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飞出地球的战车
9215700000011

第11章 太空中的人造天体——人造卫星(3)

1967年,美国政府宣布解密,许多国家的商船都使用这种卫星来进行导航。但是,“子午仪”导航卫星只能提供经度和纬度,不能定出高度,虽能连续导航,但平均定位间隔时间达 15小时,达不到飞机和导弹的三维空间的定位要求。为此,从1973年起,美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就是全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研制的目的是为美国陆海空三军提供统一的全球性精确、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和速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GPS系统是由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GPS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0000千米,星上装有高精确度的原子钟。地面上有一个主控站和多个监控站,定期地对星座的卫星进行精确的位置和时间测定,并向卫星发出星历信息。用户使用GPS接收机同时接收4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即可确定自身所在的经纬度、高度及精确时间。

中国“北斗1号”卫星GPS系统的军用定位精度小于10米,民用定位精度小于100米。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广泛使用了GPS系统。

俄罗斯也有类似的系统,名叫GLONASS系统。但由于俄经济困难,且卫星寿命短,星座不能保持足够数目,影响了其正常功能。

目前我国所有的“北斗1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英文缩写CNSS。它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C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导航卫星用途十分广泛:在军事领域,除了常规的导航、定位功能以外,GPS系统可以用于导弹的精确制导,可以用于作战单位或士兵的找寻,可以用于武装力量的探测;在民用领域,它的用途更加广泛,包括航天器定位、全球授时、地形测绘、地质勘探、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国界测定、海岛与礁石联测、山体测高、板块和地壳运动测量、交通管制、工程建设等。

GPS系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过去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知识点

经纬度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又称为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人们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一个假设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经线也称子午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比较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

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任何一根纬线都是圆形而且两两平行。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周长乘以纬线的纬度的余弦,所以赤道最长,离赤道越远的纬线,周长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0。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获取军事情报的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袭击并占领了科威特的国土,由此拉开了一场持续半年之久的海湾战争。40多万美国及盟国军队云集海湾,伊拉克的重要机场、武器库、战略设施受到了美国导弹和飞机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美国何以能准确地掌握伊拉克的军事机密呢?其中侦察卫星功不可没。

侦察卫星就是窃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站得高看得远,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空间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情报。侦察设备搜集到的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息,用胶卷、磁带等记录贮存于返回舱内,在地面回收;或通过无线电实时或延时传输到地面接收站,再经光学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等进行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

由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卫星”探测器

发来的照片提供了火星上存在水的新证据。

利用卫星进行侦察有许多好处:由于目前的领空还没有划到空间高度,因此不存在侵犯领空的国际纠纷,大大优于其他侦察手段;人造卫星位于几百千米高的轨道上,视野广阔,一张卫星照片可覆盖几千甚至几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而普通航空照片只有十几平方千米;卫星上装有各种高性能的遥感器,当飞越敌方上空时,可以用各种手段对敌方的军事设施进行侦察,例如,利用摄影的方法可以摄取对方的重要军事目标,不但能看见地表面目标,而且还可以识别伪装,即使隐藏的目标照样可以看见。

第一颗侦察卫星是1959年2月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卫星。此后,侦察卫星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有能力发射这类卫星的国家获取情报的有效工具。侦察卫星成为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侦察卫星根据执行任务和侦察设备的不同,分为照相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

美制“锁眼KH-12”太空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可见光照相机和电视摄像机,对目标实行拍照。为了发现和识别目标,对相机镜头和图像分辨率要求很高。这种卫星一般运行在近地点高度150~28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如果装备上红外相机和多光谱相机,还具有夜间侦察和识别伪装的能力。

照相侦察卫星在发展初期,由于寿命短,所以发射数量多,平均每年达30多颗。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编号为“锁眼”,最先进的当属“锁眼”KH—12号,它的重量高达12吨,其中主要侦察设备是一台大口径照相机。在照相侦察卫星发展过程中,卫星的侦察能力、地面分辨率、在轨寿命不断提高。据称,美国先进的照相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可达12厘米。

苏联的照相侦察卫星大约比美国晚一代,卫星分辨率、寿命等指标均比美国同一代卫星差。

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装有雷达、无线电接收机、红外探测器等侦察设备,监视海上舰船和潜艇的活动。为了对广阔的海洋连续进行监视,卫星轨道一般比较高,为1000千米左右的近圆轨道,并需要由多颗卫星组成海洋监视网。苏联和美国都先后发射了这种卫星。

美国的“海洋1号”卫星能利用其测视雷达全天候地监视海上小型船只,它还能探测出高度不过10厘米的海浪。

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用来侦辨雷达或者其他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特性,窃听遥测和通信等机密信息。太空谍眼:电子侦察卫星这种卫星一般运行在高约500或1000多千米的近圆形轨道上。电子侦察卫星是窃听能手,当它经过别国上空时,星上磁带迅速录下雷达信号、电台信号等,等飞经本国上空时又把这些信号输送到地面站,经地面分析、研究,就能掌握别国地面雷达的位置、特性,破译电台的信号。

美国在早期的“发现者”系列卫星上曾进行过电子侦察的试验,1962年5月发射的“搜索者号”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侦察卫星。

俄罗斯电子侦察卫星

美国现已发展了四代电子侦察卫星,目前使用的第四代卫星主要有“水星”“军号” “顾问”和“命运三女神”。美国现还在使用一种第三代电子侦察卫星,名叫“猎户座”,用于24小时不间断侦察收集亚洲国家的通信信号,以获取政治、军事等信息。其数据比照相侦察的图片潜在价值更高。

在现代战争中,电子侦察卫星的作用是其他武器装备所不可比拟的。比如像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在空袭伊拉克前几个月就开始通过电子侦察卫星搜集掌握了大量的伊军电子情报。利用这些情报在空袭前几十分钟开始对伊展开电子战,使伊大部分雷达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无线电通信全部瘫痪,连巴格达电台的广播也因干扰而无法听清。据报道,萨达姆与前线作战指挥官的通话,甚至战场分队之间的通话,均被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所窃听。可以说,电子侦察卫星已成为获得情报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导弹预警卫星

当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对距离8000~12000千米的目标只要30分钟就能命中。这就要求有一种武器能够在导弹到达目标前就能够侦察到攻击导弹并发出战略预警,及早地使人们进入防空洞或者发射反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拦截撞毁前来袭击的敌方导弹。这项任务现在主要是用“导弹预警卫星”来完成的。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预警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并由几颗卫星组成一个预警网。星上装有红外探测仪,用来探测敌方导弹飞行时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配合电视摄像机及时准确地判断导弹飞行方向,迅速报警,使防空部队及时拦击导弹,城市居民紧急疏散隐蔽。

1958年,美国开始实施代号为“米达斯”计划的导弹预警卫星研制。1966年又重新制订了著名的“647”预警卫星计划(也叫防御支援计划卫星)。美国从1971年实际使用“647”导弹预警卫星以来,已经探测到苏联、法国和中国的1000多次导弹试验。卫星上的探测器在导弹发射90秒钟之内,便能探测到在起飞的导弹,并在3~4分钟内把探测到的各类信息传输到美国夏延山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苏联的导弹预警卫星是在1967年发射的。它既能够“看”到美国中西部的戴维斯—蒙森、小石城的“大力神”导弹发射基地和马姆斯特罗姆、沃化的“民兵式导弹”发射基地,又能随时与苏联保持通信联系。用这种大椭圆轨道的预警卫星每天可以进行14小时的监视,因此,只要同时使用2~3颗就可以进行全天候的环球监视了。至1982年底,苏联共发射了33颗导弹预警卫星,在太空中与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超级侦察之战。

知识点

弹道导弹

在本书中,我们多次提到了弹道导弹。什么弹道导弹呢?所谓的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这种导弹的整个弹道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弹道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轨迹;被动段弹道是导弹从火箭发动机关机点到弹头爆炸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倾角作惯性飞行的轨迹。

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发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导弹,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