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
9199500000016

第16章 中世纪时期的军事远征(4)

1148年3月,路易七世率法国骑士从海路到达安条克,与先到的德军会合,决定进攻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康拉德和路易为要雪耻前次败绩,一到大马士革就发起总攻。但这时的法德十字军已经为数不多,且战斗力很弱,十字军屡攻不下,伤亡过重。康拉德眼看取胜无望,率残部归国。路易在耶路撒冷逗留1年后,也不得不归国。至此,第3次十字军东征,历时3年,损兵折将,一功未成,彻底失败。

(4)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

第3次十字军东征失败以后,东方穆斯林势力进一步加强。1171年,萨拉丁推翻埃及法蒂玛王朝,自立为苏丹,建立阿尤布王朝。经过近20年的征战,萨拉丁合并了叙利亚、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其势力范围西起的黎波利,东至底格里斯河,南到印度洋,北达亚美尼亚,从而完成了从东西两翼进攻十字军的战略部署。

海丁会战

1187年夏,萨拉丁以耶路撒冷国王居伊破坏休战条约,一再纵使基拉克守将雷纳德抢劫穆斯林商队为由,亲率6万大军从阿勒颇出发,向巴勒斯坦发起进攻。7月1日,萨拉丁包围了太巴列湖西岸重镇太巴列城。居伊闻讯派大军驰援,两军在海丁村附近展开著名的海丁会战。7月3日,居伊十字军进入人烟稀罕的山区,缺少水源。萨拉丁派一支骑兵队阻击敌军的前卫,把十字军围困在山谷中。入夜,萨拉丁在山谷里放火,接着发起总攻,十字军濒于溃灭。雷蒙德突围逃走,而居伊率残部投降。

解放耶路撒冷

海丁会战使耶路撒冷王国受到致命打击,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7月5日,太巴列开城投降。萨拉丁迅速连克沿海诸城市,9月20日兵抵耶路撒冷城下。兵力单薄的守军不堪一击,城破后他们立即投降。10月2日,耶路撒冷城楼上升起了萨拉丁的旗子,被十字军占领87年的耶路撒冷重新回归穆斯林。

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传到西欧,教皇乌尔班三世惊惧而死。为了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罗马教廷派遣一些红衣主教四出游说。1190年3月,德军由赫勒斯滂渡海,进入小亚细亚,德国骑士一到小亚细亚就遭到塞尔柱人的袭击,后来又在通过劳迪克亚时迷了路,损失严重。在通过塞琉西亚附近的山溪时,腓特烈一世不慎落水溺死。于是德国十字军解体,一部分回国,一部分在太子率领下奔赴安条克。不久太子在进攻阿克时战死。德国十字军出师不利,未到达目的地就招致覆灭。

1190年7月,英法十字军两军分别由马赛和热那亚取道海路向东进发。1191年4月初,英法军队登陆叙利亚,与正在进攻阿克城的十字军会合。萨拉丁闻报,挥军驰援,两军展开激战。7月12日,阿克守军被迫投降,十字军将2 700名穆斯林战俘屠杀。不久,法国十字军回国。

英国十字军,继续南进,占领了凯撒里亚、雅法、阿斯克伦等城市,决心进攻耶路撒冷,但此时十字军损失严重。1192年春,十字军和退守到耶路撒冷的萨拉丁再次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不分胜负。1192年9月,双方缔结3年3个月的休战条约。然而英国十字军一去不复返,萨拉丁于翌年3月病故于大马士革。

(5)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

第4次十字军东征失败,使罗马教廷十分不满,因此教廷积极策划组建第5次十字军东征。

1092年10月,法德意十字军于威尼斯出发,扬帆东征。11月11日,到达匈牙利治下的萨拉港,应威尼斯人的要求,十字军攻占了这个商业城市,并无情地对城中的基督教居民进行抢劫和屠杀。

1203年4月,应拜占廷皇太子要求,十字军从萨拉向君士坦丁堡进发,绕过伯罗奔尼撒,穿越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到达君士坦丁堡对岸的卡尔西顿。十字军编成6队,分7批强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直攻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不费力地突破金角湾的铁索,进入君士坦丁堡的防御要地金角湾。陆军在加拉太上陆,从陆海两侧夹攻君士坦丁堡,遭到城内军民据城坚强抵抗。十字军用250台攻城器猛烈攻城,于4月17日占领君士坦丁堡。18日,被废的拜占廷伊萨克二世复位,与皇太子阿列克修斯四世共同执政。但是,复位后的伊萨克父子无力支付十字军的巨额报偿金,他们用没收、强征和举新债等办法筹资,于是激起人民的愤怒。十字军则以抢劫和烧杀进行报复,纵火烧城,大火蔓延8昼夜,烧毁了半个城市。愤怒的人民废黜伊萨克父子,推选大贵族杜卡斯为帝。

1204年4月9日,十字军发起新的进攻。经过与守城士兵激战后,君士坦丁堡再度陷落。十字军入城后大肆烧杀劫掠3昼夜,2万人民在战火中死亡。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后,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按事前的协议,瓜分了拜占廷帝国,并建立了十字军国家,即拉丁帝国。拉丁帝国是西欧教皇封建主联合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内部矛盾重重。1261年,尼西亚王国消灭拉丁帝国,复兴了拜占廷国家。但复国后的拜占廷业已衰弱不堪,所谓帝国有名无实。

(6)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

第5次十字军东征,建立了拉丁帝国,而置圣地耶路撒冷于不顾,教会一再呼吁发动新十字军,但响应者寥寥,为了掀起新的宗教狂热,教会导演了一场悲剧。鼓吹说只有“纯洁无瑕”的儿童,才能获得神佑,凭借奇迹从穆斯林手中解放“圣陵”。1212年,几万儿童十字军被送上东征之途。然而可怜的孩子们大都在途中死于非命,剩下的人被商人卖做奴隶。

后来,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以及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尔德六世和德国南部一些大封建主,为了自身的利益表示愿应召出征。1217年夏,十字军从达尔马提亚港埠斯巴拉托出发。但是,这时叙利亚的基督教徒已不再欢迎十字军。因为他们和穆斯林和平相处,平等交易,战争会破坏他们的商业利益。因此,十字军到达东方后受到冷遇,在阿克毫无意义地过了一年。安德鲁二世知道徒劳无功,率军回国。留下来的十字军准备进攻埃及的商业要塞城市达密伊塔。该城地处险要并坚不可摧,十字军围攻数月,毫无进展,一些十字军感到失望,纷纷回国。后来由于城内发生饥荒,埃及苏丹主动撤出达密伊塔。十字军进城大肆抢劫一番。1221年6月,十字军进攻曼苏拉,时值尼罗河水暴涨,十字军营地为洪水所淹。穆斯林趁机发起反攻,并切断后路,十字军进退维谷。穆斯林军从四面八方进攻,十字军腹背受敌,濒于溃灭。最后被迫接受和议,退出达密伊塔,狼狈逃回欧洲。

(7)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1128年夏,德皇腓特烈二世为夺取耶路撒冷王位继承权,主动率军开始第7次东征。十字军到阿克后,就与埃及苏丹进行谈判。当时埃及苏丹与大马士革总督为争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权进行紧张的斗争,无力对付腓特烈二世的进攻。1229年2月,双方缔结为期10年的条约,规定苏丹将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拿沙勒、提尔、西顿等城市让与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则保证支持苏丹对其敌人的斗争及穆斯林在上述城市的信仰自由。这样,腓特烈二世通过外交手段,一兵不损,顺利地取得了领土要求。

(8)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

1244年,原来居住在里海附近的花剌子模人在蒙古西征的压力下开始西迁,后来击败法兰克人十字军,侵入叙利亚。埃及苏丹乘势攻占耶路撒冷,圣城又回到穆斯林手中。1245年,罗马教廷在里昂召开宗教会议,依教皇英诺森四世的要求,通过了第8次十字军东征的决议。

法王路易九世为巩固法国在地中海的地位,愿意东征。1248年,路易九世率十字军自法国出发,到塞浦路斯岛集中。路易和第6次十字军一样,把埃及作为首攻目标。1249年6月,十字军由热那亚船队送至尼罗河的达密伊塔。由于守军缺乏准备,十字军顺利占领该城。路易九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以为敌人弱不可击,不等主力到达,先头部队就开始进攻曼苏拉城。结果陷入敌军埋伏,几百骑士阵亡,路易九世之弟亚多亚伯爵也在此役中丧生。路易九世率主力部队急忙渡河驰援,在敌前背水地方扎下营寨。埃及人利用有利地形从四面包围敌军,首先在尼罗河上击沉十字军停泊在曼苏拉的船只,切断十字军与其基地达密伊塔的交通,断绝粮食和军需的供应,然后伺机发起总攻。陷于困境的十字军,由于得不到粮食供给,全军命运危在旦夕。路易九世被迫下令撤军,埃及军队乘胜追击,敌人溃不成军,纷纷投降。路易九世退到阿克后,还想重整旗鼓继续战争。他派人回国招集军队,但无人响应。得不到增援的路易,不得不于1254年率领残兵败将回国。

(9)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0)

13世纪后半叶,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十字军殖民势力,日趋消亡,几乎被消灭殆尽。法王路易九世不堪忍受当年失败的耻辱,在巴黎召开贵族会议,决定主动请命再次东征。1270年,他亲率3个王子、6 000骑士和3万步兵,自南法埃格摩特港扬帆东征,直到抵达撒丁岛后,才决定进军北非突尼斯,然后由突尼斯进攻埃及。

但是,当路易在北非登陆后发现,突尼斯总督并不欢迎十字军,并以重兵在首都严阵以待。路易九世愤怒不已,命令军队围城。突尼斯总督与埃及方面取得联系,苏丹培巴尔驰军支援,十字军腹背受攻,损失惨重。同时,十字军为酷暑和瘟疫所困,路易爱子及其本人先后死于瘟疫,十字军几乎溃灭。后来安茹伯爵查理、那瓦尔伯爵提普率军来援,但为时已晚。1270年10月,查理与敌方媾和后,率军回国。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后,十字军殖民地的黎波利、西顿、提尔、雅法等地先后被埃及军队占领,十字军被迫退缩于阿克。1291年,埃及苏丹向阿克发起总攻,经33日的围攻,最后占领阿克。愤怒的苏丹将该城夷为平地,6万基督教徒惨遭杀戮或被卖做奴隶,余者在往船上逃亡时大多落水溺死,生还者寥寥。至此,十字军在东方所建殖民地彻底被消灭,历时将近2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运动最终偃旗息鼓了。

历时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是西欧罗马教廷和一些封建国家以“解放”基督教圣地为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的殖民战争。在9次东征中,数十万十字军自西欧出发,越过海陆数千里,进入异国作战,大小战役为数甚多,胜败参半,对中世纪的欧洲影响深远。就西欧封建统治集团而言,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富庶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耶路撒冷、安条克、的黎波利和埃德萨4个十字军国家。西欧封建统治者通过对东方的殖民和掠夺,大大改善了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于东方各族人民来说,十字军东征无疑是一场浩劫,它洗劫了许多城市和乡村,断送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摧残了当地经济和文化,严重地阻碍了近东各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欧洲人民蒙受重大牺牲,成千上万的人民死于非命。

客观上,十字军东征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征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相继传到西欧,促进了西欧社会文明的发展。

§§§第五节蒙古帝国的西征

自1217 年至1258 年的近半个世纪时间内,蒙古铁骑通过3 次西征,驰骋亚欧,横扫万里,灭亡了许多威名显著的国家,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规模庞大的蒙古帝国。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自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此后展开了一系列向西用兵的军事行动。

(1)第一次西征——征战花剌子模国

花剌子模是当时中亚最强大的国家,与蒙古接壤,在摩诃末即位后,逐渐强盛,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阿富汗等国,达到了全盛时期。其后,由于分封诸子,政出多门,国力渐弱。

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协定,途中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告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欲屠杀之,并侵吞其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进攻金国,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指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将两位副使押送出境。成吉思汗因此谋划征讨花剌子模之事。

元太祖十三年(公元1218年),元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了40万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