的地理概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只是“可可西里(地区)”的一部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包括西藏北部被称为“羌塘草原”的部分、青海昆仑山以南地区和新疆的同西藏、青海毗邻的地区。国家在划分自然保护区时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根据行政区划,以省界为界分为了“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新疆北昆仑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青藏公路为界,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西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痛苦的黑熊

熊在世界上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动物,用过去的一句话来说,它“浑身是宝”。熊掌可做成名贵的菜肴,熊胆可以入药,熊的皮毛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等等。因此,熊长期以来一直是被猎杀的对象。但实行动物保护以后,世界不同地区的熊,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

被猎杀的熊

在阿拉斯加,生活着美国98%的棕熊,约占北美地区棕熊总数的70%。据统计,阿拉斯加的棕熊数量约有3.5万~4.5万只。而在20世纪初,仅美国就有将近10万只棕熊。这里还生活着科迪亚克棕熊,它们是与棕熊不同的另一个亚种。

卡特迈国家公园位于阿拉斯加半岛北部,在其16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约2000只阿拉斯加棕熊,这里是棕熊的保护地。早在1917年,卡特迈地区就禁止猎杀棕熊。但在其他地区,每年春秋两季仍允许以棕熊为对象的狩猎活动,因为这是一项很有利润的产业。当然,猎杀母熊和幼熊是被禁止的,而且有关部门对猎熊活动进行着严格的控制。

每一个喜欢《动物世界》节目的人,都不会忘记在卡特迈国家公园的布鲁克斯瀑布,棕熊捕食鲑鱼的过程。盛夏时节,正是太平洋里的鲑鱼洄游的季节,这些营养丰富的鱼类,在经历了海洋生活之后,沿着祖先走过的路,溯河洄游到棕熊的生活地区,成了棕熊每年一遇的大餐。对棕熊而言,这样一顿美味不仅仅是解决馋嘴问题,重要的是为冬眠储存了必要的能量。

棕熊是熊类家族中的老大哥,它体形硕大,肩高可达1.4米,当它们直立起来时身高可达2.7米。一只成年雄性棕熊的平均体重可达180~500千克,最大的甚至可达800千克,而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只有90千克。棕熊的寿命大约为30年,在4~6岁时性成熟。它的毛长约6厘米,厚厚的皮毛是其应对寒冷的最好武装;其毛色变化很大,从深栗色到泛着金黄栗色都有。

体型硕大的棕熊

如果你认为棕熊身体笨重、行动缓慢,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强劲的肌肉使它奔跑时,能够达到66千米的时速。长达10厘米的爪子,无论是挖掘草根,还是捕获猎物,都能派上大用场。棕熊的嗅觉非常发达,能闻到1.5千米以外的气味,它的鼻腔中嗅觉黏膜的面积是人类的100多倍。敏锐的嗅觉,是棕熊个体间识别和发现敌人的重要保障。“对棕熊来说,每一天都生死攸关”,这是它们生存的法则。

阿拉斯加卡特迈国家公园中的棕熊,能够悠闲地生活着,得益于这里有近百年的保护历史。而保护区之外的地方,棕熊则会遭到季节性的猎杀,但这种猎杀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因此,棕熊在这里既受到有效的保护,又能够被合理地利用。

在白令海的对面的堪察加半岛,曾经生活着熊的另一个亚种——堪察加棕熊,当人们想起要进行保护时,这种熊类已经灭绝。堪察加半岛属于俄罗斯,气候寒冷,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有冰雪覆盖,当地居民以狩猎为生。堪察加棕熊因为皮毛质地上乘,在欧洲市场很受青睐,而且体格壮大,出肉量高,因此成为当地猎人的首选猎物。到20世纪初时,人们发现已经很难再寻觅到棕熊,于是想到应该保护这种重要的资源动物,可为时已晚。1920年之后,没有人再发现过堪察加棕熊。在堪察加半岛,棕熊中的一个亚种就这样消失了。

痛苦有熊胆

中国境内的熊却是另一番遭遇,及其令人痛心甚至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