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必备国学知识手册
9184900000020

第20章 妙用传统权变术——管理者应对变局的智慧(4)

外交策略。第23计,“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是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的最好选择。原书解语云:“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意思是在受到客观形势的限制时,应从不受限制处获取利益,对所受限制处采取等待(或促使)形势的转变的态度。这就是睽卦的道理,虽水火不相容,但仍能暂时共处。

成本管理。第11计“李代桃僵”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思维基点。如墨子所言,任何决策都要本着“害中取大,利中取小”的原则,在成本管理中,如果损失在所难免的话,那么就应该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整体的利益,这也就是“李代桃僵”的原书解语,“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信息管理。战场上的信息往往对胜负有决定性关键作用,所以三十六计中针对信息管理方面的计谋颇多。

首先在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来作为行动的依据,这就是第9计“隔岸观火”,原书解语说:“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即敌方发生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等敌方的极度混乱,自取灭亡。这就是豫卦所讲的:“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的道理。

我方也可以主动出击,用假信息来迷惑对方,从而争取战争的主动权。比如第6计“声东击西”,原书解语中说:“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意思是说敌方将领指挥不当,军队就会像无头苍蝇,没有统一的方向,不能预知和应付突发事件,这时就要利用这个时机将敌人消灭。

此外,第13计“打草惊蛇”,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度陈仓”等都是利用假信息来混淆敌方视听的计谋。

现代社会,信息已毫无疑问地成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战略资源,任何决策都必须基于真实可靠的信息做出。就如未来学家,《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说的那样,“在我们的新的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它不是惟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

《三十六计》承春秋战国之精华,传强汉盛唐之辉煌,是一本集中国古代几千年高远管理智慧于一体的谋略奇策,值得所有管理者静心一读,沉心一思。

四十三、阴阳五行对管理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如《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由阴阳学说衍生出来的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纣王当政时,箕子曾多次向其忠言劝谏,纣王不仅不听,还残害忠良。箕子被纣王囚禁,直至周武王消灭了商朝,箕子才由周武王释放出来,并恢复了原职。周武王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向其请教安邦治国之道。箕子向周武王贡献出九条治国大法,其中第一条就称为五行。他对五行之术作了如下的描述。他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然后分述五行的性质:“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然后是:“水产生咸味,火产生苦味,木产生酸味,金属产生辛辣味,土则产生甜味”。

阴阳五行学说,基本上体现了古代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曾经应用于各个方面,有些确实已发展到唯心主义方向去了,例如算卦、相面和看风水的阴阳先生就是如此,这就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其是封建迷信,其实不然。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分别通过不同的理论体系探讨物质世界的平衡状态,在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后,又对人体的平衡状态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而这种对自然界、对人体平衡状态的孜孜以求,恰好与现代管理追求制衡的理念不谋而合,且有其独到之处。管理依道而行,顺应自然和社会的道理和规律。

(1)阴阳学说与水平制衡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是通过两种属阴和属阳的物质势力的对立和消长来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阴阳平衡,又称“阴平阳秘”,即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所取得的一种动态平衡,在人体即为健康状态。若阴阳失调,则可能出现五种形式的不平衡状态,即阳气偏盛、阴气偏盛、阴虚阳亢、阳虚阴盛及阴阳两虚,这在人体即为疾病状态。为了恢复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必须调整阴阳,具体说来无外乎两条途径:一是补其不足,二是泻其有余。

今天看来,阴阳学说所推崇的平衡观念,非常类似于管理中的一种权力的约束机制——水平制衡,这种制衡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较多的实例,一些帝王往往利用同级大臣或派系之间的忌贤妒能、勾心斗角,来达到自身政权最大程度的稳固,当然这时的制衡还主要停留在“人治”的水平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立一定的法律和制度,是遏制权力的倾斜和过度集中,最终实现权力制衡的必由之路。正如孟德斯鸠所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一点在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目前在我国注册的一些外资企业也十分注重水平制衡的问题,尤其是外资信贷企业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他们一般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

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水平结构上的双方(或以上)必须具备相对对等的权力和责任,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制衡。而要实现这种权力和责任的对等,我们似乎可以从调整阴阳的法则上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即处于水平结构上的任意一方如果权力和责任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造成某一方或某几方意志体现得过于充分或不足,进而出现权力的倾斜,形成一种组织内的不平衡状态,这时就要根据情况适当地“损有余”,例如削弱过盛方的权力或令其适当妥协,或“补不足”,例如扩大力量薄弱方的权力范围或提升其管理能级,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2)五行学说与权力制衡

和阴阳学说一样,五行学说也强调制衡,这种制衡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来实现的。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看,它与其他“四行”分别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具体以火(可以被看作“我”)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五行学说特别强调五行中每一方力量的均衡状态,而这种均衡恰恰是通过与其他四方的相生与相克关系来实现的,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每一方的力量既不致“太过”也不会“不及”。这种生克制化是权力制衡的最佳状态,也是众多管理者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种生克制化往往因遭到破坏而出现异常的相克现象,即相乘与相侮。相乘即以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故又称反侮或反克。此外,如果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无力克制“我克”的一行,反尔会遭到“我克”一行的反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生克制化的异常相克状态,无论是相乘还是相侮其表现不外乎是某“一行”力量的过强(太过)或过弱(不及),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体的不匀衡。针对这种病理状态,中医学的治疗原则为抑强扶弱。如果将这种乘侮关系推及到管理实践中,在一些组织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奇怪的上下级现象:一种情况是上司的力量过于强大,或下属力量过于弱小,即会出现上司“一言堂”,独断专行,过低地估计下属的能力等情况,另一面下属则对上司唯唯诺诺,或视上司为“暴君”,且认为自身的能动性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这类似于所谓的“相乘”状态;另一种情况是上司的力量过于弱小,或下属的能力过于强大,又可能出现上司对下属过于放任讨好,听之任之的情况,而下属对上司则缺乏应有的尊重,甚至咄咄逼人,飞扬跋扈,此即所谓的“相侮”状态。这种乘侮关系还可以延伸到上司的上司和下属的下属身上。

根据“抑强扶弱”的原则,必须对能量过大的上司和下属的权力应适当加以约束,同时,通过沟通与培训提醒他们“内敛锋芒”;而对于能力过弱的上司和下属也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增强他们对胜任岗位工作的信心,并提高他们与下属或上司相处、应对和沟通的技巧。

阴阳五行学说强调,宇宙万物是由无数个平衡系统组成的,处于非平衡状态的事物就是“病态”事物,如若自身无力排除病灶,其生命力就会逐渐衰减直至死亡,企业障碍即是不同系统非平衡的具体表现。企业的正负平衡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有收入与支出、集权与民意、合作与竞争、生产与销售、稳固与变革等等。企业排除障碍的系列方法,无不以达到最终平衡为主要原则。

因此,阴阳五行学说给管理者的启迪就是,最重要的是要在最高管理者的上层建立起规范的监管机制和预警系统,这种监察机制是受到民众和员工的监督的。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稳定的五角形结构。在这种互相监的管理模式中,只要用人得当,就能达到一种平衡和稳定的效果。另外,成功的管理者还应该具备的特点:自觉、自控、聪慧、自励与善交际,就像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一样,不可或缺。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但是只有全面而平衡的人才会具有领导别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