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
9138000000018

第18章 为人与处世(2)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东西。孔子围着他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

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弟子们便去取水,慢慢地往里面倒。刚倒一点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就翻了,多余的水都洒出来。孔子慨叹说:“唉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

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道:“聪明要用愚钝来调节;功盖天下,要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要用怯懦来调节;富甲四海,要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鼓器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道:“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们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责谤,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例子来?”

孔子说:“好啊,卫武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九十五岁时,还在命令全国说:‘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官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心悦诚服地面露喜悦之色。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6.得意不忘形,给自己留有余地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生意,这就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铁定规律,是立身处世的法宝,是纵横商场长胜不败的奥秘。李嘉诚遵循这些规律行事,因此成为一个举足轻重,魅力与实力并存的人物。而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视这些规律,那么,他或许可能得意一时,最终却一事无成,说不定还要栽些大跟头。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

这首《半半歌》,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不一而足:有的人说它很中庸和避世,有的人说它体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境界。不可否认的是,它很值得体味,很有意思,是一种养生的妙法。这种吃饭吃个半饱,饮酒饮到微醺的境界就是半半主义的境界。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画家画一幅画,他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画;印书,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满,总要留一点余地;做衣服,同样颜色的布料留个一小块,以防衣服破旧以后,可以拿出来缝补;高贵的家庭,三餐煮饭,总要多煮个一二碗,准备随时有不速之客来访。做人之道,就是话不可讲满,事不可做绝,钱不可赚尽。

真话固然重要,然而如果说过头了,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信任和赞赏的心理。话重复得过多,就容易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了对方的能力。于是听得不耐烦了,心理上引起了反感,开始“顶牛”,和你对着干,个性弱一些的也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消极抵抗。正所谓过犹不及,话说得过于绝对,也容易失误,更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破坏和谐的友谊。

说在明处,说得恰到好处,见好就收,就算可以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达到能够提醒对方的作用,就可使对方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并且,最为重要的,对方会感受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从而信心十足。再者,一般人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说话者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岂不更好。

对朋友的批评也不要过于明确、“求全责备”,而是要留半句。在不利于朋友接受真话的场合,你对他说了真话反而对他来说认为你是故意给他丢丑。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旁敲侧击,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对方明白过来就行了,不必说得清清楚楚,让其他人听到。

当我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更要拿捏准确说话的“度”,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鬼谷子·反应篇》中详细阐述了“钓”人之语的详细方法:“以无形求有行,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就是说,只说一部分话,用含蓄而隐约的语意,而不把话说透,更容易引诱对方说出事实的真相,也就是钓出别人的话。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预留“修正”的空间。制定计划时,应该注意切合实际,不要过于理想化。

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的余地,才能长得更大。预留一些余地给他人,因为“山不转那水在转,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人犯了错误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手下留情,适可而止。即使人有千般不是,也不该斩尽杀绝;分人一杯羹,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别人,总会得到别人的回报。这就像建筑法中的建蔽率,只准你盖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就是要你留些余地给阳光、空气、庭园,这样才能增加生活的品质。

现代人要时刻保持“半半主义”的弹性。点亮他人,给自己节能,让自己的生活保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别人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以求得到更为新颖和丰富的结果。

凡事留有余地,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体面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到处都受人欢迎,凡是与他交往的人,也都会觉得亲切愉快。一个人有了这种品格,就无异为自己增添了无穷的资源。这就是李嘉诚成功做人的秘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你希望周围的人喜欢你,你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人采纳,你渴望听到真心的赞美,你希望别人重视你……那么让我们自己先来遵守这条诫令: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先怎么对待别人。

你遇到的每个人,都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是个重要人物。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所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出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如果一个成家的男子想每天得到快乐,绝不能责备太太的治家本领,也不能拿她和自己母亲做不利的比较,而应经常赞美她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要公开表示很幸运地娶了一个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妻子。甚至当牛排像羊皮、面包像黑炭时,也不要抱怨,只说这些东西没有平常的那么好,她就会在厨房里拼命努力,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程度。

柯达公司的老总伊斯特曼发明了胶片以后,才能摄制电影。他的发明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并使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尽管如此,他仍然像你我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

伊斯特曼曾在洛加斯达城捐造“伊斯特曼”音乐学校和“凯伯恩”剧院,用来纪念他的母亲。纽约某坐椅制造公司经理艾特森,想谋取该剧院坐椅的合同,于是他就和伊斯特曼约会见面。

一天,一位工程师告诉艾特森说,伊斯特曼的工作极忙,每次访问占用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五分钟。于是艾森特在去见伊斯特曼前特地进行了准备。

当他被引进总裁办公室时,他看见伊斯特曼正埋首于桌上堆积的文件之中。听见有人进来,他抬起头朝来者方向说道:“早安!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经介绍后,艾特森说道:“伊斯特曼先生,当我在外面等着见你的时候,我很羡慕你的办公室,假如我有这样的办公室,我一定很高兴地在这里面工作,你知道我是一个内在本分的商人,从来不曾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

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一件几乎忘记了的事。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当初才盖好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许多事情忙得我现在甚至几个星期坐在这里也无暇看它一眼。”

艾特森走过去用手摸摸壁板,说道:“这是英国橡木做的吧?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

伊斯特曼答道:“是的,那是从英国运来的橡木。我的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他为我挑选的。”随后伊斯特曼领着艾特森参观了他自己当初帮助设计的房间配置、油漆颜色、雕刻工艺,等等。

当他们在室内夸奖木工时,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亲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加斯达大学及市立医院等机关一些钱,以尽心意。艾特森热诚地称许他这种慈善义举的古道热肠。

两个人接着谈了许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商业中的事,艾特森总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他们的谈话远不止五分钟。最后,艾特森不仅得到了那笔桌椅合同,还与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了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是宽恕原则的表现之一。一个人要办什么事,首先要想一想,假如自己处在这样的地位,将会怎么做?这样思考问题,就可能使问题得到比较正确的处理。也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能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8.踏实是人生的主旋律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长季节。很多人都已注意到了李嘉诚的幸运,天时、地利,等等。也如很多人注意到的,尽管每一代人都有可重复性,但李嘉诚却是空前绝后的。李嘉诚大概是香港市场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贫寒者,少有的长青树,在市场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成功过的佼佼者。可能用踏实形容李嘉诚并不恰当,但从一个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的学徒,到亚洲首富,必定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一天,上帝宣布说,如果哪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泥人们久久都没有回应。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说他想过河。

“泥人怎么可能过河呢?你不要做梦了。”

“你知道肉体一点儿一点儿失去时的感觉吗?”

“你将会成为鱼虾的美味,连一根头发都不会留下……”

然而,这个小泥人决意要过河。他不想一辈子只做这么个小泥人。他想拥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就得先过地狱。

而他的地狱,就是他将要去经历的河流。

小泥人来到河边。犹豫了片刻,他的双脚踏进了水中。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感顿时覆盖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脚在飞快地溶化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远离自己的身体。

“快回去吧,不然你会毁灭的!”河水咆哮着说。

小泥人没有回答,只是沉默着往前挪动,一步,一步。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选择使他连后悔的资格都不具备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个残缺的泥人;在水中迟疑,只能够加快自己的毁灭。而上帝给他的承诺,则比死亡还要遥远。