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9197700000031

第31章 反思能力

反思与财富

善于思考的人由于其性格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别人更多一些成功的胜算,所以获得财富会更容易。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人只顾埋头干活,很少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当前的行为方式。有时候我们要通过别人才反思自己的生活误区。

意大利商人史蒂文随旅行团来我国旅游。他看见一大清早街上有很多人慌慌忙忙地挤车赶着去上班,他不解地问导游小姐:“这些人怎么那么慌张,他们一天上班几个小时?”

“至少8个小时,加上路上所用时间得10个小时。”导游答道。

“他们一天真有那么多事要做吗?要花那么长时间?”史蒂文感到有点莫名其妙。

“大家都是这样,”导游小姐说,“你们经商的不也是非常忙碌吗?”

“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史蒂文先生慢条斯理地说,“真正有办法的人,也可以说是聪明人,他们生活都过得既清闲又富裕。因为他们肯动脑筋,做1小时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超过一般人做10小时所得的报酬。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成天忙于某一件事,累了就睡,睡醒又开始紧张地工作,如此一来没有一点清闲时间供个人思考,又怎么会谈得上有新的创见呢?因此,我认为,每天除了必需的工作时间外,务必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思考改善目前状况的计策。如果每个人都注重思考,并且一有具体的方法就立刻试着去做,我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平淡无奇地度过一生的。”

有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时常在周末去打保龄球或健身,他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下属应适时地摆脱紧张的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应是思考、反省和想象。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可以说,思考伴随人的一生。失败的时候,需要冷静思考;成功以后,更需要继续思考;困惑面前,需要积极思考;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更需要认真思考;众议迭出,莫衷一是的时候,更需要全面的思考。

思考,让困惑随风而去。

自省照亮灵魂

陈子昂是我国初唐非常有名诗人。他的老家是梓州射洪(现在的四川省射洪县),幼年时他就随父亲一起来到了京城长安。由于父母平时对他非常娇惯,所以他长到十几岁时仍然不爱读书,每天只知道跟他的友人出城打猎、游玩,要不就是四处找人斗鸡赌钱。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子昂渐渐长大了,这时他的父母才发现自己的宝贝儿子不学无术,一无所长,并开始为他的前途担忧。父母对他平日里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了,多次劝他除掉身上的恶习,潜心攻读。可陈子昂早就游荡惯了,哪里听得进去。有一天,他在游玩途中路过一处书塾,在窗外无意中听到教师在说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否能够享有荣誉或蒙受耻辱,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品德。品德好的人,自然会享受荣誉;品德坏的人,也自然会蒙受耻辱。一个人如果放任自流,行为举止傲慢,身上具有邪恶污秽的东西,就无法得到他人的尊敬。要想成为一名君子,就要让个人博学多才,还要经常用学来的真理对照自身进行检点。如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学问和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行为上也很难有什么过失了。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能做一番大事业时总是非常羡慕人家,不过你哪里知道,人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不经过自身的努力就想得到学问,那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幼稚得可笑。

无意中听到的这一番话,使陈子昂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他忘记了游玩,马上赶回家,在个人的屋中反思起来,回首自己以前做过的荒唐的事情,心里追悔莫及。从那一天起,陈子昂毅然跟原来那些友人断绝了来往,把在家中饲养的各种小动物也都放掉了,从此和书本成了友人,每天书不离手,勤奋刻苦地学习,直至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自省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使人学会自制。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不一定都像陈子昂那么幸运,能够碰到一位教师,说出一些足以打动我们内心的话。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反思,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反思自己的错误

司马光是北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从小就非常聪明,学什么会什么,因此很多人都称他是小神童。司马光也很得意,觉得个人很了不起。

有一天,小司马光路过厨房时,一股香味迎面扑来,走进厨房一看,原来仆人正忙着做司马光最爱吃的八宝饭。司马光一见,立即嚷着要吃。不过,八宝饭还没有做好,怎么吃呢!一个机灵的仆人笑着逗司马光说:“看到这些青核桃仁了吗?如果你能把核桃仁上的这层青皮剥掉,马上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八宝饭了!”

司马光

司马光一听就乐了:“这好办,你们等着,我很快就可以剥掉!”说完,跑出厨房,坐在院子里,认真地剥起核桃来。没想到,这层青皮虽然很薄,然而要想剥下来却并不容易。

一开始,司马光用指甲一点点地抠,不过,抠了半天,不但没有剥出几个,反而捏碎了不少。就在小司马光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丫环走过来,悄悄告诉他:“公子,你只要把核桃仁放进开水里泡一下,就好剥了。”司马光试了一下,果然很灵,所以没一会儿工夫就把一大盆核桃仁都剥出来了。

看着白嫩嫩的核桃仁,司马光高兴极了,急忙拿去给姐姐看。姐姐惊奇地问:“这都是你自己剥的吗?”司马光本来想说这是丫环教他的,可又怕丢面子,就说:“当然了。”

司马光话音刚落,父亲就从旁边走过来,非常严肃地说:“光儿,我刚才明明看到是丫环教你剥的,你怎么不肯承认?”被父亲一批评,小司马光的脸顿时红了。

这时,母亲走过来说:“光儿,你父亲说得对,是别人教你的就是别人教你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怎么可以撒谎呢?你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做人可一定要谦虚呀。”那天晚上,司马光就一直在房间里认真地反思自己。从那以后,他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得不对,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虚心向别人请教,终于成为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心中常留一面反省的镜子,照照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陋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我反省就是心里的一块明镜,照亮你心中每个阴暗的角落,让阳光折射进来的同时,也照亮了灵魂。

反思他人言论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八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个人的模样。他觉得个人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做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不过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思这件事情。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一定要客观分析问题,正面思考也反面思考问题的本质。

反思做事的方法

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名言,体现了他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在初唐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执政者那里,“民为邦本”的传统已经化为用明确概念提了出来的指导思想。

登基第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任何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导致了在百废待举、民生凋敝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初唐贞观之治的奇迹,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通渠。

初唐执政者首先是畏民。唐是在亡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亲眼目睹了隋亡的全过程,亲身感受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唐太宗经常组织群臣讨论隋亡的原因,他善于纳谏,很大程度上也是吸取了亡隋的教训。唐太宗曾准备修建乾元殿,大臣张元素以乾元本隋初建,乾元毕工,隋朝解体相谏,使太宗猛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本是荀子的名言,由于太宗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了唐太宗口头禅,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唐太宗的名言而忘记了荀子的“版权所有”。(其实荀子也引自“传”,也不是最初的版权所有者)不过也正是这种畏民之心,才使他不得不去重视“民为邦本”。

其次是静民。唐太宗“民为邦本”的指导思想直接产生出抚民以静的治国方略。当时的抚民主要是抚农民,静民主要是安静农民和农业生产。他们通过推行均田,奖励垦荒,改革赋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增殖人口、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农民得到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从而保护和发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强盛了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了贞观之治。史学家杜佑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粮价从原先斗米匹绢的价格,跌至斗米四五钱,再跌至斗米两钱,这确是难得的治世景象。

过去的统治者一直轻视人民、奴役人民,而没有看到人民背后的反抗的力量。唐太宗英明睿智,总结历史,对统治者的管理方法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正是这种深刻的反思精神,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