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9208800000003

第3章 珍稀木本植物(3)

形态特征

元宝山冷杉是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8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红褐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黄褐色或淡褐色,无毛;冬芽圆锥形,褐红色,具树脂。叶在小枝下面列呈二列,上面的叶密集,向外向上伸展,中央的叶较短,长1~2.7厘米,宽1.8~2.5毫米,先端钝有凹缺,上面绿色、中脉凹下,下面有两条粉白色气孔带,横切面有两个边生树脂道;幼树的叶长3~3.8厘米,先端通常二裂。球果直立,短圆柱形,长8~9厘米,直径4.5~5厘米,成熟时淡褐黄色;种鳞呈扇状四边形,长约2厘米,宽2.2厘米,鳞背密生灰白色短毛;苞鳞长约种鳞的4/5,微外露,中部较宽,约9毫米,先端有刺尖;种子为倒三角状椭圆形,长约1厘米,种翅倒三角形,淡黑褐色,长约为种子的1倍,宽9~11毫米。

生态特性

元宝山冷杉分布于中亚热带中山上部,生于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产区夏凉冬冷,年平均温12~15℃,极端最低温-12℃,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雾多,湿度大。土壤主要为由花岗岩发育成的酸性黄棕壤,pH值4~5,表土层为枯枝落叶所覆盖的黑色腐殖质土。幼苗耐荫蔽,成长后喜光,耐寒冷。

元宝山冷杉适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土壤主要为由花岗岩发育成的酸性黄棕壤,pH值4.5~5。幼树耐荫蔽,成长后喜光,耐寒冷。生长较慢,一般每隔3~4年结果一次。5月开花,10月果熟。

其主要伴生树种为南方铁杉、南方红豆杉、粗榧、短叶罗汉松包槲柯、水青冈等,林下多生长茂密的长尾筱竹。

百山祖冷杉

物种现状

百山祖冷杉系近年来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由于当地群众有烧垦的习惯,自然植被多被烧毁,分布范围狭窄,加以本种开花结实的周期长,天然更新能力弱,仅见于浙江南部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现仅存5株,1988年被世界受威胁植物委员会评为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长不良。

形态特征

百山祖冷杉为常绿乔木,具平展、轮生的枝条,高17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黄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对生,1年生枝,淡黄色或灰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毛;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淡黄褐色,宿存。叶呈螺旋状排列,在小枝上面辐射伸展或不规则两列,中央的叶较短,小枝下面的叶呈梳状,线形,长1~4.2厘米,宽2.5~3.5毫米,百山祖冷杉先端有凹下,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树脂道2个,边生或近边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去年生枝叶腋;雄球花下垂;雌球花下垂;雌球花直立,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球鳞与苞鳞,苞鳞大,每一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珠。球果直立,圆柱形,有短梗,长7~12厘米,直径3.5~4厘米,成熟时淡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呈扇状四边形,长1.8~2.5厘米,宽2.5~3厘米;苞鳞窄,长1.6~2.3厘米,中部收缩,上部圆,宽7~8毫米,先端露出,反曲,具突起的短刺状;成熟后种鳞、苞鳞从宿存的中轴上脱落;种子倒三角形,长约1厘米,具宽阔的膜质种翅,种翅为倒三角形,长1.6~2.2厘米,宽9~12毫米。

生态和特性

百山祖冷杉幼树极耐阴百山祖冷杉产地位于东部亚热带高山地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湿度大、降水多、云雾重。年平均温8~9℃,极端最低-15℃;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相对湿度92%。成土母质多为凝灰岩、流纹岩之风化物,土壤为黄棕壤,呈酸性,pH值4.5,有机质含量3.5%。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伴生植物主要有亮叶水青冈,林下木为百山祖玉山竹和华赤竹。本种幼树极耐阴,但生长不良,大树枝条常向光面屈曲。结实周期4~5年,多数种子发育不良,5月开花,11月球果成熟。

台湾穗花杉

台湾穗花杉是红豆杉科,分布于台湾,现在是台湾特有的稀有珍贵植物。

形态特征

台湾穗花杉是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胸径30厘米,叶呈镰刀状,长5~8.5厘米,表面深绿色且具光泽,里面具二道白色气孔带。叶缘反卷雌雄异株,台湾穗花杉是台湾稀有珍贵植物雄花序穗状,3~5穗生长于小枝顶端,雌花单生于叶腋,一芽4~6朵。种实核果状、腋生、长柄、椭圆形、暗紫色为古老的残遗植物。

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南部中央山脉海拔700~1300米间天然阔叶林。如姑子仑山、南大武山、大汉山、浸水营、茶茶牙赖山、草埔、里龙山,在岭线两侧呈带状不连续分布。与穗花杉的区别在于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3倍,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雄球花穗长不及5厘米。

知识点

体积最大的树

地球上的植物,有的个体非常微小,有的个体却很庞大。像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巨杉,长得又高又胖,是树木中的“巨人”,所以又名世界爷。

这种树平均高度在100米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棵有142米,直径有12米,树干周长为37米,需要二十来个成年人才能抱住它。它几乎上下一样粗,它已经活了3500年以上了。人们从树干下剖开一个洞,可以通过汽车,或者让四个骑马的人并排走过。即使把树锯倒以后,人们也要用长梯子才能爬到树干上去。它的树桩,大得可以做个小型舞台。

杏仁桉虽然比巨杉高,但它是个瘦高个,论体积它没有巨杉那样大,所以巨杉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巨杉的经济价值也较大,是枕木、电线杆和建筑上的良好材料。此外,巨杉的木材不易着火,有防火的作用。

云南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中文科名是红豆杉科。分布于云南(文山州)、贵州(兴义),现在是濒危种。云南穗花衫过去仅产于云南东南部,最近在毗邻的贵州西南部兴义也已发现。由于森林采伐过度,致使生于林下而有限的云南穗花衫明显减少,有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云南穗花杉为常绿小乔木,高5~12米;小枝对生,微具棱脊,淡黄褐色。叶交互对生,二列,革质,线形或披针状线形,通常较直,长3.5~10厘米,宽8~15毫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边缘微反曲,下面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通常较绿色边带宽2~3倍的淡褐色或淡黄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对生,排成穗状,通常4~6穗生于小枝顶端,长10~15厘米,雄蕊有4~8个辐射排列的花药;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或苞腋,下垂。种子椭圆形,长2.2~3厘米,直径约1.4厘米,成熟时假种皮红紫色,基部有宿存苞片;种梗上部扁四棱形,下端扁平,长约1.5厘米。

生长特性

零星分布于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区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雾多,湿度大。土壤为棕色石灰岩土,排水良好。云南穗花衫喜阴湿环境,为森林中、下层成分。4月开花,第二年4~5月种子成熟。

水松

生存现状

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我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因主产区地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闽江下游,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长。

目前,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岭下乡上楼村附近的一片高山湿地之中,系目前世界惟一成林成片的水松72株,株株枝干挺拔,胸径在60~80厘米,水松是冰川世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前往考察,将水松林誉为“植物活化石群”,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成片水松林。

形态特征

水松为半常绿性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12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条片。内皮淡红褐色;枝稀疏,平展,上部枝斜伸。叶延下生长,鳞形、线状钻形及线形,常二者生于同一枝上;在宿存枝上的叶甚小,鳞形,长2~3毫米,螺旋状排列,紧贴或先端稍分离;在脱落枝上的叶较长,长9~20(~30)毫米,线状钻形或线形,开展或斜展成二列或三列,有棱或两侧扁平。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雄球花有15~20枚螺旋状排列的雄蕊,雄蕊通常有5~7花药;雌球花卵球形,有15~20枚具2胚珠的珠鳞,托以较大的苞鳞。球果倒卵圆形,长2~2.5厘米,直径1.3~1.5厘米,直立;种鳞木质,与苞鳞近结合而生,扁平,倒卵形,背面接近上部边缘有6~9个微反曲的三角状尖齿,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头;种子下部有膜质长翅。

生长特性

水松林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东部和北热带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水松耐水湿,为阳性树种,除盐碱地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幼苗时期主根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发达,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状呼吸根。种子在天然状态下不易萌发。幼苗或幼树期间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湿润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红桧

形态特征

阿里山的红桧树为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7米,地上直径达6.5米;树皮淡红褐色,条片状纵裂;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叶交互对生,长1~2毫米,先端锐尖;中央一对紧贴,外露部分近菱形,有1个腺点,先端锐尖;侧面的一对船形,折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和下部,背面具纵脊,小枝上面的叶绿色,微有光泽,下面的叶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侧枝顶端;雄球花卵圆形或长圆形,雄蕊6~8,交互对生,花药3~5;雌球花具5~7对珠鳞。球果当年成熟,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6~9毫米;种鳞交互对生,木质,盾形,顶部具少数沟纹,中央稍凹,有尖头;种子扁,成熟时红褐色,微有光泽,两侧具窄翅,长约2毫米。

地理分布

红桧为我国台湾省特有树种,分布于我国台湾省中央山脉,北插天山、三星山、太平山、八仙山、大雪山、小雪山、红桧枝叶鞍马山、鹿场大山、香杉山、蒲罗山、望多山、郡坑山、峦大山、阿里山、太鲁阁山、云雾山、安东军山、关门山、林田山等地海拔1050~2400米的针叶林内。气候温和、湿润,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宝岛台湾地处温带热带之间,四季如春,雨水充沛,为各种各样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息之地。

生长习性

阿里山的红桧主要分布于针叶林内。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分布区年平均温10.6℃,1月平均温5.8℃,7月平均温14.1℃,年降水量4165毫米,相对湿度85%。土壤为发育良好的灰棕壤或灰壤,成土母质为灰色砂岩,土壤中盐基的生物循环较强,表土疏松,团粒结构,酸性反应,pH值5.5~6。红桧一般多在10~20度的东南坡,风力微弱地带,或受山岭包围的溪谷。常与台湾扁柏混生,或形成纯林。为喜阳树种,根系发达,天然更新良好,幼树需要一定的光度,生长较快。

长白松

长白松又名“美人松”,是松属,松科,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

现在渐危种。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由于未严加保护,在二道白河沿岸散生的小片纯林,逐年遭到破坏,分布区日益缩小。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黄色到金黄色,裂成薄鳞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红褐色;一年生枝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无毛,3年生枝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长4~9厘米,宽1~1.2(~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树脂道4~8个,边生,稀1~2个中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球果锥状卵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鳞盾多少隆起,鳞脐突起,具短刺;种子呈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种翅有关节,长1.5~2厘米。

地理分布

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生态特性

长白松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温4.4℃,1月份平均温-15~-18℃,7月份平均温20~22℃以上,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0℃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90~100天。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粉末含量大,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