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知识图书馆: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
9214700000003

第3章 “食品恐怖”事件回放

1996年英国“疯牛病”:该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症患者与疯牛病有关,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牛肉销量下降了70%。英国先后宰杀约400多万头牛,损失高达30亿英镑。2001年,疯牛病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相继发生,欧盟各国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1999年比利时“二英”污染: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重大污染,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同年,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数百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罐装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四国政府下令将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下架。

2000年初法国“李斯特杆菌”:法国卫生部门在本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李斯特杆菌,这次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导致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新生儿。

2001年9月欧洲“口蹄疫”: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口蹄疫,危机持续了11个月,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

2003年中国“金华火腿”案:浙江金华市的3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火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2004年中国“阜阳奶粉事件”:由于出售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导致被喂食儿童出现夭折或严重营养不良症(俗称“大头娃娃”),该事件使我国启动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工程。

2004年中国“陈化粮事件”:当年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陆续发现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在市场销售,虽然价格比一般大米便宜逾三成,但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

2005年“苏丹红事件”:当年英国食品标准署向消费者发出食用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食品会致癌的警告,随即我国政府展开拉网式普查,发现我国可能含有苏丹红的进口食品或原料多达618种,其中包括部分在我国销售的肯德基、亨氏产品。次年我国市场上又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及辣椒面。

2006年英国巧克力含“沙门氏菌”:世界著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利公司的清洁设备污水污染了巧克力,致使42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中毒,公司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

2008年中国“三鹿奶粉事件”:起因于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骤然增多,后经查实为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之后国内多家奶粉企业均被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爱尔兰生猪受二英污染:该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通报说,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被宰杀的生猪遭到二英污染,所含二英成分是欧盟安全标准上限的80~200倍,一些猪肉可能已出口到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

这里所列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只是近年爆发的此类事件的“冰山一角”,却暴露了现在食品在我们的餐桌上所扮演的尴尬角色。食品的本质是可以食用的安全食物,如果食物连安全性都保障不了,那么营养性等其他因素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了,因此“食品安全”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知识点

泌尿系结石

人体的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的。在这些器官中存在的结石,我们称为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目前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泌尿系结石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

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降低,而战争结束后的这几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这提示其发病率与经济收入、食品消费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泌尿系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