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
9190500000032

第32章 《挺经》——曾国藩守身用世的谋略(1)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谜”一样的人物,而《挺经》就是破解此“谜”的突破口。它区别于以往的儒家经典,更多地融入现代竞争意识,强调以人才为本、注重培养良好的品性,可谓现代企业管理的“经世致用”之作。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封建大官僚和“一宗宋儒”的经学大师,曾国藩是一位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他第一个甘冒“以夷变夏”之罪名,主张师法西洋之奇技,却又留恋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曾国藩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谜”一样的人物,《挺经》则是破解此谜的最好突破口。

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黄兴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曾国藩推崇师法,视为“楷模”。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年),晚清重臣,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年轻时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母亲去世回湖南老家居丧,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湘湖大地,而满清八旗兵及绿营兵因生活腐化、纪律废弛,不堪使用,于是曾国藩在家乡训练湘军,历尽艰辛荡平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处于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曾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续至今日。

他的思想丰富而系统,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

首先,治学论道方面,曾国藩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第二,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认为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在曾国藩勤勉学风的熏陶下,曾氏子孙无不勤勉好学,各有所成。儿辈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孙辈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第三,疆场竞斗方面,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对选择将帅提出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战略战术方面,提出“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

第四,处世交友方面,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第五,修身养性方面,曾国藩总结了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

曾国藩从一介书生到一品大员,以军事显于官场。然而,他亲自指挥的战役几乎无一胜绩,屡战屡败,数度自杀未遂,但最后,他却凭自创的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博取了赫赫战功。在同太平天国作战期间,曾国藩又多次遭清廷猜忌,为避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天京攻陷后,曾国藩自削兵权,以求自保,尽显其“拙成”功夫。

曾国藩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浸染,同时又汲取道家、法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他的修身、处世、用人和为官的智慧。他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

曾国藩对“挺”字有深刻理解,《挺经》中既有明哲保身、激流勇退的谦忍一面,又充满了积极入世、明强敢争的竞争意识。曾国藩有“坚忍”之气,常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认为,凡事“刚柔互用,不可偏废”;他一生崇尚节俭,戒奢戒贪,耕读传家;他还主张“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曾国藩终生怀有“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在夹缝中谦忍为国,并在功成名就之后适时退身。在中国近代史上,其处世哲学与果敢胆识极有可取之处。

《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其学生李鸿章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内容散见于曾国藩的杂著、家书、日记及弟子、幕僚的著作中。全书分内圣、坚忍、刚柔、廉矩、诡道、久战、忠疑、藏锋、盈虚、励志、家范、明强、英才、勤敬、廪实、峻法、外王、荷道等十八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守身用世的大谋略。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从政为官的方略,如,他善于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能够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的用世之道,保持居官不败,晚场善收等典型事例及精辟哲理名言,为今天的领导者“可戒可法”。

《挺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挺经》区别于以往的儒家经典,其中不乏明哲保身、激流勇退的内容,而且融入了更多的现代竞争意识。其中,强调以人才为本、注重培养良好的品性等观念,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启示。

第一,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本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视人才是曾国藩人才思想的第一方面。他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国家强盛,以多得人才为强盛,如果不得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富强,如果不得将才,军队就不可能强大。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也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得人才者兴盛,失人才者衰亡。

在评价人才方面,曾国藩坚持才德观,“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他认为:“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优良的品德观,表现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意志等。曾国藩认为当才德不能兼得时,宁可取愚者,而不取小人。才就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把握形势发展,能抓住工作中关键的、有意义的问题。德才兼备是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在选拔人才方面,曾国藩认为应不拘一格,全力以赴,注意人才之间的相互吸引,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以木、鱼比喻举才不拘一格,不因一寸的朽蚀就扔掉一根巨木,不因贪图小鱼而放弃大鱼。“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人才之人礼之,则弃于草野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以为国家干城腹心之用。”对待将士“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不肯轻率弃绝。”人才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国家需要各类人才,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只要能为社会发展出谋献策,积极贡献力量者,都在选拔之列。

“求人之道,须如百圭之治生,如论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曾国藩认为,求才应该有不得到决不罢休的决心。曾国藩刚到湖南办团练时,就通过官府、朋友,招贤纳俊。“山野材智之士,感其诚,虽惑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出其门”。在选拔人才过程中,首先要尽力,求才要有求才之渴,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引进。

曾国藩认为对人才“得一而可得其余”。一个好的人才可能吸引一大批人才来投靠。曾国藩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得其余。”

在选拔、应用人才方面,曾国藩制定很多规定,并且通俗易懂,如《直隶清讼限期功过章程》、《初定营规》、《保守平安歌三首》等。通过制定这些通俗易懂的规定,使选拔人才有章可循。

曾国藩重视对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他把育才当成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与大事,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

他的谋士郭嵩焘在为他作墓志铭时指出:“曾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教读书、教做人是育人的重要方面。曾国藩不但认为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见识,还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的育才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人才教育与培训方面,曾国藩指出:“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首先应该确定学什么,然后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讲究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且强调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当前,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技水平的提高,新的理论、技术、发明不断涌现,因此企业应及时调整员工的学习内容,使其能跟随着企业发展的步伐,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与他杰出的识才用才有关。时人说他善于衡人,尤擅长相士。他坚持德为主、才为辅的原则,先看德行操守,次看学识,再看才具;对人才广收慎用,因量器使;识别后,将他们一一合理使用。在识与用之间,他还善于培养人材,“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教育方式现在看来仍有借鉴意义。在十多年的战争岁月里,曾氏依仗着千万人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他也通过这些战事培养了一批卓越人才。这批人才,对晚清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微软是一个年轻的软件企业,公司管理者信奉,只有通过员工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公司的业绩和销售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这一切都得从微软公司招聘人才开始。

微软选拔聘用的员工从来都是用最优秀的,只要你有才华,有热情,对软件有兴趣就可以到微软工作。盖茨希望微软的员工,特别是程序设计师,都来自名牌大学的相关学科,例如数学、计算机学科等。所以,凡是有活跃的思维和高智商的人才,在微软都有他的位置。这样,微软的人才库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