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讲,分解权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认为,任何分解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冲突。这种冲突又只能以建立起一个新的独裁权力加以解决。不仅仅是一些有官职的人易于担心权力之争,就是一般老百姓,也相信他们的最高领袖应该能够管理所有的问题,保护他们免受苦难。
权力主义和对权力依赖的混合意味着,一旦当政府出现软弱和失败的情况时,老百姓就会转而反对它。一般而言,他们总是信任最高人物,但总是看到他周围人以他的名义所犯下的罪恶。在历史上,中国人相信必定有一个有魔力的政府存在,从而也易于相信:皇帝是好的,但被贪官污吏把他和人民隔绝开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事情进展的不顺利,中国人就怀疑:根本的问题可能是官员们道德的败坏。在历史上,这种感情是以 “天命”(Mandateof Heaven)的观念表现出来的。人们相信,灾难和国家的不幸都是天表示它对官员、甚至对皇帝不满的方法。这种传统也就是不停地责备干部和执政党成员的个人行为。
———白鲁恂,《中国印象》下册第30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圈子”政治:元朝的覆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朝是我国历史中一个另类的时期,蒙古人就像他们所建立的王朝一样,来去快得如一阵风,偌大个帝国就这样草草地收场了。自然,由民族政策等等引起的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元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元代后期的“圈子政治”,即那些无休止而且残酷的宫廷斗争所造成的内耗。
元朝一百零七年历史中一共有十一个皇帝,第一个皇帝世祖忽必烈从他称帝之日算起,在位三十四年(1264年之前不称元朝)。之后的九个皇帝一共只经历了三十八年,而最后的一个元顺帝却又在位三十五年,公元1308年至1333年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内耗的激烈程度。
王位之争凸显“圈子矛盾”,亡国已现端倪
元代皇帝的频繁更替与其落后的统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忽必烈之前,蒙古的汗位都是由几大部落推选的,忽必烈称帝后规定以后皇位的继承,可以父死子继,也可以兄终弟继,下任皇帝由现任皇帝指定,预先立为太子,所以有弟兄互为皇帝与太子的情况。皇帝的即位,与宗藩诸王势力有很大关系,常常不是家天下,而是各种宗族势力调和的产物,所以导致皇帝轮流做,侥幸在位亦难长久。自从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朝只有元顺帝的祖父元武宗海山一个皇帝有带兵作战的经验,他曾到中亚细亚与窝阔台的孙子作战。在他手下立战功的有三位,燕铁木儿、康里脱脱和伯颜,其中康里脱脱早死,燕铁木儿和伯颜成为影响几朝的权臣。
武宗死后,又先后有仁宗、英宗、泰定帝三位皇帝。泰定帝死后,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为他的哥哥是嫡长子,便推辞了皇位遣使迎立他哥哥继位,这就是明宗。可明宗在去往大都当皇帝的路上却不明不白地死了。有人说是文宗反悔了,派人杀了哥哥。但更可能是以燕铁木儿为首的反对明宗继位的大臣们害死的。明宗死了,文宗自然又当了皇帝。
接下来,燕铁木儿和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接连操纵了几个皇帝的废立,原因则多种多样。他们先是流放了家族的长子,明宗的大儿子妥欢贴睦尔,立文宗儿子燕王为太子,可惜燕王是个短命鬼,早早地就死了。
三年后,元文宗驾崩,燕铁木儿请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文宗的另一个儿子燕帖古思为太子,以便继位。燕帖古思不是卜答失里亲生,她怕燕帖古思继位自己大权旁落,就不答应,反而立了明宗更小的儿子为元宁宗。宁宗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死了。燕铁木儿又请立燕帖古思,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却立了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这场权臣和皇后的争斗直接影响了元朝的统治基础,而皇帝的废立则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踢开对手,独揽大权。
太平王燕铁木儿去迎接妥欢贴睦尔来大都继位,燕铁木儿与妥欢贴睦尔并马一起走,扬着马鞭和新皇帝说话。妥欢贴睦尔年纪小,看见跋扈的燕铁木儿十分害怕,一句话也不敢说,于是燕铁木儿更有了机会独揽大权。然而,燕铁木儿在不久后就死掉了。
“圈子”势力相互制约,无休止内耗昭示大元气数已尽
于是,妥欢帖睦尔坐上了帝位,是为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能当上皇帝,既是靠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与权臣燕铁木儿的矛盾,更是凭运气。在他之前的两位竞争者,立了太子也好,当上皇帝也好,都很快就死了,更重要的是权臣燕铁木儿也没过多久就死了,老天爷似乎成心要让他当上皇帝,而且一当就是三十五年,看来连当皇帝都多半是靠运气。
妥欢帖睦尔当上皇帝后,有人建议:天下事应该委诸大臣,否则要是陛下自己办不好,会背负恶名。于是顺帝便住在宫里不出来,将大权交给伯颜、燕铁木儿的弟弟撒敦和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由此可见燕铁木儿虽然死了,但他的势力还在。顺帝年纪太小,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开始专擅朝政。她为了制衡当时的权臣伯颜,就说燕铁木儿遗功卓著,还将燕铁木儿骄横跋扈的女儿答纳失里嫁给软弱的顺帝做了皇后。
不久撒敦病逝,伯颜一人独秉朝政,唐其势心里十分不平,一场火并在所难免。唐其势暗中准备起兵,结果这一消息被老谋深算的伯颜知道了,唐其势反而掉进了伯颜的陷阱,不仅燕铁木儿全家没有幸免,其余依附燕铁木儿的大臣也被一网打尽,这其中甚至包括皇后答纳失里。
伯颜最初当宰相,辅佐顺帝,遵循旧章,提倡农事,减除杂徭盐税,赈济饥民,还算是个明相。但诛杀唐其势之后,开始专政自恣,肆行贪暴,买卖官位,“天下贡赋多入伯颜家,四方大员多出其门下”。伯颜在草原贵族的支持下,极力排斥汉人官员,甚至还曾奏请杀死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这五姓占了汉人的一大半,认为杀掉他们汉人就闹不起来了。顺帝倒是没敢答应。到后来,伯颜擅自行刑诛杀大臣,专擅钱谷精兵,甚至宫禁的卫兵都收为己有,最后天下只知道有伯颜,而不知道有顺帝。这样专横的权臣终于让顺帝忍无可忍了,他开始谋划对付伯颜。
伯颜是很老到的人,但结果他栽在了自己亲人的手里。伯颜的弟弟早年侍奉武宗、仁宗,顺帝继位后镇守北边。他的儿子脱脱,自幼被伯父伯颜收养,顺帝任命他同知枢密院事。伯颜诛唐其势,脱脱立有军功,后任御史大夫。伯颜专权,朝野不平。脱脱与其父亲害怕有一天皇帝震怒,迁怒于整个家族,于是决定除掉他。元顺帝在伯颜的阴影之下生活得非常不自在,脱脱趁机表达忠心,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在伯颜出城打猎之机封锁了城门,将他驱逐了。伯颜病死在江西途中。大元朝自此江河日下,顺帝成了末代君王。
蒙古发迹于草原部落,朝中大多数人都有家族背景,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圈子,且环环相扣,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势必使得统治内部缺乏凝聚力,这种激烈的内斗也最终促使元朝早亡。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毗邻的两三家。
———费孝通,《中国民族性》第126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