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9189700000044

第44章 反馈效应

及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

反馈效应是指及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Feedbackeffects)有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C·C·罗西与L·K·亨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主试对第一组学习的结果每天都告诉学生,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如此进行了8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结果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这说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是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大。

下面是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的一个著名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

赫洛克把被试者分成4个等组,在4个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预以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对存在的第一点问题都要严加批语和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不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学习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和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激励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语的效果比不闻不问的效果好。

在生活中,有反馈(知道学习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验成绩),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时反馈(每天知道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测验成绩要一周后才知道)所产生的效应(激励作用)更大。

这个效应提醒我们,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对于别人的活动必须及时地反馈调节。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指导活动中,要多种多样的手段即时地搜集和评定活动效果,如观察交谈、现场提问、效果评价等,然后及时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活动过程,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必马上实施惩罚性的方式,而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不使问题累积。

在反馈时,要正确运用鼓励和批评。鼓励和批评都是把握的基本方式,不能偏废。鼓励很重要,但不能夸大其词;对错误和问题的批评要及时、慎重,不能讥笑和嘲讽。要使鼓励和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理解和尊重,凭敏锐的感觉和沟通的智慧对症下药。

后来,心理学家布朗通过实验对反馈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反馈主体和方式的不同对学习和工作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自己进行的主动反馈要优于别人的反馈。反馈效应可应用在教学中,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是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

二是重视别人所作的评价,认真总结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成功时不骄傲,仍坚持继续努力;进展不理想时不要丧失信心,决心迎头赶上。

另外,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人都了解360度绩效反馈,因为它具有全员参与管理、信息收集对称、能分散管理者日常管理压力等特点,很快被我国企业作为主要的考核管理办法之一。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它的效果并非当初期望的那样理想。比如,360度绩效反馈往往造成公司的人际关系紧张,统计方式复杂等等。因此,有人称360度绩效反馈在中国“水土不服”。这里我们不就此技术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价,单从这种评价方式的反馈时间上来看,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种反馈方式周期是相对较长的,通常绩效考核的周期为一年或半年,如果员工仅靠绩效考核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己工作的反馈,那这种反馈的效果其实并不好,而且也很难达到最初设想的效果。所以,如果你想采取恰当的精神鼓励来激励下属的话,那么,你必须经常让下属看到自己的成果,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及时反馈,而不要仅仅等到绩效考核的时候再做出反馈,不要等到业绩出来都不达标了的时候再反馈。在平常工作当中就要不断地给下属足够的关注,提供必要的支持,就像让小树成材一样,你要在它刚开始需要矫正的时候站出来,而不要等到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再行动,在它刚要长弯的时候马上矫正过来,每次都是如此,这样小树才能慢慢地长直,之后也就水到渠成了。

【实际应用】

向主厨先生反馈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叫他的客人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先生。他紧张地问道:“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

松下略带歉疚地说:“牛排很美味,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在场的其他人都困惑得面面相觑,松下接着说:“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在这里,松下幸之助所运用的就是即时反馈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