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知识图书馆:能源新希望-氢能
9215200000005

第5章 谁发现了氢

谈到氢,我们不禁会问,氢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发现了氢呢?

氢的存在,早在16世纪就有人注意到了,但因当时人们把接触到的各种气体都笼统地称作“空气”,因此,氢气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到18世纪末,已经有很多人做过制取氢气的实验。因此,事实上我们很难说究竟是谁发现了氢,即使公认对氢的发现和研究有过很大贡献的化学家卡文迪许本人也认为氢的发现不只是他一人的功劳。

早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帕拉塞斯就曾描述过铁屑与酸接触时有一种气体产生。他说:“把铁屑投到硫酸里,就会产生气泡,像旋风一样腾空而起。”他还发现,这种气体可以燃烧。然而由于他是一位著名的医生,病人非常多,他也就没有时间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就这样,一个世纪过去了。到了17世纪,比利时著名的医疗化学派学者海尔蒙特发现了氢。那时人们的智慧被一种虚假的理论所蒙蔽,大家认为不管什么气体都不能单独存在,既不能收集,也不能进行测量。这位医生当然也不例外,认为氢气与空气没有什么不同,于是很快就放弃了研究。

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一位化学家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非常喜欢化学实验,有一次实验过程中,他不小心把一个铁片弄掉进了盐酸中,当他正在为自己的粗心而懊恼不已时,却发现盐酸溶液中有很多气泡产生,这种现象一下子吸引了他,刚才的气恼心情也全跑到九霄云外了。他努力地思考着:这种气泡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原本是铁片中的呢,还是存在于盐酸中呢?于是,他又做了几次实验,把一定量的锌和铁投到充足的盐酸和稀硫酸中(每次用的硫酸和盐酸的质量是不同的),结果发现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这说明这种新的气体的产生与所用酸的种类没有关系,与酸的浓度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卡文迪许用排水法收集了新气体,他发现这种气体不能帮助蜡烛的燃烧,也不能帮助动物的呼吸,如果把它和空气混合在一起,一遇到火星就会爆炸。卡文迪许是一位十分认真的化学家,他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这种新气体与普遍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的极限。他在论文中写道:如果这种可燃性气体的含量在9.5%以下或65%以上,点火时虽然会燃烧,但不会发出震耳的爆炸声。

1766年,卡文迪许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名为《人造空气实验》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他讲述了用铁、锌等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易燃空气”(即氢气),并用普利斯特里发明的排水集气法把它收集起来进行研究。

卡文迪许发现,一定量的某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各种酸发生反应,所产生的这种气体的量是固定的,与酸的种类、浓度都无关;他还发现,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会爆炸;又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从而认识到这种气体和其他已知的各种气体都不同。但是,由于他当时非常相信燃素说,按照他的理解,这种气体燃烧起来这么猛烈,一定富含燃素,而按照燃素说,金属也是含燃素的。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而不是来自酸。他设想金属在酸中溶解时,“他们所含的燃素便释放出来,形成了这种可燃空气”。他甚至曾一度设想氢气就是燃素,没想到这种推测很快就得到当时的一些杰出化学家舍勒、基尔万等的赞同。

当时很多信奉燃素学说的学者认为,燃素是有“负重量”的。那时的气球是用猪的膀胱做成的,把氢气充到这种膀胱气球中,气球便会徐徐上升,这种现象曾经被一些燃素学说的信奉者们作为“论证”燃素具有负重量的根据。但卡文迪许究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后来他弄清楚了气球在空气中所受浮力问题,通过精确研究,证明氢气是有重量的,只是比空气轻很多。

他是这样通过实验来检验氢气重量的:先用天平称出金属和装有酸的烧瓶的重量,然后将金属投入酸中,用排水集气法把产生的氢气收集起来,并测出体积。接下来再称量发生反应后烧瓶以及烧瓶内装物的总重量。这样他确定了氢气的相对密度只是空气的9%。可是,那些化学家仍固执己见,不肯轻易放弃旧说,鉴于氢气燃烧后会产生水,于是他们改说氢气是燃素和水的化合物。

卡文迪许已经测出了这种气体的相对密度,接着又发现这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无疑这种气体就是氢气了。卡文迪许的研究已经比较细致,他只需对外界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氢元素并给它起一个名称就行了,真理的大门正准备为他敞开,幸运之神也在向他招手。但是,卡文迪许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承认自己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实在令人惋惜。

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他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并用红热的枪筒分解了水蒸气,才明确提出正确的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从此纠正了两千多年来一直把水当做元素的错误概念。1787年,他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水的生成者”。

知识点

亨利·卡文迪许简介

亨利·卡文迪许,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国尼斯。1742—1748年他在伦敦附近的海克纳学校读书。1749—1753年期间在剑桥彼得豪斯学院求学。在伦敦定居后,卡文迪许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做了大量的电学、化学研究工作。他的实验研究持续达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