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有绝招
9172100000028

第28章 管理奉承者的绝招

忠言逆耳利于行

《宋史》记载:左谏议大夫郑性之对宋理宗赵昀说:“大臣交章互诋,愿陛下鉴古今天下安危之变,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公以处之,乃得其当。况夫听言之道,宜以事观,若言果有关国体,有补治道,有益主德,则言之过激,夫亦何伤!彼虽采名,我实有益。惟虚心纳善,若决江河,则激者自平矣。”这里,郑性之提出了君主对不同言论的处理办法。首先,如果大臣互相攻击、诋毁,是因为是非曲直一时难辨,皇上应该冷静地反思历史,从古今天下安危之变,君子小人消长之机的事件中找出借鉴,用公正的态度对待之。总结教训,分清是非,这样办,大臣之间的复杂矛盾就可以得到恰当的处理。其次,对于大臣奏章中的不同意见,或者对事情的各种各样的说法、看法,应该放在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如果对国家有好处,对君王的道德修养有帮助,对治理国家提出了什么好的办法,那么就应该接受,即使言论过激,或者片面,也没有什么关系。君王只要能把好的意见接受过来,那么,大臣之间的矛盾会自然平息。这种方法与“主听术”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妥善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真要做到倾听忠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忠言大都是说缺点或改正办法的,而阿谀奉承者,总是把缺点说成优点,二者相比,谁都乐意听顺耳的话。作为领导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这样才能真正广泛吸取意见,从而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略。

认清溜须拍马者

溜须拍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而且有些时候,我们都不自觉地就拍了别人的“马屁”,当然也会被别人自觉不自觉地拍了自己的“马屁”,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拍马屁”与“被拍马屁”,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坏处,大可不必过于在意。然而,对于领导而言,对于“被拍马屁”这件事还是应当多注意才是,尤其不能对“拍马屁”者大开绿灯。

在日常生活中,就有那么一帮人,专以“拍马屁”为生,而且他们还具有相当技巧,拍起“马屁”来不显山、不露水,让你浑然不觉,不知不觉中上了他的当。当然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而且,也确有不少被奉承者捧得昏了头脑的领导,把升迁的制度变成了宗派之分:谁对他毕恭毕敬、阿谀奉承,就等于他的忠诚追随者,就对这种人恩宠有加,大加赞赏和关爱。无疑,这种“领导人风范”更助长了阿谀之风的盛行。

但是,明智的领导则不会这样做,他不会中这个圈套,也许反而会对那些喜欢拍马奉承的下属充满十分鄙视和厌恶之情。

所以,对一个领导者而言,你自己,首先应当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哪些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之词,哪些又是阿谀奉承之词;在阿谀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哪些人又是企图通过奉承领导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哪些奉承之词中含有可取的内容,哪些奉承话都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等等。对于这些绝对不能糊涂。

对于实事求是的评价,要认真听、认真记,并注意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这种风格。赢得下属信任的同时,也会对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的员工,不妨一笑了之,抑或谦虚一下。让员工在真心赞美你能力的同时,也认识到你的良好人格。这样,岂不是更有助于你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吗?

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心与心之间真诚地交流。不能把员工看做只能向你汇报工作的下属。在这种会心的交流中,你的才华得到员工的进一步认可,可以促使你更加充满自信地进行工作。

当然,听到那些企图通过奉承领导而达到自己的某种预谋的奉承话,领导者就要十分小心了。这时,要注意朝与这些话相反的方向去想,做到逆向思维。千万不能被某种假象所迷惑,要始终保持自己清醒的、独立思考问题的头脑。

如果一些奉承之词中尚有可吸收的内容,领导者也不妨放宽一点,把其中“精华”尽归我有,“糟粕”嘛,一概剔除。

诚然,其中“精华”与“糟粕”的划定也不是易事。领导者尽可以多分析分析、多比较比较,也可以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多时候,领导者听到的奉承话属凭空捏造、子虚乌有,那么,倒也简单,根本不听、不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也就是了。千万别犹豫,不能让这些言语在大脑中停留一刻一秒,否则后患无穷。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话不听是绝好不过,在讲者一开头就把它堵回去,省得这个“小妖孽”出来祸害人!

让无能力的奉承者走开

对待专以溜须拍马奉承领导而毫无其他能力可言的人,方法最简单——请君走人就是了。当然,如果他确是个无能之辈,也该让他走人。况且他还专善阿谀奉承,你周围有这么一颗不知何时爆炸的原子弹,你说你还会有多少好日子可过。所以,及早让他走人比什么都强。作为一名领导,赢得下属信任是非常关键的。让既无能力又善奉承的人走开,正好可以树立领导实干而不慕虚荣的形象,通过对这类人的处理,恰好可以赢得其他员工的信任。不但清除了身边潜在的危险,还能得到企业员工的信任,以合理“代价”收到如此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激烈的竞争中,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靠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领导者的能力。领导者如果对无能者姑息养奸,那么职工必然会对领导人逐渐失去信任。而且,如果此无能者又专以阿谀奉承取“胜”,那么企业将始终无法形成一种正气。正气不得伸,邪气横行,还谈何信任。如此,企业早晚要垮掉。

可见,这种无能且专好拍马者,实是单位的祸水,及时消除最好。

让一般能力的奉承者闲待着

对于能力一般而又有些奉承爱好的员工,最好给他找个合适的位子,让他闲待着算了。

这类人不好简单辞掉,因为他还有一定能力。可也不能委以重任,因为他不仅能力平庸,还爱溜须拍马。委以重任的话,迟早会坏了你的大事。在你的单位中要做到人尽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使用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而且,这类人在有的时候还为数不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于这类人要注意批评教育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这种毛病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也一定不容易。在这个时候,你要格外注重策略,注意态度,争取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认识,改正他们的毛病。

你不妨做一番细致的调查研究,把他这种毛病的形成轨迹搞清楚,然后对症下药。该说服的说服,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慢慢地他就会有所改善。

当他慢慢好转的时候,也别忘了对他进行关怀和鼓励。你可以用适当方式表达你的鼓励,既让他感到你这份情意,又别让他误以为这是他阿谀奉承的结果,更不能让其他人以为你偏向“拍马屁”的人。

当他彻底改掉毛病以后,根据他的能力,你不妨大胆委任给他比以前更重要的职务。这样,他本人很自然地会对你敬佩不已,同时,也给周围的员工做出了个样子。让大家都明白,只有靠勤奋、靠能力才能取得好报酬,靠阿谀奉承是行不通的。如此,定能在部门中形成一种正气,而无形中又把你的领导威信提高了一大截。

慎对有能力的奉承者

对于那些确有较强能力却也喜好溜须拍马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对待,因为这些人可是些巨量型“炸弹”,弄不好会造成极大麻烦的。

对待这种人,首先你要依据他的实际能力委以相应的职务。起码在他们的眼中,你不能成为不识才的领导者。这影响着他们干工作的热情,也带动着一批人。

也许有些较有能力的人,他们看不到这类人的阿谀奉承,而只看到了他们的才华,并同时盯着你的行动。如果你不能委以有奉承喜好的这类人以相应职务,其他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有能力者就会离你而去。尽管这些人看问题不够全面,但他们确实走了,无可挽回。

在实际工作中,你应该明确表示自己不是那种喜爱溜须拍马的领导。而如果他们胆敢“以身试法”,那你就与他们“走着瞧”。

对待这种员工同样不能急躁,要耐着性子慢慢来。

如果他这会儿对你大加奉承,即使他这时成绩斐然,你也不必理他,让他静等着。他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不明白,那你照样别夸他,也别损他,继续让他自己去琢磨。当然他还得坐段“冷板凳”。

而有一日他没有阿谀奉承你,并没有显著成绩。那么,你必须抓住时机,对他赞扬一番。如果他以后还能不断转好,那么委以重托也是理所当然的。

记住,这种人是枚“巨量型炸弹”,如果你对他处理不好,会大大影响本单位其他职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日积月累形成一定规模后就会拖垮你的部门。

例如,当这类员工干出一定业绩的时候,你真心想对他们施以鼓励,可不巧,这会儿正是他们溜须拍马最勤的时候。你本来是真心为了他们的工作和业绩而鼓励他们,可在有些员工看来,可能就认为你是由于喜欢他们的溜须拍马。

这虽然纯属偶然,但造成不良后果责任还在于你自己,因为你考虑问题不周全。

可以想象,只要这类事情发生一两次就能把你在员工面前信誓旦旦“不喜拍马”的言语冲得无影无踪。自此以后,正直的人们将不再相信你的话,他们会以为你只是个好说空话的人,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同时,那些独善阿谀奉承的人便会蜂拥而至,可以想象,到那时你想重建信任,再树正气,何其难呀!

应付对你过分殷勤的异性员工

对异性下属的过分殷勤,你送一句“谢谢”,不仅通过这句话使你的异性下属清楚地看到他(她)的过分殷勤并没有得到意想中的成绩,又不会让他(她)有失面子,恰当而稳妥。

但对于过分献殷勤的异性下属,值得你去道谢的毕竟不多,更多的是需要你对他们提出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改正不良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你和公司事业的发展。在单位里,一味地“温情主义”毕竟是行不通的。

对于那些过分献殷勤的下属,你应该明确指出他(她)这种行为对他(她)自己、对公司、对当领导的你及所有人的危害性。同时,也要教育他(她)用能力、用学识、用良好的人格力量去赢得领导的赏识。如果他(她)确能改正,并小有成绩,那你就应当适当鼓励他(她),不违你的前言,这也有利于他(她)向好的方面继续努力。

告诉家人不要收礼

有些员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给上司送礼,由于上司拒收,而将礼送至其家中,这是常见的事情。对此,上司要明确告诉家中人不可收礼。但由于有些人送礼的方法很高明,比如声称是给上司捎回来的、和上司是好朋友等,也有趁上司家婚丧嫁娶而大肆“送礼”。对这种比较“隐蔽”的方式,上司要嘱咐家人在有人送东西时一定询问清楚,是否真有此事,若是送礼,则坚决予以拒收。对于婚丧嫁娶的,上司也要“暗”还给员工,比如员工家有什么事的,过年过节送员工些礼物等,既拉近了与员工的关系,又问心无愧,“不吃人家嘴不短”。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就是一位机灵的人,由于他特殊的地位,许多达官显贵想方设法给他送礼,对此李莲英全都收下。然后李莲英又在适当的时候给别人还礼。别人给800,他就还1000。当然由于李莲英并不是某些人的直接领导,不收礼反而会令某些人生气,但对于我们企业某些领导来说,婉拒或严拒员工的送礼是可以的,这与李莲英不同。虽如此,可也免不了有些礼确实难以直接回绝,对这些礼,领导者也可像李莲英这样,在以后适当的时候“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