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9153300000008

第8章 父母向左走,我就向右走(7)

家长要知道,赏识和尊重孩子,就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有一位作家母亲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的孩子小的时候,小朋友们总是到家里来玩,尽管他们叽叽喳喳吵得她无法写作,她也一点不烦,而且宁愿停下来不写文章,也要让他们玩得开心。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她还常常留她的朋友在家里吃饭。去年暑假里,她的女儿约好了和另外三个朋友到省城的一个公园里去玩。为了保证她们的安全,也让其他孩子的父母放心,她便放下自己的写作,跟他们一起去了。她对她们说:“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只是给你们当当保镖和摄影师。”女儿后来跟她说:“我的朋友们都羡慕我有个好妈妈。”她笑着说:“是吗?能得到你的朋友们的表扬,我也很高兴啊。”

培养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尊重孩子,这也包括要尊重孩子的朋友,不能限制孩子结交朋友的自由。孩子能够正常、自由地与人结交,既有利于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的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孩子汲取他人的长处,学到融入社会的技巧。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结交朋友的意愿,学会不带任何偏见不设置任何障碍地善待孩子的朋友,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1)告诉孩子必要的的交往前提

当孩子怀着兴奋的心情,准备进入学校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择友的引导。父母要告诉孩子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爱集体的人、爱学习的人交朋友,不能与品德低劣、染有恶习的人交往。因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所以父母除了讲道理之外,还应介绍一些名人交友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鲁迅和瞿秋白的交往等,让他认识到择友的重要,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2)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还应欢迎他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3)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

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小强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己的东西总乱扔一气,结果到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后来,他认识邻居家一个叫芊芊的小女孩,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小强的妈妈发现芊芊非常爱干净,自己的东西也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妈妈问小强:“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吗?”“当然是啊!”小强回答妈妈。“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学习,你看芊芊多爱干净,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会和你做好朋友喽。”后来,小强果然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得整齐多了。其实,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跟大人在交往中互相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孩子们的学习比较简单和直接罢了,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4)帮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近年,国际上经常举行“国际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会交往和培养“领袖素质”。青少年与同龄人交往,他如果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就会在同龄人团体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仅可以培养他与众不同的领袖素质,而且可以帮助他尽早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成为一个独立意识较强的优秀人才。当然,与人交往和做朋友,就必然遇到不同家庭背景与个性各异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能够在交往中学会和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打交道,那真是一笔宝贵财富,将来他进入社会也能够左右逢源,不至于因不善交往而失去各种发展机遇。

(5)做好孩子交往的场外指导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将自己社会交往的经验教训讲给孩子听,也可以与孩子讨论交朋友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家长如果对孩子的朋友不够了解,可以向自己的孩子做些了解,也可以将孩子的朋友当作自己的朋友,亲自与他们接触,但目的不是“下逐客令”,而是给他们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

但孩子的朋友应该由他自己来选择,父母是不能包办代替的,也不应过分干预。

(6)当孩子结交了不大好的朋友时

万一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而应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积极防范措施。一般来说,当孩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并犯了错误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会怀着既悔恨又害怕的心理,着正是父母对他们进行细致教育的良机。如果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则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耐心地弄清情况,再诚恳地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说明孩子犯的错误,既有孩子自身的责任,也有父母疏于防范、关心不够的责任。在找到亲子两代心灵上的共鸣点以后,再进行教育,提高孩子的认识,进而再与他研如何严加防范的具体措施。必要时,还应与学校、有关方面联系,终止孩子与不良朋友的交往。

(1)向孩子的朋友敞开家门。不要因为怕小家伙们弄乱居室而把他们拒之门外。

(2)对孩子的朋友要热情欢迎、热情接待。

(3)鼓励孩子结交志趣相投、品行良好的朋友。

11.再说我就绝食

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斯宾塞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也一天天地形成自己的个性,因而,有时他们会做出一些让人气恼的事。父母往往控制不住情绪,就对孩子大发脾气。虽然人们越来越反对家长对孩子发脾气,但迄今为止,能做到不对孩子发脾气的人寥寥无几,特别是父母循循善诱以后,面对仍然我行我素的孩子时,父母更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气。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生活,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就成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间,美其名曰“餐桌教子”。如此一来,只要一到吃饭的时间,家长便开始问功课、查成绩、讲孩子过错,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使就餐笼罩在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气氛中。但有关专家提醒,“餐桌教子”不可取。

餐桌是全家团圆、感情汇聚的欢乐地,父母若将进餐时间当做教孩子的课堂时间,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在饭前或吃饭的时候斥责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特别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饭,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下面是很多孩子的苦恼:

“我不喜欢在家吃饭,一上饭桌,妈妈就问这问那。”

“妈妈老问我考试分数,还说考不到九十分就不给我买好吃的。奶奶就不说我,我还是愿意在奶奶家吃饭。”

“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说我不喜欢的话题,因此,我每次都吃得特别快,不给妈妈说我的机会。”

显然,“餐桌教育”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抑和情绪低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加深,从而导致孩子与父母不亲近的尴尬局面。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实,吃饭的时候,父母完全可以教孩子认一认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诉孩子这些菜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烧熟了以后是什么样子,并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名字。这样一边吃东西一边学习,孩子会吃得更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孩子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挨过父母的批评。参与此项调查的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赵霞介绍说,“餐桌教子”主要有两种情形:

(1)唠叨

孩子一坐到餐桌旁,为了显示对孩子的关心,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业、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孩子对此很厌烦,只好加快吃饭速度,狼吞虎咽,草草结束用餐,马上逃离餐桌。

(2)批评指责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一些问题搬到餐桌上来解决,对孩子的毛病、缺点和错误一位批评指责,孩子一反驳,马上就吹胡子瞪眼睛,甚至摔碗筷拍桌子。专家表示,对于孩子,父母要多鼓励、少批评,不要在吃饭时讨论过于复杂或令人扫兴的事情,不争吵、辩论或抱怨,不在吃饭时指责孩子。只有全家在平和、宁静的气氛中进餐,父母们辛辛苦苦花钱、费力做出来的饭菜,才能真正起到有益孩子身心的作用。

大多数人都知道,全家人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餐很重要。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92.6%的父母和85.5%的孩子同意这一做法。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清楚其中的道理。

“餐桌教子”不可取,原因有四:

(1)吃饭时教育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导致胃病。

(2)容易导致孩子厌食。

(3)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强烈的呛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

(4)还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情绪低落,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家庭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影响两代人的感情。

因此,不但不能餐桌教子,还应找出孩子偏食厌食的原因。

(1)长期饮食单调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期食用某一食物而产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二是对长期食用的食物习而惯之,导致排斥某些新加入的口味有异的食物。

(2)受到家长偏食的影响

(3)受到家长正向或反向的行动、语言诱导

如发现孩子喜欢吃某一食物,就经常夸奖孩子吃该食物吃得多、吃得香,促成孩子偏爱该食物。又强迫孩子吃或者多吃某一食物,本意是想利于孩子健康,却使孩子对该食物产生反感。又如当着孩子的面评说孩子不喜爱吃什么东西,或者过多责备孩子偏食,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偏食意识,本来还能吃的,反而更加不吃了。

(4)由一时对一些食物不适应

如吃了制作、保存不当的食物,或因病吃了不宜吃的腻性食物等而大倒胃口,从而演变为固定的偏食。

(5)由爱吃零食、过多地吃零食造成偏食

一方面,零食吃多了影响食欲,吃饭时挑挑拣拣,久而久之形成偏食。又一方面,爱吃零食尤其是只吃精加工的零食,会使孩子口味日益“乖巧”,更不易接受蔬菜或其他加工较粗的饭菜。

其中家长在饭桌上批评孩子也是一大原因,许多父母习惯于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当然教育往往以批评为主。

在吃饭时,家长应设法营造和睦安静的氛围。餐桌上不要批评孩子,不要谈论家里不愉快的事情,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其情绪低落,影响中枢神经中摄食中心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使消化系统的活力受到干扰。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还会造成肠胃疾病。家长应特别注意,一些问题尽量在饭后适当的时候解决。

餐桌教子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不管孩子犯什么错误,父母都不应该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从而影响吃饭的心情,影响身体健康。

大部分的孩子都对父母的这种行为表示反感。一位孩子曾经说:“我妈妈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批评我,有时候,还拿出我以前的错误再次批评,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如果我一反驳,爸爸就会拍桌子摔饭碗,让人无法忍受。”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训,许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匆匆扒几口,即便饭桌上有他们爱吃的菜,但相对于父母的批评来说,他们宁愿放弃吃最爱吃的菜。

家长应该认识到,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一种非常危险地行为。孩子吃饭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结果父母不停地唠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厌食。其次,孩子其实很敏感的,肯定一时间不能理解批评就是为了他好,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不可能达到很高的程度。孩子在家没有了踏实的感觉,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双方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如果父母习惯于在饭桌上称赞孩子的表现,则孩子就会比较喜欢“饭桌会议”。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要是能全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因而,请家长们尽量避免就餐时批评孩子。

12.妈妈,你在威胁我

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惧怕、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情景一:

在商场的化妆品专柜旁,妈妈正在饶有兴趣地挑选着,旁边的女儿围着专柜不停地跑,还喜欢动手摸摸展示的试用品,时不时还跟妈妈来一句:“我要买这个,我要……”终于,妈妈受不了女儿的纠缠,转过头去严肃地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不要一直乱跑,你再跑,旁边的警卫就会把你抓走关起来!”小女孩看了看旁边的警卫,连忙乖乖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