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1739)
俄国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取胜后,于1735年向土耳其宣战,目的是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4万人攻占彼列科普,然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由于瘟疫流行,粮秣和饮水不足,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俄军拉西将军指挥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中击溃了克里木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克奥恰科夫。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战屡败。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中击溃土军。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并入俄国。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
1767年,俄国以保护东正教徒为由派兵入侵波兰。1768年9月25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军兵分两路发动进攻:西路为主攻方向,约8万人,由鲁缅采夫指挥渡过德涅斯特河向多瑙河沿岸推进,至1771年底控制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东路4.8万人由多尔戈鲁基指挥,从亚速进军克里木,至1771年6月占领整个克里木半岛。为配合陆军行动,俄波罗的海舰队经英吉利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于1770年7月在切什梅海战中击败土军舰队,控制爱琴海。1772年,土方求和,因俄方条件苛刻未能达成协议。1773年4月,俄军在巴尔干战场发动攻势,强渡多瑙河,突袭图尔图凯。1774年,俄国为尽早结束战争再度加强攻势,其先头部队越过巴尔干山脉,威胁土首都伊斯坦布尔。7月,双方签订《小凯纳尔贾和约》,土耳其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俄国取得第聂伯河、布格河之间地区以及黑海自由航行权。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1792)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1787年8月,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战列舰19艘、巡航舰16艘、轻巡航炮舰5艘,对俄开战。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陆,但被俄军击溃。10月12日,土耳其登陆兵5 000人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陆,但遭到苏沃洛夫军的急剧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奥地利加入俄国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率军2.6万人开赴摩尔达维亚作战。俄军围攻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1789年,乌克兰集团军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等要塞展开了争夺战。8月1日,苏沃洛夫将军指挥的5 000俄军和一个奥地利军1.2万人,由科布尔格斯基亲王指挥,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帕夏的一个军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2.5万人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勒姆尼克河畔一战,击溃了土耳其宰相优素福的10万大军。1790年,土耳其统帅部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黑海高加索沿岸,令巴塔尔帕夏率部4万人开往阿纳帕要塞地区攻取库班,并准备在克里木登陆。俄军黑海舰队在海军少将乌沙科夫指挥下,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坚德拉岛海域的海战中接连实施突击,击败了土耳其舰队。9月8~9日,坚德拉岛一战,俄国舰队再次获胜。南方集团军在舰队的协助下占领了基利亚、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诸要塞。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致使俄国的处境恶化。尽管如此,俄国仍向多瑙河发动了进攻。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所部以强大攻势一举攻克土耳其坚固设防的伊兹梅尔要塞。1791年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1.3万人。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7月3日,古多维奇将军所部在西高加索攻克阿纳帕。8月11日,乌沙科夫在卡利亚克里亚角击溃土耳其舰队取得胜利。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1812)
土耳其撕毁了1805年签订的关于俄国船只自由通过海峡的条约,并擅自更换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公国大公。对此,俄国政府于1806年11月派米赫尔松将军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4万人及150门火炮进驻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多瑙河哥萨克军转到了俄国方面。12月30日,英国站到了俄国一边,其舰队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自1807年2月,谢尼亚文海军中将指挥的俄国分舰队,以捷涅多斯岛为基地,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并在达达尼尔海战和阿索斯海战中战胜了土耳其舰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解体后,1807年8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又战火重燃。在高加索战区,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军和格鲁吉亚民军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和苏呼米卡列,并攻占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相继夺取了伊萨克恰、图尔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拉伊洛夫等要塞。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拉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日巴蒂纳战役中,俄击溃了土军10万人。9月,鲁什丘克要塞和久尔久要塞的守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占洛维奇,但未能久留。1811年1月28日再次攻克该城。1811年初,由于俄国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多瑙河集团军部分调往西部边境。7月4日鲁什丘克战役中和12月5日斯洛博齐亚战役中俄军大破土军,迫使其投降,打赢了这场战争。1812年5月,双方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俄国取得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1829)
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后,土耳其陷入政治危机。1827年,俄、英、法联合舰队为保卫希腊自治权而在纳瓦里诺海战中击败土埃联合舰队之后,土耳其便撕毁了俄土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于1827年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1828年4月26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俄国将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集团军9.5万人调到多瑙河战区,迎战侯赛因帕夏的15万军队,将帕斯克维奇将军的军2.5万人,调到高加索战区迎战5万土耳其军。维特根施泰因集团军于5月7日越过国境,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多瑙河各公国,强渡了多瑙河。10月11日,俄军从陆上和海上发起联合攻击,攻下瓦尔纳。帕斯克维奇军越过国境之后,于7月5日攻占卡尔斯要塞。7至8月间,高加索军各部队在地方民军的支援下占领了阿尔达甘、阿哈尔齐赫、波季和巴亚泽特诸要塞。1829年6月11日,季比奇将军指挥的俄军1.8万人在库列夫恰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兵力比自己多1倍的土耳其军,并于6月30日占领锡利斯特拉。7月,季比奇率部1.7万人越过巴尔干地区,向阿德里安堡挺进。8月20日,该城守军投降。俄军继续向南发起进攻,伊斯坦布尔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军于7月9日攻占埃尔祖鲁姆,前出到特拉布宗。俄军在两战区获胜,主力逼近伊斯坦布尔,舰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这些情况迫使土耳其政府于9月签订了《阿德里安堡和约》。土耳其承认多瑙河口和黑海东岸广大地区归属俄国,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俄国商船开放,多瑙河两公国自治并受俄国保护。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1856)
1853年,俄国为争夺“圣地”巴勒斯坦管辖权,于7月出兵占领了土耳其罗马尼亚公国。土耳其在英法的支持下于10月16日对俄宣战。11月30日,纳希莫夫海军中将指挥的俄国分舰队,在锡诺普湾进行的海战中歼灭了土耳其分舰队。1854年1月,英法联军舰队驶入黑海。3月27日,英法两国向俄国宣战。1855年1月26日,撒丁王国也介入了战争。战争主要在巴尔干、高加索和克里木三个地区进行。
在巴尔干地区,1853年11月到1854年1月,奥美尔帕夏指挥的14万土军同戈尔恰科夫率领的8万俄军,先后在奥尔泰尼察和切塔泰地区交锋,俄军均遭失利。1854年3月,俄军越过多瑙河,突破土军防线,占领了伊萨克恰和图尔恰,但在5月对锡利斯特拉要塞的围攻战中,严重受挫。6月,俄军迫于普、奥的压力,撤回到比萨拉比亚。
在高加索地区,双方于1853年11月开战,前期投入兵力不多,规模较小,俄军曾先后在阿哈尔齐赫和巴什卡德克拉尔附近击败土军的进攻。1855年春,穆拉维约夫率领4万俄军围攻卡尔斯城,并于11月28日攻克,但未能挽回俄国的整个战局。
在克里木地区,1854年9月14到18日,英法联军6.2万人,由联军总司令、英军少将拉格伦和法军元帅圣阿尔诺率领,在克里木半岛西岸叶夫帕托里亚登陆,企图南下攻取塞瓦斯托波尔。由缅希科夫将军率领的3.4万俄军立即迎战联军,先后在阿利马河、巴拉克拉克、因克尔曼和乔尔纳亚河等地,与联军展开激烈战斗。联军在战领因克尔曼、巴拉克拉克和卡梅什港等外围据点后,自1854年10月17日起,展开了对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的长期围攻战。俄国陆海军在城防司令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指挥下困守了11个月。1855年9月,该要塞最终被联军所陷,俄城防司令和联军总司令均重伤而亡,从而决定了整个战局。1856年3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重新划分了欧洲列强在中近东和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和约规定,相互归还所占领的地区,共同保证土耳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黑海中立化;俄国和土耳其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和基地;承认多瑙河在国际监督下的航行自由、并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划归萨尔多瓦。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
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后,逐渐医治克里木战争的创伤,经济、军事实力得到恢复和加强。1877年4月,俄国利用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运动高涨之机对土宣战,出动40多万军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个战场发起进攻。6月,俄军主力强渡多瑙河,经三次交战未能攻克战略要地普列夫纳。9月,俄军改用围困战法,在近4万罗马尼亚军队配合下,至12月迫使被围土军投降。随后,俄军在保加利亚军队支援下冒着严寒越过巴尔干山脉,以迂回包围战法击败土军,1878年1月4日攻占索菲亚,20日攻陷埃迪尔内,随后进逼伊斯坦布尔。由于英国干涉,俄军未能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31日,双方停火,3月3日签订《圣斯特凡诺和约》。俄国建立了受其保护的“大保加利亚国”,并获得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俄国的得手引起欧洲列强不满。同年6至7月,柏林会议对和约作了修改,俄国仅得到克里木战争中失去的南比萨拉比亚以及巴统、卡尔斯等地。
通过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俄土战争,俄国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在连年的征战中,奥斯曼帝国则更加衰败,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