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采购中的质量风险的防治措施
质量风险控制最终目的是在于把质量风险损失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而不是杜绝质量风险。经过对质量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后,管理者要搞清楚这些风险是否在控制之中,通过工艺优化或改良,或加强管理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强采购物资质量控制,避免采购物资质量风险。按照采购物资使用安全进行分类,重点对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因品质原因可能对生产和人身带来严重危害的物资,必须按照样品采购方式,组织货源;样品必须经过安全测试合格后,方可批量进货。入库前,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证明,在物资管理部门备案;经过检测合格后的物资方可进入库;出库后,进入生产流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使用前检测。通过对控制物资质量风险来达到控制物资采购风险的目标。质量风险控制一般有四种方法: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应当加强对物资采购绩效考核的审计。建立合同执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考核制度,并加强检查与考核,把合同规定的采购任务和各项相关工作转化分解指标和责任,明确规定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以尽量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二、项目采购中的进度风险和防治措施
(一)项目采购中的进度风险
采购中的多项因素都会影响项目进度。例如,项目范围越大,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越多,项目耗时越长,出现的技术、项目价格会拉长项目的进度。同样地,项目成本、质量也都会影响进度。一般来讲,追加成本,可以增加更多的进度管理,比如设备和人力,从而使某些工作能够并行完成或者加班完成。当然,进度与成本不是线性替代关系,成本增加的速度一般都比进度缩短的速度高。在采购项目进行中,各种诸如意外风险、价格风险、采购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合同欺诈风险等采购外因风险和计划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存量风险、责任风险等物资采购内因型的风险都会给项目带来隐患。
(二)项目采购中的进度风险的防治措施
企业要降低质交期、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采购风险,最关键的是建立起供应商风险控制体系,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首先,应对供应商的品牌、信誉、规模、销售业绩、研发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有可能派人到对方公司进行现场了解,以做出整体评估。必要时需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交货能力、价格水平、技术能力、服务等进行评选。在初步判断有必要进行开发后,建议将自己公司的情况告知供应商。
其次,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以及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物资采购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交期方面的论证,根据合作情况,逐步加大采购的力度。
最后,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计,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并对合作很好的供应商,可不时地邀请他们到公司交流工作打算。
第五节商业和其他风险分析和防治
一、商业和其他风险
风险分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给出完成任务所需的费用、进度、性能三个随机变量的可实现值的概率分布。而广义的风险分析则是一种识别和测算风险,开发、选择和管理方案来解决这些风险的有组织的手段。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就一个项目而言,其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五个方面:技术(与性能有关)、保障性(与性能有关)、计划(与环境有关)、费用和进度。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可以定义为发展某项新设计所包含的风险,发展这项设计的目的是要将性能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但也可能因为受到某些新的约束条件的作用而使性能水平原封未动,甚至反而有所下降。技术风险的性质和原因随军用系统的设计而各不相同。许多技术风险往往是由于对新系统和新设备提出前所未有的性能要求造成的。
2.计划风险。计划风险是包括获取和使用一些可能不受软件项目控制但又可能影响软件项目方向的可用资源和活动。计划风险一般不会与改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计划风险可按一些因素的性质和来源分类,这些因素有可能中断软件项目实施计划。造成软件中断的因素主要以下几种:与软件项目直接有关的高层权力机构决策造成的中断;一些影响软件项目的事件或行动造成的中断;主要由于一些不能预见的与生产有关的问题造成的中断;因能力不足造成的中断。
3.保障性风险。保障性风险是与系统的部署和维修有关的风险,这些系统指目前正在研制或正在部署的系统。保障性风险包含有技术和计划两个方面风险的特征。构成综合后勤保障要素潜在的十种风险源要素是:维修规划;人力和人员;保障设备;技术资料;训练;训练保障;计算机资料保障;设施;包装、装卸、存储和运输;设计接口。
4.费用和进度风险。一些性能和设计技术问题有时要靠增加费用和延长进度来解决,这往往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费用和进度增长指预计软件项目费用和进度与实际费用和时间之间的差异。因此,费用和进度增长会造成两个主要的费用/进度风险区:预计时定下不合理的低费用/进度目标所造成的风险;要想满足合理的费用/进度目标,软件项目就必须给定一个谨慎的风险。
二、商业和其他风险防治
企业防范风险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
1.控制风险。是指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风险应该包括:
(1)熟悉掌握相关法律和专业知识。
(2)签订完善的合同。基于“利益原则”的当事人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项目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
(3)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要素市场价格变动是经常遇到的风险,必须及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但在招标报价时往往对要素市场价格变化预测不周、考虑不全,特别是可调价格合同,控制风险必须随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格,以减少风险。
(4)加强履约管理,分析风险。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虽然已经发现了风险,但合同中还会存在词语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甚至矛盾的条款。因此,任何合同履行过程都要加强合同管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透彻地分析出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在合同履行中就很难有效控制,特别是对风险较大的项目更要强化合同分析,及时进行结(决)算。
2.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
(1)推行索赔制度。由于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总是存在,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
(2)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①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②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据《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当债务人抵押财产不属于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范畴时,以第三人抵押财产实行代偿,它属于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③推行保险制度。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事故(风险),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上述保险概念,前者为财产保险,后者为人生保险。
(3)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无意识自留风险是指不知风险的存在而未加处理,或风险已经发生,但未意识到而未作处理;有意识自留风险是指虽然明知风险事件已经发生,但经分析由自己承担风险更为方便,或者风险较小自己有能力承担,从而决定自己承担风险。也有采取设立风险基金的办法,在损失发生后用基金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