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9171800000002

第2章 校园创业——我的青春我做主(1)

1.玩网游玩出来的百万富翁——校园快餐配送

导读:大学不仅是读书育人的“象牙塔”,也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业乐土。这里有广阔的商业空间、巨大的消费群体,只要用心经营,就一定能抢占先机,一举成功。本文的主人公贾嘉,就是这样一位玩网游玩出来的百万富翁。

在某重点大学读市场营销的大二男生贾嘉是个网络游戏玩家,头脑灵活的他能够轻松地拿到不错的成绩,大一时还得过一次二等奖学金。大学男生宿舍里最风靡的就是网络游戏,宿舍六个兄弟整日没事儿就窝在宿舍里当“宅男”,早晨一觉醒来就打开电脑开练,一直玩到深夜,有的时候几天都不出屋子一步,吃饭就是将就着来一碗泡面,啃几口面包或者拜托其他到食堂吃饭的同学随便捎点什么回来。

贾嘉他们最痛恨的事儿就是每天自己下楼到食堂吃饭,慢慢的他和宿舍兄弟发现很多同学也有同样的想法。学校食堂数量比较少,饭菜质量也差强人意,离学生宿舍区又比较远。整个生活区本科生、研究生加起来一共有将近一万人,和贾嘉他们有同样需求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读商科的贾嘉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他和宿舍兄弟们开始商量,与其整天窝在宿舍打游戏,还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尝试一把校园创业,将以往课堂上学习的营销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说干就干,他们跑遍了宿舍区,调查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宿舍的分布,不同年级宿舍楼分布,男女生宿舍楼分布等数据,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一份市场需求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校园送餐中介生意正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市场大、需求旺、风险小,需要投入的资金除了人力和少量宣传费、进货费外,基本不需要更多的投资。六个大男孩像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冒险岛一样,对自己的初次创业充满了期待,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贾嘉和兄弟几个几乎跑遍了学校周边的饭店、快餐店和小吃摊,了解行情,咨询货源,询问价格。

贾嘉他们并没有急于求成,跑了几天,通过与学校附近老板们的交流,他们基本了解了快餐业进货渠道、快餐成本和学生饮食的习惯和爱好。更令他们惊喜的是,他们收获了一个关键的信息,那就是由于校园管理严格,校外人员无法进入宿舍送餐,这成为校园送餐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贾嘉他们本来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水楼台的他们无形中轻松地逾越了这道屏障。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也是贾嘉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于是,经过几天的筹划,贾嘉宿舍六个人决定做校园宿舍快餐代理,利用周边饭店提供的货源,做代理、当中介。这中间的差价,就是这个小小创业团队的盈利点。

一周多的市场调查和商家联系,让贾嘉他们信心倍增,他们尝试着从一家很受学生欢迎的小吃店低价进了60个鸡腿、60个肉夹馍,兄弟六个齐上阵,每个人分一份,简单地用塑料袋一包,背上书包,就开始在宿舍楼道里“走街串巷”。

刚开始的时候贾嘉还真不好意思,生怕遇见熟人,又怕被宿舍老大爷骂,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鸡腿,傻愣愣地站在走廊里,手足无措。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同学趿拉着拖鞋走过来,看到他手里拿着那么多吃的,随口问了句:“多少钱啊?卖吗?”贾嘉这才如梦方醒般怔怔地将手里的鸡腿递给那同学,很低声地说:“鸡腿4块,肉夹馍也4块。”不一会儿,包里的10个鸡腿、10个肉夹馍就被同学们一抢而光,身边还围了许多没有买到的学生,贾嘉一边忙活着收钱找钱,一边招呼着:“明天这时候再过来买,我一定多带点过来。”

回到宿舍,几兄弟一碰头,得意洋洋,由于正好选在吃饭的时间去卖,他们的进货一售而空,算了算账,不到半个钟头几个人就净赚了200多块钱,利润率在100左右。

牛刀小试,马到成功,这让贾嘉他们倍受鼓舞,立即决定从明天开始扩大进货量,并利用量大的优势再跟小吃店老板谈判,尽量压低进货价格,提高利润率,并将销售范围拓展到周边所有男生宿舍楼,在四个男生宿舍楼同时铺开售卖。

就这样,六个大二男孩在菁菁校园干起属于自己的送餐买卖,辛辛苦苦一个多月下来,兄弟几个已经联系了几家固定的供货商,并在几个男生宿舍楼里树立了不错的口碑,外卖几乎每天都是供不应求。到月底一结账,平均下来每个人竟然赚了2 000多元。虽然辛苦,但这样既方便了同学们的生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能赚不少钱,解决生活费的问题。几个人大喜过望,相约出去喝酒庆祝一番。

酒过三巡,意气风发的几个小伙子兴致高昂,就在这时,宿舍老三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兄弟们干得都不错,咱们这段时间也一起经历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东西,可是现在已经快到期末了,大家都要开始复习了。折腾了这么久,学习啥的也都有点落下了,再不抓紧时间补上,考试可就要挂科了。我看,咱们的创业就到这儿吧,该开始的时候开始,该结束的时候结束。你们觉得怎么样?”

酒桌上一下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开始思考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啊,学生还是要以学为生,创业、卖快餐这样的事儿干一干、闯一闯,体验一下也就得了,大家都还有很多事儿要忙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一直端着酒杯没说话的贾嘉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我还想做下去,这一个多月,我思考了很多。我们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做的和普通的小商小贩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他人进不了宿舍,而我们能。我们是占了大学生这个身份的便宜,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竞争者。在其他的宿舍楼里,已经有模仿我们的后起之秀,月末几天的销售额已经开始下降了。我觉得,我们并没有最终成功,如果现在退出,我不甘心。咱们是学市场营销的,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而没有做,所以我要继续做下去。”

宿舍几个兄弟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最后,酒席不欢而散。

第二天,宿舍老三和老二、老五一早就相约出门。这样,期末临近,小小的队伍只剩下老大贾嘉和老四、老六三个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个人暂停了送餐生意,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一个多月来的经验教训,思考下一步的方案。

经过一个礼拜的认真筹备,三人确立了创建自有校园送餐品牌的理想,开始认真思考送餐业务正规化、标准化的问题。他们拿出一个多月来三个人赚到的6 000元入股,制作了印有他们品牌logo“佳佳”的食品包装袋、菜单、订餐卡及一大批校园海报等,联系到两家专门做快餐、拥有完备卫生许可的饭店作为固定供应商,并招了几名学生做兼职,在学校所有男女生宿舍楼一起重新开张,并且外卖种类在原来午餐、晚餐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夜宵。

口味正宗、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佳佳”外卖很快在校园走红,引起了学校媒体的关注。贾嘉他们居然上了校报,成为校内红人,他们又不失时机地注册了博客、校内网账户介绍宣传自己的创业故事,介绍“佳佳”的服务和外卖产品,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一时间,“佳佳”已经成了这所大学学生公认的品牌,甚至出现了非“佳佳”不买的情况。贾嘉他们很快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在学校里一家独大,每日流水也从以前的几百元一下子蹿升到上万元。

发展到这个程度,的确有些出乎贾嘉的意料。他经过深思熟虑,并没有盲目地乐观。他正确地认识到这个市场容量还是比较狭小,而自己的创业团队由于规模的扩大,在宣传、包装、聘请兼职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利润率已经大幅下降了,目前的经营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他冷静分析形势,果断地从日常工作中抽出身来,将目前业务的日常管理交给老四和老六,他则开始联系其他学校的学生,寻求品牌合作伙伴,把自己的团队创业成功的故事推介到其他高校,吸引“佳佳”品牌加盟。

贾嘉的创业故事很快吸引了很多踌躇满志的同学,经过贾嘉团队一所学校一所学校的实地考察和传授经验、创业辅导,许多人已经成功地在贾嘉的帮助下建立了“佳佳”加盟店。现在,“佳佳”外卖已经在几个高校宿舍开了花。而通过为其他高校伙伴提供培训和货源收取品牌使用费,又为“佳佳”增加了一笔不菲的、稳定的收益。

现在,贾嘉和他的伙伴们,这群普通的大二男孩,已经拥有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这办公室是学校在得知他们的创业故事后,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免费借给他们使用的。他们已经成功注册了公司,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建立属于自己的“佳佳”实体店和“佳佳”网络外卖店,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麦当劳”“肯德基”梦想。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贾嘉和他的伙伴们富于创意、勇于实践、敢于拼搏,终于打出来“佳佳”品牌,成为成功的校园小老板。通过实例,我们能够发现,创业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发现市场的空白,并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把握住机会,做大、做强,赢得市场的先机。贾嘉他们做到了,于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在茫茫商海中沉浮的你呢?

2.“潮”人示范——校园寄卖店

导读:大学是年轻人展现青春的舞台,是时尚生活的前沿地和聚居区,身处其间的你,是否也能体验其中玄机呢?看本文主人公王如如何:“潮”人示范,通过开了一家校园寄售店,轻轻松松踏上创业之旅。

广播学院的女大学生王如是个漂亮、阳光的女孩儿,钟情时尚的她是个天生的购物狂,加之广播学院又是个靓男美女如云、争奇斗妍的地方,学业不是很紧张的王如更是有大把的时间逛街购物,追赶潮流。久而久之,小小的女生宿舍堆满了她和同学们的衣服、饰品和各色有趣的小玩意儿。

王如是个开朗、活泼、外向、活络的大女孩儿,和谁都能聊到一块,由于经常去学校附近的小店儿闲逛,逐渐地和店主们熟络了起来。

广播学院门口有家时尚小店,店面不大,却被店主打理得井井有条、别具风情。王如是这里的常客,久而久之,她逐渐发现了做这样一个小小的店铺,也是收入不菲,日进斗金。头脑灵活的王如动了心思,一次闲聊的时候,她随口提到可不可以把她们宿舍那些闲置的衣服、饰品放到店里寄卖。衣服都只穿过一两次,搁在那里可惜了,不如放在店里寄卖,赚到的钱和店主五五分成。店主和王如很熟,又有利可图,便一口答应下来,让王如尽快把闲置的东西都拿过来,他说他相信王如的眼光,她的东西肯定受欢迎。

第二天,王如便带着宿舍姐妹们大包小包地把东西搬了过来。店主一看,还真不少,他在小店儿门口开了一块地方,专门展示王如她们的东西。王如和宿舍姐妹们还大显身手,用马克笔画了一幅精美的POP海报,上书“不为赚钱,就赚吆喝”的广告词儿。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王如她们的东西很受欢迎,因为这些都是王如和姐妹们平时精心淘来的时尚之选,价格也公道。虽然是只穿过一两次的新衣服,但毕竟是旧物,王如定的价格很低,只有市场价的六七成左右,自然大受欢迎,一售而空。结账的时候,店主连连夸赞王如有头脑、有眼光,并嘱咐下次有不用的东西尽管过来卖,分成还可以再商量。

回宿舍的路上,姐妹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兴奋不已,不过王如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既然今天做得不错,我自己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大学生群体流动性大,消费力强,又讲求时髦、追逐潮流,要是我在学校开一家寄售店,将同学们闲置的物品拿来卖,不是一个很好的生财之道么?

当天晚上,王如把这个想法跟男友说了,男友当即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说:“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我们课余时间多,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玩乐上,还不如自己开个店。能不能赚钱撇开不谈,锻炼一下社会经验也是好的。咱们学播音主持的,大部分课程都在早上,下了课就可以过来开店,很方便的。而且我们两个人合开,你有课我就看店、我有课你就看店,时间上应该没什么冲突。”

很快,王如和男友就相中了一铺店面。地点距离学校非常近,周边也全是类似的小店,是广播学院同学们逛街淘东西的首选街区。由于这家店的老板要回乡发展,急于转让,所以价格给得非常低,并且店里装修做得也很精致、时尚,营业证照也齐全,接手收拾收拾就可以开业,对王如来讲真是求之不得,非常理想。

王如的男朋友负责跟老板接洽转让店铺事宜,并且承包了整理店面的活儿,而王如则把脑筋全都用在了开拓货源和未来的经营方式上。经过几天的征求意见和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把一半的面积用于自营,专做有特色的服饰和小首饰,而把另一半的面积拿来接受学校同学们的寄售,并根据物品种类和成色的不同订立了合作协议和分成比例。

王如的小店正式开张了,店名定为“潮人示范”校园寄售店。

王如事先已经发动所有朋友在校园里做了一轮大规模的宣传,很多朋友友情拿出自己珍爱的旧物充实小店货源。小店儿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有造型奇特的小闹钟,有女生从泰国淘来的手工首饰盒,有艺术系同学挥毫泼墨的油画,有国外原版的书籍,还有打口CD……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整个小店显得生机盎然,“潮”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